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项羽,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霸王"一词,专指项羽。但可惜的是,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为汉高祖刘邦所败,于乌江自刎而死。剖析项羽的失败,其性格上的缺陷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田晖 《领导文萃》2013,(18):89-92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相似文献   

4.
《秘书之友》2014,(1):F0003-F0003
正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相似文献   

5.
正李斯(约公元前284—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官至秦朝丞相。《史记》对李斯专门列传,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他的一生,是研究李斯的主要文献和依据。李斯的人生极富戏剧性,充满波谲云诡、跌宕起伏,因鼠叹始、以犬叹终,与秦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命运高度契合,对当今领导干部有一定的镜鉴意义。一、因鼠叹始,不甘平庸鼠叹的辨析。李斯年轻时任郡县小吏,一次偶然机  相似文献   

6.
正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广结朋友,左右逢源,上下圆通,善于经营又博学多才,人送雅号"水晶狐狸"。徐氏早年贫困,三十一岁中进士,四十岁前仕途平平,四十岁后平步青云,历任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国务卿、大总统等职,官至国家元首,人称"文治总统"。但徐的一生除官  相似文献   

7.
正孙徵兰,字睡足,号睡仙,万历十四年(1586年)生于卫辉府淇县(今河南淇县),是明清之际诗人、中州名宦。天启二年(1622年),孙徵兰登进士第,历任行人司行人、福建道监察御史、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及山西布政司都事、光禄寺珍馐署正等职,明亡后隐居不仕,以遗民身份逝世。在明清鼎革、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孙徵兰用行舍藏、相机而动,立朝侃侃、备边有略,居乡以孝友闻且始终恪守忠义大节,其为官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历来是很看重面子的.最有名的人物当数项羽了,兵败于刘邦后,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像项羽这样看重面子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非常多,可见面子在我们的传统和现实中确实是很重要、很微妙的东西.因此,领导不可不慎对下属的面子,给下属面子也要掌握好时机和分寸.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的封建王朝即将灭亡时,总会有人充当救火队员,想扶大厦之将倾,明朝的孙传庭就是这样的人物。《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1593—1643),字百雅,明代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代州古称雁门,他曾任兵部尚书,所以人称"雁门尚书"。孙传庭出身文臣,但颇有军事谋略,曾俘获兵力最强的农民军首领高迎祥,所部陕西营兵为崇祯晚期的精锐部队。后人对孙传庭的认识往往只限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对他的为官政绩却知  相似文献   

10.
正1867年六月,赵烈文在与曾国藩谈话时预言:不出50年,清朝必亡。44年后,清朝果然土崩瓦解,接踵而来的混乱局面,也为赵烈文所言中:"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赵烈文大概是第一个准确地做出这种预见的人。"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天黑后,曾国藩到赵烈文处聊天,忧心忡忡地说:"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京城)气象甚恶(形势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唐太宗"隋亡观"的形成机理改朝换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士谋反,隋炀帝被害于江都。隋失天下,英雄竞起,纷纷称王称帝,鼎峙瓜分。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东征西讨,逐步建立政权。唐王朝政权逐步稳定后,一向  相似文献   

12.
正"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作者在文中运用高超的笔墨技巧将项羽多侧面的悲剧性格揭示得可谓淋漓尽致。笔者在对项羽的悲惨结局扼腕叹息的同时,经过进一步思考发现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其实也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这位人物很少为人们所提及与议论,在此,  相似文献   

13.
雷建军 《领导文萃》2012,(22):88-91
发生于两千多年前的"鸿门宴",以其赫赫声名堪称千古一宴。它是刘邦和项羽一对盟友交恶的开端,从而揭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以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势。这样一次历史盛宴,不但给后人留下了咂摸不尽的余味,也留了一个千古不解之谜,那就是宴会上项羽缘何不采用范增之计杀掉刘邦,而是放虎归山,以贻灭顶大患。究竟是什么使"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时心慈手软,失去了这个一举结果日后最大政治对手的最佳机会呢?提出这个问题,前提其实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鸿门宴"的错解,把  相似文献   

14.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6,(11):92-96
胜败非天命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  相似文献   

15.
<正>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族。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有"东汉萧何"之誉。刘秀称帝后,寇恂历任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颍川太守、汝南太守、执金吾等职,封雍奴侯。寇恂的博大胸怀和卓荦胆识在史书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正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东晋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有人称之为"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富于创造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兼善各体,成就辉煌,尤以其行书《兰亭集序》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他不但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其文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诺千金"出自西汉初年的大侠季布,他在汉文帝时代,曾经担任河东太守,后来也在河东去世。汉高祖的仇人季布是秦汉之际楚地人,少年时就是个重信义、守承诺的侠客,武功非常好。后来投奔楚霸王项羽手下做将军,抗击暴秦。楚汉相争时,季布便常常跟着项羽攻打汉王刘邦。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好君主,但不是个好将军。只要是自己带兵打仗,就经常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命。在刘邦打败  相似文献   

18.
正欧阳询(557-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相似文献   

19.
张秀珍 《决策探索》2008,(16):75-76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今属江苏省东台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1年),是明代一个伟大的平民儒学宗师.王艮成年后师从王阳明,一生不喜著述,存世的语录、诗文、杂著总共不到1.4万字,这在宋、明思想家中极为罕见.理论上,王艮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淮南格物说"和"安身尊神论";现实生活中,他始终抱持"出为帝者师,处为天下万世师"的气魄和志向,一生"学不厌,教不倦".他的学术思想、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学人师从门下、续其学说,最终形成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思想派别--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称的"泰州学派".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