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此“海”非海对《观沧海》的重新解读
引用本文:马佳宁.此“海”非海对《观沧海》的重新解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5):55-58.
作者姓名:马佳宁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观沧海》是一个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整个情感线索一以贯终,不能将诗句单纯地叠加生成意义。诗歌语言是造型性语言,是诗人所要表达情感的异质同构物,故而诗歌中并不存在真实的客观景物。这首诗从整体形式上是表现诗人对浩瀚时空的占有欲,对永恒生命的渴望,而非其所见所感。“海”的意象是诗人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但暗中驱使诗人做出这一选择的则是“海”所承载的集体无意识。

关 键 词:艺术符号  观沧海  原型  生命意识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