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素 《经营管理者》2008,(6):111-112
小孩们喜欢看飞机,这事谁都知道;去飞机场附近看飞机起飞,这也谁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我告诉您,深圳有个住在机场附近的打工仔,靠带人在机场附近的山岗上"看飞机起飞"每月能挣2万元钱,您一定会感到十分惊奇,甚至难以置信吧。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们却想都没想到呢?别郁闷了,一起来学点聪明吧!  相似文献   

2.
心态     
念龙 《领导文萃》2006,(4):49-49
有个朋友乘船去英国,途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朋友却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显得十分安详。风浪过后,朋友十分好奇地问老太太:“您为什么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戴安娜去了天堂,二女儿玛利亚就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的时候,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去天堂,我就去看我的戴安娜;如果留我在船上,我就去看我的玛利亚。不管去哪儿,我都可以和心爱的女儿在一起,我怎么会害怕呢?”心态@念龙  相似文献   

3.
大智慧     
赵本山与姜文相比,谁具有大智慧?提出这问题,缘于一故事。说是某年某月某日,姜文见到赵本山,问:“老哥,你看没看过我拍的电影《鬼子来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鬼子来了》是姜文的心血之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和太多的观众见面。赵本山看过这部片子。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这片子我看了,心里不舒服。他(姜文)太较劲。他的作品是个非常好的东西,但是,非得让中国人看了不舒服,日本人看了也不舒服,谁都不舒服,这是干嘛呢?他自己在那儿跺脚,真他妈好。有用吗?”因此,赵本山直言不讳地告诉姜文:“你那部片子,好是好,但投资多少钱都是没用的,你…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自足而孤立的岛屿,一切人都是大陆的一片。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们的损耗,甚至一块泥土、一片岛屿的丧失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人都属于人类。所以不必问那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为我,为我们大家而鸣。——海明威  相似文献   

5.
每天看电视看到深夜,我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了,这在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看到新闻主播哽咽着播出网上流传的一首小诗时,我的眼泪哗地一下流了出来:“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我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和朋友/我们说不哭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6.
人选     
正局办公室连我在内共六个人,我是办公室主任。局里一个基层股室的负责人退休了,需要补充负责人。局长当然就想到了办公室,毕竟办公室的人跟局长亲近一些。局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要征求我的意见,看哪个去比较合适。局长第一个提到刘眼镜。我说不行,刘眼镜能写,单位大大小小的材料、总结、报告都是他写的,他走了谁能胜任这项工作?局长说也是。局长第二个提到大张。我同样说不行,大张  相似文献   

7.
闾丘露薇 《领导文萃》2012,(19):103-106
很多学生朋友让我给他们写一句话,第一个跳入我的脑海的,就是"先做人,后做事"。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的隽语,但我真的相信,一个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小的时候,不管是课本也好,还是看的电影也好,或者是大人告诉我们的也好,这个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人只有两种,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天,一对乌鸦夫妻正蹲在一棵枯树的树枝上透过窗户看旁边一栋房子里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非常遗憾,"乌鸦先生抱怨说,"根本就什么也听不见。""显然你一点儿都不浪漫,"乌鸦太太一听就絮叨开了,"真正懂得浪漫的人根本不用言传就能意会。我和你一起生活差不多三百年了。可你还记得你最后一次说你爱我是什么时候吗?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吧!"  相似文献   

9.
反腐调查     
尚庆学 《领导文萃》2009,(12):147-147
我来到反腐倡廉小组不到一个月,领导就分派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到群众中做一个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最痛恨腐败官员什么?选项有三:A、贪污;B、受贿;C、卖官。我来到大街上,看到路边有三个等车的人。我走上前,说明来意,每人发给一张问卷表。第一个人像是个体公司职员。他看了看表格,摇摇头:“这跟我们没多大关系.我什么都不恨。”第二个人是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动易刚上班,电话就顶着叫唤。他拿起话筒,是市委宣传部的崔宁打来的,告诉他,已经通过了,任命他为博物馆馆长。高动易与崔宁、文化局组织部董部长是战友,经常在一起喝酒。可知情人都知道,三个人就是酒肉朋友,彼此在官场上像是高级瓷器,谁都不碰谁,因为  相似文献   

