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铜陵市是长江下游地区因矿而生的工矿业城市,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传统的汉族聚居区走来了来自西北地区且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兰州拉面餐厅是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模式,铜陵市兰州拉面餐厅是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和民族等新形势,铜陵市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权益,但是亟需认知本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和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实际情况,而兰州拉面餐厅是认知铜陵少数民族状况的钥匙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拉面经济为载体的发展模式成为西北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广州化隆清真拉面经济发展背景、市场进入、经营以及拉面馆转让过程中都具有合约精神,正是合约的存在解释了化隆拉面经济在广州快速发展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创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赖于这种合约精神。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大量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前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出现了规模化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现象。根据珠三角四川、云南彝族务工人员,青海海东回族和撒拉族"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广西德保壮族务工人员的田野调查表明,传统"推拉力"移民理论和"理性经济人"概念难以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深描,流动人员的民族类属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则  薛泽林  张劲松 《民族论坛》2013,(9X):100-104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化隆外出拉面人的家乡实地调研,回溯了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西北民族小吃——清真拉面,由在地小吃转变为穆斯林流动人口重要异地谋生手段的历史进程,并着重分析了宗教信仰在这一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同时检视了流出地政府将民间自发外出的拉面人纳入"拉面经济"的多种努力,指出家乡调研对于外出打工人口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问题,二是人口素质问题.当今,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偏低,已在影响和制约着各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人口身体素质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的广大少数民族和地区,各项建设都需要加速发展,然而作为保障人们顺利地进行各项建设事业的基本条件——身体素质却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把少数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与汉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回族经营户马其明喜出望外,他的儿子来黄冈上学的问题在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不仅实现了就近入学,政府还按政策减免了部分学费,压在一家人心中的石头终于卸了下来。马其明感激地说:"城市流动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真是我们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家。"马其明今年43岁,7年前从青海来到黄冈做拉面生意。近年来,像马其明一样远离家乡,来黄冈经商、就业、求学的流动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13,(12):19-21
为落实好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对“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推进。拉面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近期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赴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作了专题调研。期间,他们深入走访通过”拉面经济”脱贫致富的群科镇新一村,考察最为贫穷的德恒隆乡加纳村,与各族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接触,并召开了有关部门和代表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对化隆通过”拉面经济”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0.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融入模式对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殊为迫切,族裔特色经济模式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本文梳理国内外研究,在界定族裔特色经济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总结族裔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融入中的现实表现,并基于此探讨族裔特色经济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实现城市融入的作用。本文认为以族裔特色经济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式对于他们实现城市融入确有其效且广泛适用,并且有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实现城市融入中保护其民族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边境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分布着107个少数民族县(旗)市,其县域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长期以来承担着守护边疆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分析边境少数民族县(旗)市经济发展特点、总结其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探讨边境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方针。现在和将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如此。以行政区划禁锢经济流向,搞封闭式的经济,是落后、保守的做法,是自然经济模式的体现,它严重障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毫不足取。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有待开发和利用。但是,现在较为贫穷,缺乏开发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也缺少劳动力。因此,要尽快富裕起来,就要结合本地具  相似文献   

13.
蒙自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聚居着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第一条民营铁路——个旧到蒙自碧色寨,于1915年修建,留下了富有特色的边地小站——碧色寨车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疆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中央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一贯重视的结果。目前 ,在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中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这其中既有自然的原因 ,也有历史的原因。当前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 ,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多元文化教育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来说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 ,有益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并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背景、教育目标及实践模式出发 ,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模式 ,并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这个广阔的区域内,长期生活着许多跨省(区)的少数民族群体,我们称其为西部跨省际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域差别和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政策的影响,这些跨省际少数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目前湖南少数民族地区低效率的传统统计模式,作者认为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设计一个经济统计系统来促进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从技术的层面对经济统计系统的方案进行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8.
克服“等、靠、要”意识增强自主性观念——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途径龙志贵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及第三步战略目标给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尽快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历史经验证明,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有经济管理人才。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真正掌握经济规律、懂得经济管理、有经济头脑的人才太少,这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有丰富资源而不能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人才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结合融水情况就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呈现资源过度依赖性、主体分散性和产业结构单一性,面临着区域性、渠道、产业链等方面的困境.“互联网+”具有交叉融合性、重构生态性和创新驱动性,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互联网+”认识不足,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薄弱,三是特色经济传统发展路径与“互联网+”融合度不高,四是特色经济政策措施与“互联网+”快速发展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基于“互联网+”视角提出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四大路径: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依托“互联网+”拓展和延伸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