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悦城龙母信仰自秦代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龙图腾崇拜、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历史演变.至今,龙母信仰在华南地区、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仍有着深广的影响,但其信仰的基点却是在祖先崇拜基础上形成的寻根尚本、眷恋故土的思想,这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是农耕文化的象征.龙是华夏各民族共拥的图腾.在中华龙文化大系统中,各民族的分系统的文化现象千差万别.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龙观念产生的异源.苗族的"龙"以及由龙而构成的"龙文化"源于什么呢?一、盘瓠崇拜:苗族龙文化之源苗族的龙和龙文化主要源于盘瓠崇拜.盘瓠是苗瑶语族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男性始祖神.这在《后汉书·南蛮传》中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内,聚居着五十多万藏族人民,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使他们逐渐形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和其他民族一样,甘孜州内的藏族也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就丧葬来说,有天葬、火葬、土葬、水葬、塔葬等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其丧葬形式也在起着变化。本文依照墓葬形制、土葬习俗和系展问题的顺序,试图对甘孜州藏族的土葬习俗作一试探,这对于了解该地区藏民族的风俗习惯,研究甘孜州藏…  相似文献   

4.
张子伟 《民族论坛》2003,(10):35-36
湘西苗族把还傩愿称为"撬奴"("跳傩"的转音),把傩公傩母称为巴奴奶奴.这种祭祀仪式作为父系氏族社会初期中原及江南各民族的一种共生文化形态,除了一些共同特征外,必有一些为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拙文拟从傩祀的原根、女性的神职、洞鬼的扮演及祭品的"打散"等四个方面来探析苗族母系氏族文化遗存在撬奴仪式里的种种胎记.  相似文献   

5.
<正>古有"芙蓉国"之称的湖南,是一个多民族共生之地。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民族长期以来互通有无,共同演绎了湖南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创造,是湖南诸多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湖南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成果。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湖湘文化园圃中馥郁芬芳的花朵。而湖南省民委创办和建设民族文化联系点,就是为了让这些民族文化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有50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滇、川及两湖、两广等省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她同各兄弟民族一道,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物质、精神文明,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请参看本期彩二——编者).它不仅有性别、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体现了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相似文献   

8.
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的体现——民族服饰,体现了该民族的生活面貌。本文基于中国民间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审视苗族服饰纹样,对中国苗族聚集区的苗族服饰图案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文化积累及生活面貌,对苗族独特文化内涵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的恩施州咸丰县,地处鄂、渝、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全县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5%,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咸丰县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县、边区县的实际,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加快发展民族经济,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开创了全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6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麻阳、城步、广西融水、贵州松桃、云南屏边等5个全国单列苗族自治县政协共同举办的"中国苗族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论坛以"挖掘保护苗族文化,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苗族历史文化起源变迁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两大史诗<奥德赛>、<格萨尔王传>中两位女主人公珠牡与珀涅罗珀"待救"境地的比较,展示出东西方两大史诗中女主人公在情感、时代和民族等方面的异同,揭示出珠牡与珀涅罗珀"待救"的社会根源,进而挖掘出含蕴母题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东方的藏民族文化,以便对其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实质上就是民族意识。它是一个民族稳定的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民族群体成员所表现出来所区别于其它民族群体的共同心理状态、精神气质和行为倾向,即民族群体的个性。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一般说来它的形成要受该民族群体的生态空间、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光辉历史、英雄圣哲等影响。而一个民族群体的生存空间、政治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结构等又无不受这个民族群体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制约。所以说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存在着火葬、石葬、墓葬、天葬、塔葬、灵葬、树葬以及水葬等丧葬形式.由于受到历史、地理与宗教的交互作用,藏族的丧葬仪式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高原特色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15.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侗族的祖先崇拜是侗族传统文化重要部分。侗族祖先崇拜主要形式有始祖崇拜、宗祖崇拜、家祖崇拜等。侗族祖先崇拜具有汉族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般特征,但也有自己民族特色,例如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与父系社会制度有关的萨岁崇拜以及带有浓厚的英雄化色彩等。侗族祖先崇拜在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与安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菁 《民族论坛》2009,(11):52-53
在苗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盛行着原始的巫术巫风,因为巫与舞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苗族舞蹈蕴含着浓厚的巫文化,苗族芦笙舞就是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本文通过苗族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巫文化现象的阐释,论述巫文化对苗族芦笙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学术专著《苗族巴岱信仰研究》,是吉首大学陆群教授20余年来对湘西苗族巴岱信仰考察研究的重要成果。"巴岱"(bax,deib)是苗族东部方言区对主持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的称呼,"巴岱"信仰因其信仰活动的主持人称呼而命名。该信仰是苗族社会自发产生于原始社会并遗存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如图腾崇拜、灵魂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总称。主要分布地域在今天的湘西自治州的凤凰  相似文献   

19.
契丹人早期墓葬形式为"无墓葬",至辽朝建立前后逐渐实行"墓穴葬",在墓葬的选址,下葬吉时的选择上,多参用汉俗中的"风水"因素,沿袭唐宋相关风水理念.契丹贵族依风水下葬的习俗的形成,正是中原丧葬礼仪与契丹人原始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对辽代社会变迁、民族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