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经济建设轻生态建设,导致西北部地区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大量统计资料,对中国西北部地区产业非生态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资源经济条件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2.
52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被认为是诱发癌症的“危险植物”,其中43种为药用植物,17种为常见观赏植物。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对1693种植物进行检测后得出这一结论。在这52种诱导植物中,属大戟科的有26种,瑞香科7种,豆科、茜草科和马鞭草科各2种,其余分属中国蕨科等13种。其中43种为药用植物,了哥王、曼陀罗、金钱草、续随子等是重要中草药。近年临床证明芫花酯乙和黄芫花提取液妊娠引产效果较好。但研究表明,它们都有促癌作用。诱导植物中17种为常见观赏植物,如凤仙花、变叶木、蜂腰榕等。用作…  相似文献   

3.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我国北方的阳光、南方的温度、印度洋的气候”的独特光热条件,孕育了攀西地区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品种多样,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地方特色突出;微生物资源丰富,是国内少有的野生食用菌宝库,也是我国真菌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能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我国2/3以上的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资源2/3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2004年全国的跨区送电达到了706亿千瓦时。2005年全国跨区域电量交换将超过760亿千瓦时,增长8%,区域内跨省电量交换将达到1800亿千瓦时左右,同比增长15%。  相似文献   

5.
宁夏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优势。北部引黄灌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稻麦高产,瓜甜果香,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环境洁净,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除西藏外)的14个产业2002年横截面数据,揭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地区专门化、地区多样化、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等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一个产业所在省区外部产业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地区专门化的影响为负,而产业增加值结构多样化在内陆省区有利于产业发展,而对沿海省区产业不利.专业化、多样化的影响与产业的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文章利用RS&GIS技术,以乡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有510万公顷,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其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仍存在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集群演化的生态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聚集的一种空间模式,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有着天然的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内部各子区域间会为了争取稀缺的资源之间的竞争,类似于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的竞争。在区域竞争中,区域产业集群经历成长和扩张的演化过程。本文采用生态学描述物种竞争的logistic模型,描述区域竞争条件下的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8个二级指标,以我国少数民族八省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竞争力评估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决定作用.在综合评价上,云南省因公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较为充分等优势使其文化旅游竞争力居于民族八省区之首,而西藏、青海则由于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交通状况不能有效支撑产业需求等原因产业竞争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之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汶川地震灾区处在西部,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灾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加快重建步伐和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统计》2002,(8):33-35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腹地,北与海西相连,东与果洛互通,东南与四川甘孜州毗邻,西南同西藏昌都,那曲交界,西北与新疆巴音郭愣州接壤。全州总面积21.03万平方公里(不含格尔木代管的6.4平方公里,而含有关争议地区面积),近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自然条件严酷,全州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没有绝对的无霜期,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0.8℃。玉树州于1949年9月10日和平解放,所辖玉树、称多、襄谦三县为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称之为“东三县”;杂多、治多、曲麻菜为纯牧业区,称之为“西三县”,全州6县47个乡(镇)人民政府,有广袤的草场及相对丰富的矿藏资源和野生动物,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族地区(这里特指四川民族自治地区,以下同)资源丰富、地域宽广,是西南边陲的民族文化走廊和经贸通道,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纽带。但受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等特征还十分。明显,根据这一发展现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熊猫之乡”卧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地处邛崃山脉东麓的高山峡谷区。这里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山高谷深,最低海拔1218米,最高海拔6250米,雨量丰富,植被垂直带非常完整,是很多珍贵动植物的家园,其动植物种类均属于全国最丰富之列。1500米以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500—2100米是常绿落叶混交林,林中有很多珍贵的植物.其中有“中国鸽子树”之称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100—2600米是以铁杉等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2600~3600米是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3600米以上是美丽的灌丛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生态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华  游杰 《统计与决策》2007,(13):120-121
一、西部生态的现状及恶化根源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全国三分之二的石油可采储量、83.9%的天然气储备、38.6%的煤炭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在西部地区;全国76.85%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集中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发展滞后.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较完整地保留着科尔沁大草原自然景观的原有面貌,深受国内外游客所瞩目。每年春夏秋季都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环保专家和科学家来保护区考察。这儿也是一个旅游观光的绝好去处,是科尔沁大草原上一处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已发现的种子植物有65科,239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意指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我国平均水平的二级行政区域。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分为几种类型:落后程度严重的地区,存在一定工业基础、资源储量丰富、配套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原来经济基础好、但近几年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呈现衰落的地区。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作为“第一带动产业”、“真正的先导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其拉动作用,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四川民族地区,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08,(10):107-109
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的独特竞争优势,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自然资源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主要途径。文章在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提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