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区茶贸易过程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茶叶的满足情况。贸易概况与茶商种类与经营方式是藏区茶叶贸易的主体内容。藏区内的茶叶贸易主要被寺院与贵族垄断。底层百姓把茶叶交换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生活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世纪以来,西方消费市场对茶叶的旺盛需求刺激了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独占地位使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与此同时,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在茶叶贸易中赢得了自己的利益。由于19世纪中叶印度、日本、锡兰等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地位不断下降。从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已不可能继续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实现贸易优势,但发展相对优势的茶叶商品出口仍可以使中国取得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3.
清朝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茶马贸易、陕甘茶引、以票代引、四川边引、部票贸易等五种不同的茶叶边销模式。五种茶叶边销模式的茶源地、茶叶种类、经营主体和课税标准差异明显。茶叶边销是清政府治边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清政府通过茶叶边销征收茶税,增加财政收入,为其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清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茶叶边销降低其治理边疆的成本。此外,茶叶边销还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商品交换,推动了边疆牧区土特产的商品化,推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史疆域的稳固意义重大。它促使清代边疆地区形成点、线结合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清代边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塑造了清代边疆地区新的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奠定了后来中国边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4.
唐代淮南道的茶叶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寿州、扬州和舒州三大中心产区。另一方面茶叶还成为全民食用的大众消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双重刺激,进一步促进了淮南道茶叶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青岛 《山西老年》2011,(7):41-41
目前,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定了茶叶标准,对其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需求为宁德茶叶实施绿色营销奠定了基础,当前茶叶市场的特性为宁德茶叶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了契机。宁德茶叶绿色营销具备自然地理、茶种资源、人力成本、文化传承、产业规模、技术储备等多方面优势,其劣势则表现在:经济落后、自然人文资源分散、传统市场等方面,以及其它一些问题和困难。宁德茶叶绿色营销,既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引导,也需要企业的科学运营。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洋茶强力竞争,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急剧衰落,突出表现为茶叶出口数量、出口价值、占外贸比重的减少,茶叶产业萧条。茶叶贸易衰落导致区域经济衰败、金融税收萎缩、社会生活嬗变。茶叶贸易衰落的严重影响震惊了晚清社会,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振兴茶业的思潮,并最终转化为振兴茶业的系列行动。受社会性质、时代条件等多方面影响,茶业振兴行动虽解决不了中国茶业衰落的历史命运,却为中国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刘晓航 《中南论坛》2006,1(1):41-45
十九世纪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茶叶商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曾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运输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它已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是中国中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汇点。1999年俄罗斯已开辟了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由于对这条国际商道经济与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这条旅行线尚未延伸到我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违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推动21世纪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0.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微生物污染很难控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近年来随着茶叶出口数量的增多,如何有效地减少茶叶中的微生物含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杀菌,能有效地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本文就辐照剂量对茶多酚、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康生活》2005,(2):11-11
作为一种无污染、高品质的产品,有机茶这一世界茶叶市场“宠儿”正受到我国茶叶界的广泛关注。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机茶产量达8千吨至1万吨,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阐述了佛教的主要思想,佛教与茶叶的关系,以及茶叶对佛事活动和佛教对茶叶栽培、加工、茶叶文化和茶叶传播与交流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猴魁茶叶包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款适用于猴魁茶叶的自动化充填系统。运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对猴魁茶叶的充填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观察充填过程中茶叶姿态的变化规律,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并以堆积角、平均速率及平均挤压力作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茶叶充填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具转速对茶叶充填性能影响最为显著,转速越大,茶叶的堆积角、速度及内部挤压力越大。课题组的研究可为后续装置研究与参数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苏全有在清代中西茶叶贸易中,中俄贸易占有相当的比例,影响举足轻重,而目前史学界却尚乏专文论及,这与其地位极不相称,故对之作一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一、清初中俄茶叶贸易从蒙古军统治俄国时期起,中俄贸易就已经建立起来了。俄国独立以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制茶的国度,极具魅力的中国茶叶甚至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更让美国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世人瞩目的中国茶叶品牌!这是中国茶叶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一) 繁昌县峨桥茶市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1984年4月正式建立。经过20年的兴起与发展,峨桥已被誉为全国第一茶市,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 一是不产茶的茶叶之乡。峨桥镇周边至少在100里范围之内没有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地处偏僻的小镇也不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就是在这个似乎与茶无缘的小镇上却神奇般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今峨桥镇茶市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专门用于茶叶经营的用房5万平方米,经营茶叶的门面500多家,固定经营摊位1500多个,经营茶叶的品种300多个,市场上日均参加交易人数上万…  相似文献   

17.
茶叶审评师     
在推崇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茶叶这一起源于中国的古老饮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保证茶叶质量,在茶叶的生产、收购和销售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茶叶的审评和检验。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或地区GDP增长和中国茶叶产量增加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中国与进口国或地区的空间距离、农药残留标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通过优化茶叶出口市场分布,改进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茶叶产量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措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西域闻见录》载:“哈萨克人最喜中国茶叶”,然而茶叶却在乾隆时期清廷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活动中不见踪影,这一议题至今未有学者问津。在丝绸主导全球贸易的18世纪,优质丝绸的价值意义是茶叶所无法比拟的,哈萨克人正是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遂而将茶叶排除在清哈贸易之外,由此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优质丝绸,从而达到贸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加强茶叶产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构建茶叶生产资料物流体系:提高茶叶生产资料物流意识;构建省、县、乡三级茶叶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茶叶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建立以计算机、因特网、电话等为基础的敏捷响应信息系统;构建茶叶加工(深加工)的回收与废弃物流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