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0,(37):27-2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地区发展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何解释这种差异,不同的专家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和刘生龙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利用中国28个省区市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给出了每个省份平均实际增长率与全国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经济特征将全国的省份划分成四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独特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制度安排所蕴涵的地方与全国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提出了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悖论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其制度根源。然后,本文依据省份数据,利用多动态因素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国反周期和省份顺周期特征,有助于全国经济稳定但加剧了省份经济波动,这在欠发达省份表现得尤为突出。财权与事权错位导致财政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具有较明显的非对称影响:支出分权会削弱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强化其省份顺周期特征,收入分权的扭曲性影响较弱。官员治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和知识化有助于弱化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省份顺周期特征,较长的任期和中央任职经历则具有相反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的影响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经济收敛在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异质性特征,并研究了产业结构对我国省际间经济收敛的影响。之前研究普遍发现人均GDP在省际间不存在绝对收敛。本文指出,这一总体性的结论忽略了不同产业在收敛性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发现,与人均GDP不同,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省际间表现出稳健的绝对收敛特性。工业部门的收敛没有导致整体经济的收敛,原因有两个方面:(1)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存在收敛。(2)各省份工业化程度不平衡。落后省份工业占比较小,导致工业生产率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小。通过反事实分析我们发现,若缩小各省份之间工业占比的差距,省际间人均GDP即会出现明显的收敛。本文结论说明产业结构在解释我国地区经济收敛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优化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推进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解模型的人均GDP地区间差异分析——从空间角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Meliciani对人均GDP的研究,将人均GDP的构成因素分解为劳动生产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4个指标,将中国31个省份各指标的横截面方差分解为3个地区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运用各省人口规模占全国人口规模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尽管3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在缩小,就业率地区间差距也在缩小,但人均GDP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结构的地区间分布变化的异动是推进地区间人均GDP差异扩大的主要驱动力.针对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就业率的不同步发展,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把地区间影响分解为相邻省份、同一地区内省份之间和不同地区省份之间的影响3个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参与率的省份问变动主要存在于跨地区的相邻省份间,而人均GDP则受同一地区内相邻省份的影响.地区间人均GDP差距之所以不断扩大,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甚至影响地区间劳动年龄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2001-20036年期间我国东部地区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东部地区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省份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省份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内部,以及东部地区与全国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地区FDI和全国的FDI的主导类型都为集聚垂直复合型。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9,(1):30-31
日前,全国已有湖南、江苏等省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那么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在各地的表现究竟如何?本文结合1996—2006年数据重点分析教育经费投入对各个省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不同.比较全国31个省份的教育投入对经济拉动效应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已经划分出了东部经济区域、中部经济区域、东北部经济区域和西部经济区域。对中国的经济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世界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经济区域。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不仅和经济相联系和政治、管理体制、社会背景等相互关联,对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同样促进了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各个方面的和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更加协调,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但基于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分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使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对不同区域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公共健康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全国、东部和中部的公共健康关系呈现倒U型的特征;具体而言:东部区域,曲线已达到拐点,中部区域,当人均GDP为3311元时,曲线达到拐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呈正向关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只在中部地区显著正相关;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人均医生数与人口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未呈现这一特性;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口死亡率在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因此,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服务政策等有利于提升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处于不同法律渊源的17个国家(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公司特征数据和国家宏观经济指标,研究国际间资本结构动态决定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一是经济增速、资本形成和法治制度等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公司特征因子依次间接调整目标资本结构水平且作用关系路径和效应强弱排序相对不变;二是宏观要素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直接效应存在英美法系国家(地区)显著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范围内法国大陆法系最高,德国大陆法系(地区)次之,斯堪的纳维亚大陆法系国家最低的现象;三是发展中国家公司特征因素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关系异象根源于特定经济制度背景,而在不同法律渊源国家(地区)范围内特定微观因素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效应强弱顺序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减少CO2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CO2排放大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围绕CO2的减排问题,本文展开了两大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我国8种化石能源的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CO2边际减排成本,并由此分析省际层面和区域层面的CO2减排成本差异和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减排成本最低的省份(山西)是最高的地区(北京)的1/5,而且不同省份之间CO2减排成本差异较大.