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他在哲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作为著名的文学大家,其影响亦很深远。然而在词的发展史上,他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一般论著都不予评介其词,有论者也只是三言两语罢了,有人则说他“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竟把他摒于词家之外。可是,王安石的词数量虽少,但却有其显著特色和不容忽视的成就。对待王安石词,固不应系名  相似文献   

2.
简论秦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他多才多艺,不仅“博综经史”,工诗能文,娴于音律,精于书法,并且通晓兵书、医术,但都被其词名所掩。在文学史上,他是以一个杰出词人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传世秦观词,较可信的是两宋本(宋乾道杭郡本和高邮军学本)《淮海词》的七十七首。此外,《草堂诗余》、《花草粹编》、毛晋本《淮海词》以至唐圭璋编《全宋词》,尚辑有逸词若干首。其可靠程度,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3.
苏词被人称为豪放之词,但他真正属于豪放的词很少,他之所以被人推崇赞誉之致,是因为他善于从平常之物中见奇,所谓"搜研物情,刮发幽翳".  相似文献   

4.
明代戏曲家沈璟(1553—1610),别署词隐,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他对戏曲创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为“吴江派”。最早打出这个流派旗帜的人,就是沈自晋。他在《望湖亭》“临江仙”曲里,提出:“词隐登坛标赤帜,休将玉(艹名)(即汤显祖)称尊”。接着点出沈璟的传人,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骐德、冯梦龙、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共八人,算是主要成员。我们知道,沈自晋是沈璟的族侄。那末,他把当时这些戏曲家,都列为吴江派的主要成员,是否出于亲属关系,夸大事实,以图替沈璟捧场呢?因无确证,不敢妄断。但他这样说,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当时,还有一些戏曲家,如顾大典、史槃、汪廷讷、沈自徵、胡遵华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南宋时期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革新作用、创作成就极高的伟大的文学家。千百年来,他的爱国词为无数的人们所传诵、所赞赏。然而,他的农村词也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爱国词的一翼,树立了又一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 一、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稼轩一生写过不少农村词,其他题材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王鹏运的词周礼军王鹏运(1849———1904),字幼霞(佑遐),号半塘老人,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他在词的创作、理论、校勘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被合称为“清季四大词人”,同时也是清末临桂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经历过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7.
王鹏运(1849—1904年)共有词七稿九集,大约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他初步形成自己的词风,在词坛上崭露头角的阶段,有《袖墨》、《虫秋》两集。中期是他创作的高峰,也是他奠定词坛地位的重要阶段,有《味梨》、《鹜翁》、《蜩知》、《校梦龛》、《庚子秋》、《春蛰吟》等词集。后期有《南潜集》,这时,他已脱离了政治生活,留下一些漫游名胜古迹,吊古伤今的作品,但现实生活的气息已经不浓厚了。因此,本文仅就他的中期词作初步探讨,而对早、晚期词暂略而不论。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篡修《明史》。不久罢归。后终老于家。是著名学者,大文学家。主要著述《经义考》、《日下旧闻》、《词综》、《明诗综》、《曝书亭集》等。他擅长诗词古文,相比之下,古文较为逊色,但仍有必要予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晁补之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是北宋后期一位较活跃的作家。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与张耒齐名,词则比肩苏轼,独能得苏轼之神髓。翻开他的《琴趣外篇》,苏轼新词风的影响是明显可见的。而他也正因在当时正统词风占统治地位的情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已集》)曹操是汉魏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公元一五五——二二○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里,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当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等小官。从政以后,他敢于同当时豪强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一词,是随着文人画的兴盛而被提出来的。此词的出现和流行也有个过程。宋代称作“士人画”。苏轼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看数尺便倦”(跋宋汉杰画)。把画与文联系一起谈论的是南宋初年的邓椿,他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画  相似文献   

