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傣族和缅族虽无族缘关系,傣语和缅语也属不同语支,但由于地缘关系及共同的宗教影响,使得傣语和缅语在间接表达形式上也有一些相通之处。傣、缅语的比较研究,可以为相邻的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相互影响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随佛经而来的大量的巴利语借词对傣语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傣语中增加了多音节词;充实了傣语的常用词汇;巴利语借词深入到傣语的俗语谚语中;巴利语借词加深了傣语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分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傣语中的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首先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特征,认为“水”是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因素,因而,傣族文化中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水”情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进而分析了傣语词汇、俗语、诗歌与“水”的联系,试图以此阐明傣语中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语的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本文从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文字创制等方面探讨了南传佛教对西双版纳傣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显示,阿洪傣族于700多年前从我国德宏迁徙到印度阿萨姆邦,因此我国德宏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有渊源关系。通过干支纪年表示法的对比,可以看到阿洪傣语与我国傣族各个主要方言之间的之间的亲属关系。其间,德宏傣族与阿洪傣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自称tǎǎi43 don55“傣端”的白傣系一个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而居的傣族族群,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有一套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主体分布在越南,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州金平县中越边境一带,老挝也有部分分布.白傣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的文字.白僚语亲属称谓是白傣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其他傣族族群的亲属称谓不尽相同,透过这些亲属称谓可以映射出白傣族群的亲属制度及基本婚姻形态.文章着重讨论白傣语的“九族”制亲属称谓系统,并对称谓中“对称与引称”“专称与通称”“敬称与谦称”“从属称与扩展称”等类型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试论傣族宗教对傣语地名命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三月,我们调查了孟定区的傣族文身情况。孟定是文身的发源地之一,西南边疆傣族地区的双江、沧源、耿马等地的文身技艺都是孟定师传。现在这里聚居着傣族的傣勒(水傣)、傣捏(汉傣)一万六千多人。  相似文献   

9.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人类的认知总是遵循这样的一条规律:由近及远、由人体到非人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即人类心智形成过程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西双版纳傣语具有极其丰富的人体隐喻化词汇,这些词汇不仅质朴、直观、活泼,形象地再现出傣语绚丽多姿的文化及其耐人寻味的蕴涵,而且还具体地表现出傣族独特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形态演化与傣族佛教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在傣族地区盛行之前 ,经历了漫长的传播适应时期 ,直到傣族社会自身的发展需要借助佛教的力量 ,二者才在滇西南傣区有了相得益彰的发展。佛教维护了傣族阶级社会的秩序和制度 ,同时 ,把男性在世俗领域的支配地位通过对祭祀权的控制延伸到了神圣领域。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有许多省略表达,日本人为什么会比使用其它语言的人更关注省略表达,这与日本社会、文化、历史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分不开的,本文对日语主语的省略表达给予了较全面的考察。同时,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省略表达,省略表达有哪些语用特点,如何实现它出现场合的得体性方面,本文也给予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汉代司马迁的古文名篇<报任安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有些词语不好理解,解释分歧或错误.结合古代汉语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辨析和厘正文中5条词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外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表达,这些模糊表达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有的则是由于政治外宣本身的特点.模糊表达在政治外宣中应用广泛,因此在政治外宣翻译中,必须考虑语言模糊因素的影响,合理地进行模糊转换.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中的"浑深"、"偏拉"等六词有的辞书未收,便通过文中用例对其词义进行考释;有的辞书已收但解释不一,就借文中之例进行考辨;也有的辞书已收,且所释一致,也结合文中之例作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物、原材料代成品、结果代原因八个转喻原则;(3)隐喻用法可以概括为抽象概念是具体事物、人是动物或植物、不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事物是具有该典型特征的事物三个隐喻概念.最后笔者指出了转喻和隐喻在回目中的修辞及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关于"强奸"的表述虽有不少 ,但过去很少有人对此问题做过较为细致的梳理和探究.文章通过分析此类表述的一些个案,试图从历史成因、作家性别、民族心态、社会转型四个角度揭示此类文学表述者的姿态及其背后的缘由,从而彰显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和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是两个较为常见的概念,而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却无定论,且在使用时普遍存在混用的现象.对比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界定,甄别"保障"与"保证"各自适用的不同利益群体作为主客体时的情境,以及分析"Quality Assurance"译文的贴切性,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更好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中古佛经中表示性行为的委婉语如交通、交会、接、通情、同房,可以在词义和始见年代上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寒暄语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看似简单、习以为常的寒暄语 ,却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心理和性格特征 ,也折射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探讨这些寒暄语与日本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人及日本文化 ,在今后与日本人的交往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以Halliday 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刑事审判话语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具体刑事审判语境,整体考察一场刑事审判中诉讼参与人的情态表达及其人际意义。然后,又具体分析公诉人和被告人的情态表达特点及其言语实现方式。揭示刑事审判中诉讼参与人使用情态表达的总体趋向,说明诉讼参与人对情态表达的选择与他们的特定角色有关,并探求其法律上的相关解释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