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思想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已被深深地陷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在反思与考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他认为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资本逻辑在现代性生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现代性进行了多方面阐释。在现代性这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一个狭隘的对资本主义进行功能主义批判的制度分析论者,而是一个辩证的批判者。在当前中国全方位的历史、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建构无疑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抽象理性批判与抽象存在(资本)批判分别代表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现代性诊断的核心逻辑。黑格尔借助理性国家克服现代性的内在分裂,以历史的终结为代价完成了对现代性的理性救赎,与此不同,马克思在批判抽象理性的同时,还进一步揭露抽象理性的现实历史根基——资本,为现代性的未来构建了一幅共产主义图景,开启了现代性批判话语的资本批判维度。在现代性视野中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性继承与内在超越,不仅为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反思语境,而且为诠释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意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具有二重性:一是创造现代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值的逻辑。与此相联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对资本逻辑创造现代文明、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积极方面持肯定态度,同时给予高度赞扬;另一方面,对资本逻辑一味追求价值增值、阻碍现代文明健康发展的消极方面则持否定态度,同时给予无情的批判。可见,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资本逻辑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内在地蕴含于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这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学说的两大贡献。但是,如果把马克思学说的贡献和现代性批判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二者都统一于劳动主题之下。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主要特点不仅是指证资本和意识形态有一种相互支撑的适应性关系,更重要的是展示现代性的悖论性质、澄清其根源并寻找克服它的现实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诉诸历史的实践变革方式对中国现代化仍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鲍威尔把犹太人问题当作纯粹的宗教问题不同,马克思将犹太人问题与对政治解放本身的批判联结起来,从而把这一问题转变为"当代的普遍问题"。通过对渗透着犹太精神的市民社会的分析,马克思展开了对现代性的初步批判。马克思的这一批判内含着对传统思辨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启蒙哲学的批判,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9,(4):89-94
现代性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所遭遇的困境,已为众多思想家批判反思。其中,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理论观点极具代表性。虽然马克思未直接使用"现代性"这一词汇,但他对资本运作逻辑的揭露和颠覆中,蕴含着对现代性的透彻分析及批判。受马克思的影响,吉登斯始终在"资本主义"历史语境下致力于批判和重建现代性,这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一种微妙的"继承"。两者关于批判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和吉登斯的观点具有重要代表性.尽管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概念,但却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根本方向,因为现代性悖论产生的内在动因正是被马克思持续批判的资本逻辑;尽管生态批判不可能成为马克思和其所处时代的主要任务,但他却在对资本、工具理性和异化劳动的现代性批判中,经意不经意间展露出深刻的生态思想.发展到20世纪,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语境下展开的,自然离不开马克思,他的现代性批判中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有着微妙的“继承”.对于二者深刻的生态批判思想,有必要结合实际实现“中国解读”,进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透视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内蕴着社会工程的范式与思维.马克思从微观视角解析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形成机制,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现实地批判和改造,对共产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予以建构和具体设计,这使得其现代性批判具有了社会工程的范式.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运用了社会工程的研究方法,如系统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规范化和表意化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掘并阐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所蕴含的社会工程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向具体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理性和资本逻辑是构成现代性批判话语的两个主要视角。相比较而言,资本逻辑已成为国内学者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强有力根据。但在具体的理论表述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一视角的前提性批判。在对资本逻辑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强调"资本"和强调"逻辑"两种不同倾向的界定。其实,资本逻辑是由现实"资本"运行规律所形成的客观逻辑和以现代"理性"为掩护所形成的主观逻辑的统一。通过这种资本的主观与客观逻辑,恰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代性问题批判的内在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资本逻辑批判视角的限度,即资本本身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只有辩证地看待资本的作用,重视实践本身的现实力量,最后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问题重重,但其本质危机可根本归结于现代性的资本逻辑,片面的工具技术理性和狭隘主体性下的资本逻辑,使得人们应从现实生活逻辑的追求而呼吁文化哲学的产生,并且在马克思的理想共产主义模式下得以解决。同时进一步从内在哲学层次探讨资本逻辑的本质,危机又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缺失根本造成的,因而从这一角度看同样呼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文化哲学的产生和现代哲学的真正转型应是在生活实践中变革传统形而上学,在文化生活中重建文化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必须要寻求到这一理论活动的逻辑主线。从实践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主线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从理论层面上看,中国现代性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因此,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提供了不同的现代化方案。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种革命式的现代化方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案。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渐构建出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现代性和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性构建还在生成中。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主题就是着眼于中国道路,从各个维度尤其是价值维度,建构独特的现代性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从其本意上蕴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因,同时也通过对资本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有机统一而成为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两大基本原则,从而界划了形形色色的各色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8.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理解,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劳动理解为理论活动,其以“感性活动”为核心,打通了劳动、实践和生产概念,阐明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马克思以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为目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开启现代性的钥匙,以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为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颠覆资本现代性和重建劳动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辩证法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理想范畴和现实范畴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法。新时代秉持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有利于推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形而上学和资本这两条逻辑的双重批判为主题而制定方向的。从这一主题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内涵就在于深入社会现实并从中指明解决现代生活困境的方向。因此,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就有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特质为指导原则,反思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世界正越来越陷入到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中: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得益于西方的宗教传统和理性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又得益于主体对于西方宗教和理性传统一体化力量的摆脱以及主体的不断越权、越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代性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看似"无底线"的问题,也主要是现代性问题。除非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否则这些问题既不能被正确理解更无法被有效解决。为此,本文对西方试图通过重建各种一体化力量特别是试图以"主体间性原则"取代"主体性原则"来克服现代性问题的尝试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分析,并对马克思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尝试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主体原则既然主要是利益的,从经济中寻找一体化力量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尽管也诉诸一体化力量,但马克思认为,除非保障个人所有制,现代性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不消灭过去的个人私有制,现代性问题同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谈得很多,但只要不把资本批判上升到现代性批判,这种批判便如同科技批判一样似是而非,且对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运动犯时代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