还发现,CO2边际减排成本的大小整体呈现为"东部>中部>西部".这为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省份之间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参考依据. 2)深入考察了我国各省份CO2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CO2排放浓度、研发程度、人力资源水平、能源结构、碳排放政策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是影响边际减排成本的主要因素.在次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从而使得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在省长省委书记个人层面上系统考察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当我们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和常见的决定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后,不同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不同:从来源的角度看,来自中央部委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并不显著;从离任后去向的角度看,调任中央的省长省委书记在任期间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更高的经济增长绩效;从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轨迹看,一部分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绩效显著地呈现倒U型变动,而其他类型的绩效则没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房价上涨的成因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房地产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分解出成本、需求和非市场因素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拉动程度,揭示出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房价较快增长地区",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型特征,且市场预期因素明显;在我国部分"房价较慢增长地区",房价上涨的成本推动特征明显;金融危机前,我国房价属于典型的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后金融危机时期,则呈现出需求推动型特征。因此,在"房价较快增长地区",需要从抑制过剩需求、降低投机欲望、稳定市场预期等入手来实现房价调控的效果;而在"房价较慢增长地区",则应从加大土地供给、降低土地成本入手,抑制房价上涨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3.
体育健身手段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各个地区经济、文化、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地理位置和天气变化特征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健身手段,所以笔者对不同地区群众健身手段进行调查分析,不努力寻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变迁是国内"十二五"规划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自我国代替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之后,产业机构的诟病备受重视,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省份以及全国范围内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学者们提出的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再陈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最后是国内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是连续几年全国经济增长、工业增长最快的省份,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对此,有学者称内蒙古进入经济成长新阶段,并创造了西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内蒙古模式”。  相似文献   

16.
略论西部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农业生产的定位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占国土面积的70%,占全国人口的28%。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原因 ,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 ,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也依次递减。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 ,1999年 ,西部地区除新疆外 ,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2000年 ,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13.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3.1 %。西部地区大多是农业省份 ,其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有: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30):30-31
正截至7月28日,全国共计30个地方政府已公布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在上半年的GDP增速中,西藏以11.7%的经济增速位居首位;重庆、天津、青海、贵州等省份均以超过10%的速度高速增长;广东、江苏经济总量均跨越3万亿门槛,领先其他28个地区。30个省份中,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有11个。河北首次以总量13640亿元成为"万亿俱乐部"的新晋成员。尽管多数省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7.4%的水平,但均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山西省,与全年目标相差2.9个百分点。另外,黑、辽、吉、津、皖、新六省区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出现下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西部农民家庭消费呈现出新的特征,西部农民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反映了消费需求的层次性上升规律。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中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农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起伏较大,反映出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在逐渐扩大,必然会制约西部农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其中,二氧化碳作为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主要产生于人类活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来自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行动与努力。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于近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能耗国和碳排放国。为积极应对温室效应,中国政府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实现节能减排并逐步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为确保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切实贯彻实施,如何将全国碳减排目标在各省份间进行合理分配,至关重要。在效率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借助于方向性距离函数评价含有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绩效表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交互式迭代算法,合理有效地将全国碳减排总目标分摊为各省级目标。结果表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同区域相应承担不同水平的减排任务。绝大部分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和直辖市需要大幅减少碳排放量,而中西部经济区则期望减排比例较小。分摊结果不仅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也针对各典型区域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30):26-26
今年上半年,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增幅下降比较明显,其中部分发达省份经济增速在全国的排名位于20名以外。根据本中心从各地政府部门收集到的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除了天津市受滨海新区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速加快外,其他的省份增幅都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