12.
战国前后,随气化宇宙论的逐渐成型,“风气”一词作为天象的标记诞生了。先秦到汉代,“风气”在气化宇宙论中因与时空秩序关联而屡屡出现于当时的知识生产活动中,形成了风气/时空—生成物的关系模式,词与物是统一的;中古时期,“风气”成为人物品藻与艺术品鉴的审美用语,词、物分离,成为一种隐喻,而风气/空间—人的关系是其原型;宋代以后,风气—四时的关系模式被扩展为风气—时代的关系,使其由自然时间中的天文现象变为人文时间中的历史与社会现象,“风气”一词也成为重要的人文概念,构筑起一条富有特色的历史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3.
纳兰词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九的纳兰性德投书客居潞河的朱彝尊。这时,朱彝尊主持编选的《词综》已在上一年着手,他与陈维崧合刻的《朱陈村词》更是早就蜚声朝野,而纳兰的《饮水词》要过四年后才正式刊行。名动天下的竹垞与陈髯恐伯不曾想到,就是这位少年公子,日后在清初词苑会成为与他俩鼎足而三的又一名家。纳兰性德曾被推许为“国初第一词人”,这未免过誉。不过,当朱彝尊与陈维崧双峰并峙,从康熙直至嘉庆年间的词坛风尚,不是追慕姜(夔)张(炎)就是学步苏(轼)辛(弃疾)的时候,唯独纳兰能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至少应该说,他是清初在朱、陈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纳兰词生前就享有盛誉。“内家争播管弦声”,这是姜宸英在纳兰三十寿辰时的赠句;“家家争唱饮水词”,这是纳兰病逝十年后曹寅追怀的诗句,都说明纳兰词脍炙人口的盛况。纳兰身后以迄清末,评价纳兰词者不乏其人,虽立论或有轩轾,都不能不承认纳兰在清初词坛的特殊地位。无疑他是清词中兴运动中具有影响的作家。这里,我们想就纳兰词评价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如果把西周初年看作中国最早的基本成熟的文学作品《诗经》的形成时间,中国文学正好抵达了第三个一千年之末。也许是由于巧合,中国文学正好一千年左右一个巨大的变化。诗歌或者可以被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诗歌恰巧是一千年左右一巨变。《诗经》的第一部分作品形成于西周初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到汉代形成五言诗,大约就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不少人承认班固首次写作成熟的文人五言诗,而班固的生卒年是公元32—92年。此后的写作了第一首文人七言诗的张衡是公元78—139年。这种能够兼容单音词、双音词与三音词,做到奇偶有变的诗体为后来的五、七言格律诗奠定了基本形态。至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晚唐五代乃至宋代,词兴盛,诗体又一大变。第一批大词人象李煜(937—978)、柳永(980?—1053?)、晏殊(991—1055)、梅尧臣(1002—1060)、欧阳修(1007—1072)、苏轼(1036—1101)等几乎都诞生在千年之交。词应该说也奠定了元曲的基本形态。直至第三千年之末的二十世纪,在西学影响下产生的白话新诗,现在走过了近一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字容若,出身于满族正黄旗贵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的清代,他是数以千计词家中的佼佼者,又是著名的诗人。容若的一生(1654——1685)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约700首,而边塞诗词竟占全部诗词的12%左右。边塞诗古已有之,而形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则是唐代的事。在唐代边塞诗派中则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前者创作边塞诗约40余首,后者有50多首。纳兰的边塞诗词竟与他们两位边塞诗的总和相去无几。这对身居十年侍卫之职、久处宫廷的内廷官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件罕事。通读纳兰性德的边塞诗词,不仅在数量上给人以可与前人争上下的深刻印象,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诗词的风格等方面,也给人留下了与前人迥然不同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人称为“词中之圣”。这虽未免抬至过高,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可略见一斑。不仅如此,姜夔在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他的《诗说》三十则和诗序,是他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起来的诗歌理论,虽然有些提法,不免有点玄乎,但毕竟是作者甘苦之言,所以“多精  相似文献   

17.
词学是诗学一支分离出来的专门之学 ,兴起于两宋 ,盛行于清朝。旧词学长于词的外在形式的考订与词籍校理 ,而疏于词史与词学理论的系统研究 ,故历代著述虽极繁富 ,研究路子却不免逼仄 ,难得融汇贯通之要旨。进入 2 0世纪后 ,随着现代学术理念的介入 ,先进研究方法的运用 ,词学才逐渐步入科学、系统、现代化的轨道 ,取得了多方位的研究成果。而最足以代表现代词学杰出成就的 ,当首推夏承焘先生。夏承焘 (190 0— 1986 )字瞿禅 ,别号瞿髯 ,浙江温州人。 14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 ,夏先生担任地方高小教员 ,他积极参加家乡的…  相似文献   

18.
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咸丰九年(1859年)生。他自小聪明,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十八岁举优贡,二十岁举乡试。后到天京,与当时有名词人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砥砺、切磋,进步更快,一跃成为近代有名词人之一。况周颐的词作很多,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二云词》、《香樱词》、《蕙风词》。其特点:前期栖艳有骨,但往往失之尖艳;后期则家国之感,身世之忧,所触日深,词格也日益犹上。然而他最精通的是论词,他写过《香海棠馆词话》二册。《蕙风词话》一书,作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学中,一些人常常会提出关于可能性的问题,或如何理解催生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的社会过程,尤其是如何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全局性的”社会过程。从迪尔凯姆(Durkheim)到布迪厄(Bourdieu),用“决定论者”(determinist)这个词来描述这些人或许更为恰当。现今的决定论者的特征可以被归为反个人主义(anti—indi—vidualism),他们并不将个体视为社会的资源,如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将一个个个体视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个原子。  相似文献   

20.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纳兰性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成德(1655—1685),后改名性德,字容若,出身满洲贵族,以一等侍卫终。他仅活了短短三十一岁,却如贾谊、李贺一般,以自己的卓绝创作名昭后世。他的《饮水词》,是我国古典文化遗产的珍品,他的诗文和笔记,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性德在世时,他的词作已受到重视和品评,逝世后,因家庭政治地位的衰颓和文坛风气的转移,他的作品一度被冷落。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