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美国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在此情况下,中美关系发展显得尤其重要。2012年,"新型大国关系"被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指导中美关系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建设及其前景等问题仍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王缉思教授被公认是中美关系的权威学者,近期,王教授提出中美关系事关"两个秩序"的观点,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对大国关系,两国交往越来越深,而在交往的每一个层面上,都是既有合作,又有矛盾。事实上,中美两国决策高层对双边关系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中方重点关注的是如何防止美国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秩序,而美方更为关注的则  相似文献   

3.
张欣 《领导文萃》2010,(19):41-45
<正>陶文钊说:"我们不会当头,因为做超级大国很累。"美国学员则毫不谦虚:"我觉得我们没的选择。"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演讲的题目是"中美关系与中国政治体制",听众是近20位来自美国陆军部、海军部、国  相似文献   

4.
何亚非 《领导文萃》2014,(8):119-122
正最近有几则消息令人关注。一是美国盖洛普2月20日公布民调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的看法,20%的人认为如今美国的头号敌人是中国。二是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于2月21日在白宫第三次见达赖。三是最近美国出了本书,题目叫《世纪之争》,讲中美两国在21世纪的竞争,提出中美是否在进行"新冷战"的问题。中美都是世界大国,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的前途。负面消息越多,越需要冷静、理性、客观地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美两国元首于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在此次会晤中,双方确认了应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此前,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至少应具备三方面含义: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围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理念意在表明中美关系作为十分敏感和相对脆弱的"老大与老二"关系,应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新路,以避免陷入在国际关系史上反复出现的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进行冲突、对抗甚至战争的旧有模式,从而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前无  相似文献   

6.
83岁的刘福新老人坐在湖北老家的门前晒太阳,她说,几天前她在电话里得知儿子要去美国。她的儿子就是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老人家也许不知道,儿子此次赴美是要担任一个备受国际国内社会瞩目的重要角色——第九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中美关系涉入深水区的当下,摆在"老练的外交多面手"张业遂面前的是一系列涉及中美关系的老难题和新问题: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谷歌欲退出中国市场……3月14日,张业遂偕夫人陈乃清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履新,正式接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 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他聊起他眼中的中美关系、中美领导人。美国对中国的观点不全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83岁的刘福新老人坐在湖北老家的门前晒太阳,她说,几天前她在电话里得知儿子要去美国。她的儿子就是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老人家也许不知道,儿子此次赴美是要担任一个备受国际国内社会瞩目的重要角色——第九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在中美关系涉入深水区的当下,摆在老练的外交多面手张业遂面前的是一系列涉及中美关系的老难题和新问题:对台军售、奥巴马执意会见达赖、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及谷歌欲退出中国市场……3月14日,张业遂偕夫人陈乃清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履新,正式接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从“倒退”到“稳定”,再从“稳定“到“倒退”的循坏。这就是所谓的“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主流说法的来源。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每次“倒退”都是美国方面采取新的进攻性政策动议或政策的结果。“稳定”并不是说两国之间找到了更多的共同利益,而只是把冲突暂时压制或者往后拖。中国应当怎么办?等待主义不是上策。冷战结束已十多年,现在也应当是严肃反思中美关系、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角色的时候了。中国要进行战略调整,就不能象从前那样光对美国的中国政策作被动…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0,(9):1-1
<正>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新近出版的《中国梦》一书中,把中美关系概括为"温战",意指战略竞争中的美国和中国两个方面,双方不仅是在"缓和"的状态中,而且是在"温和"的状态中进行竞争和博弈。借鉴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中美两国同时进行领导人换届选举,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从美国来说,奥巴马的连任使美国的对华政策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减少波动性。而就中国来说,习近平同志当选前在2012年2月对美国进行了重要的访问,不仅加深了对美国的了解,也为维护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湘穗 《领导文萃》2015,(8):112-115
中国不应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而应利用美式全球化尚存的余热,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巩固亚太圈,形成能够与欧元区、美元区比肩的大经济区。就中美关系谈几点看法。第一,中美关系的性质。我认为是大国博弈关系,更准确一点的表达,是博弈式的共生关系。中美两个大国是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同时也是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中美之间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传统大国和新型大国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我留学美国时,曾造访一个家庭农场。叔侄二人的最终产品是牛奶。他们种植和收获玉米及青饲料,每日喂牛和挤奶,还要给奶牛配种,繁殖下一代奶牛。他们过得充实惬意,收入高于工人。但他们对我说:"只有一桩事情不好,就是不能外出,不能旅行,因为牛每日都要产奶。"们是牛的主人,也是牛的仆人。牛被他们圈养,同时也捆绑住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15.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16.
宋晖 《领导文萃》2010,(10):128-131
<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大国",中国正做着"大国梦",从《大国崛起》到《大国的较量》再到刚刚出版的几本"大国之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力》、《中国站起来》无不透露着一个信息:中国人渴望成为这个世纪的主宰。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更是直接用"中国梦"为自己的新书命名,阐述了"后美  相似文献   

17.
邓鹏 《领导科学》2001,(6):44-45
中美关系从两国外交中的边角地位发展到今天,已经互相成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并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在一个多世纪的中美关系发展道路上,有几位美国总统留下了自己鲜明的足迹.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2,(8):1
习近平此番访美,令人联想起2002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两次访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此种性质的访问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种机制。事实表明,它对于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全球和两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中美之间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总体上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习近平访问美国之际,正值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1972年2月的那次破冰之旅,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四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国内一些势力不断借口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大作文章,造谣称中国在过去20年内曾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先进军事技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首脑互访所创造的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势头。本文拟就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一历史的回顾,探讨一下8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的目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国内目前这种鼓噪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不良影响。一.美国对华技术转让是中美关系发展良好的体现和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是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20.
章迪禹 《领导文萃》2012,(16):122-125
制衡不仅仅是大国逐鹿天下的工具,也经常成为弱小国家谋生的手段。不知从何时开始,"制衡"成了时政新闻的流行词汇。"美国重返亚太就是为了制衡中国"、"菲律宾在黄岩岛的所作所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