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夜与日的交融——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
作者姓名:冀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1928年,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她超越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向传统的性别区分模式发出了挑战,将自己的双性同体构建在男女的社会性别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两性之外的第三性.这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成为后来众多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整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 键 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伍尔夫  双性同体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杨玉珍.“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1):83-86.
[2]、刘爱琳.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中的诗化哲理[J].青海社会科学,2004(6):80-83,91.
[3]、朱艳阳.伍尔夫小说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J].社会科学论坛,2009(6):118-123.
[4]、朱艳阳.伍尔夫小说对音乐本体性的追求[J].社会科学论坛,2009(12).
[5]、王欣,李晓利.从女性边缘化走向两性交融——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双性同体”观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66-68.
[6]、王晓骊."双性同体":唐宋词女性化文学品格的另一种阐释[J].学术论坛,2007(3):160-164.
[7]、李述一.认知性理论与意向性理论——兼论理论的实践检验方式与对于实践的作用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1988(2).
[8]、何静.儒佛道交融的朱熹天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9]、冯春园,万红芳."双性同体"的演变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观 ——以自传体小说《金色笔记》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36-140.
[10]、辛昕.张之翰南北交融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J].殷都学刊,2018(1).
[11]、洪峰.正义理论与实践推理——森正义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研究[J].江海学刊,2015(2):221-227.
[12]、卫小将.社会工作理论的“三重性”及爱的实践艺术[J].社会科学,2020(6):93-100.
[13]、李国德.艺术与生活——论伍尔夫的小说批评思想[J].阴山学刊,2011(2):52-55.
[14]、刘玉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论张恨水及张恨水小说[J].船山学刊,2010(2):192-195.
[15]、张霞云.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J].江海学刊,2002(1).
[16]、李笑宇.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的交融:一个理论建构[J].天府新论,2016(5):19-24.
[17]、杨威,马学林.理论教学中明辨性思维的探讨与实践[J].阴山学刊,2018(1).
[18]、刘欢欢,陈星.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理论应然性及其实践[J].天府新论,2008(Z2).
[19]、俞吾金.主体际性、客体际性和主客体际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关系理论探要[J].河北学刊,2007,27(2):1-6.
[20]、许佳.文化新闻理论及实践的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1997(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