11.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14,(14):106-107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生活很平淡、生命不精彩。其实在人生当中,如果我们能做好三件事的话,那我们的生命将会变得更加充满色彩。第一件事,先清除自己身上的负能量。比如说你是抱怨的人,你是一个有问题需要寻找外部原因的人。我在新东方做事情很简单,谁先承认错误我先提拔谁。你有什么事情推到别人身上,觉得不是自己的错,因为我对了,别人都错了,这样的人属于推卸责任,身上属于负能量。抱怨自己父母没出息的、怨自己的学校环境不好的,等等所有这样的负能量都需要清除掉。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3.
初识先生我们的视野里开始经常出现一个穿着蓝色长衫,个子不高,走路很特别,鼻子底下留着黑色胡须,眼神清亮,虽然身形单薄却让人无法忽视的人。这个人每次都带几个朋友一块儿到书店来。有一天,这位先生自己过来了,从书架上取了很多书后在长椅上坐了下来。他一边喝着我夫人沏的茶,一边点燃了烟,然后  相似文献   

14.
区别     
《领导文萃》2006,(12):36-36
一个美国人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你们与人接触,首先是拉开距离,然后选择;我们是先混在一起,然后区别。我们的麻烦是往往绞成一团,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琐碎;你们的麻烦往往是孤独。”这位美国朋友点头称是。我指着桌上的菜说:“你们就像你们的菜,  相似文献   

15.
我是谁?我将来是谁?社会看我是谁?它为什么这么看我?我希望社会看我是谁?我如何塑造企业的形象?我的文化应该是什么文化?我在文明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发光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王志东 《领导文萃》2006,(7):151-155
新浪上市后的变化……我在新浪工作时,正值新浪要在美国上市。我们在路演的十几天中,去了十几个城市。在定价之后,我跟几个好朋友在一起,他们很多人都是上市公司的CEO、CKO。那天晚上,我们的心情都很复杂。虽然我们本应该高兴,但是我却觉得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新浪上市路演的一周,是整个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期,我们从5000点跌至了3400点。这与我们翻一番的预期相去甚远。于是,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在这种兴奋与郁闷之间产生了一种迷茫:我们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文萃领导我们完全没有经验,甚至我的美国CEO朋友说出了非常…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4,(17):111-114
正文人是"国民的集体表情"把文人单挑出来痛批,不是要"吃柿子",而是因为"树大招风"。或者说,因为他们站在台前,聚光灯下,万众瞩目。实际上,文人是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表演者"。他们的表演,就是我们的表演,是我们的"集体表情"。表情人人都有,关键在于有没有人看,主要看谁的,以及为什么要看。为什么要看呢?为了知道真情。真情有三:身之所历,  相似文献   

18.
刘国芳 《领导文萃》2007,(11):176-178
其实,女县长长得并不是很难看。但在电视里,女县长就很难看了。作为一县之长,女县长几乎天天都要上电视,如召开会议,视察工作,慰问贫困户等等。可以说,女县长是全县出镜率最高的明星。但在电视里,女县长真的很难看。对此,女县长非常不满意。女县长多次打电话到电视台,责问台长说:“我在电视里怎么那么难看,你们怎么拍的?”  相似文献   

19.
戏说广告     
之一:广告的三重境界广告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总是珠光宝气地走在财富的前面,所以它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一般的平庸的广告,即使是个盲人也能从电视荧屏上听出来,因为一起看电视的人,开始上洗手间了。老生常谈、王婆卖瓜式,做了跟没做无多大区别。只要不引起观众食欲的下降,不产生套恶感,就可以算是及格。广告主的钱也算是没白往河里扔,因为大家都看着呢!广告的第二重境镜是诚如广告人戴维·伯恩斯逊所说:如果你让一个姑娘穿着透明的睡衣出现在屏幕上,那么人们一定会记住的,但你却什么东西都推销不出去。广告虽然做得有新意,…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为你而鸣。当一种危及千万人生命的灾难发生后,任何人的远离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