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灵魂 ,可谓魅力无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美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想象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也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让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林景红 《学术论坛》2012,35(10):226-229
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融人体科学和运动实践为一体,既包括人体结构、生理、运动基础理论,又渗透着人体美、运动美、体育美的基本内涵。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学中注入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认知美,感受美,体验美,化抽象的理论为审美鉴赏。通过培养学生对人体美、运动美和体育美的鉴赏力,达到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审美情趣培养相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史湘平 《云梦学刊》2014,(3):119-121
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理工学院文科、理科不同学科专业在校普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理念的理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诸因素,从而为提高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全面实施大学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育活动运用人类优美的身体运动和体态变化来反映人体运动的形式美,并以此来激发和提升运动者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及审美情感.体育美学是运用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运动美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竞技体育也是体育审美活动中的焦点,其中不仅包含了“美”,还包含“真”与“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赵维贞 《阴山学刊》2001,14(4):77-79
从阅读课的特点出发,加强审美教育,使二者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轨迹为整体诵读,感知美;咀嚼语言,品味美;创设情境,体验美;展开想象,再造美.  相似文献   

6.
龚斌  包卫平 《阴山学刊》2001,16(5):54-56
随着体育运动的日益发展,音乐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运动训练的辅助手段,已逐步被一些项目所采用.为搞清音乐与体育的结合点,通过音乐与体育的节奏性特点,阐述了音乐的节奏性规律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中采用音乐伴奏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同时,音乐又以它独有的魅力直接表达体育的美.分析音乐与体育的结合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音乐在体育领域里的应用.并且,音乐对培养运动节奏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柳欢 《兰州学刊》2009,(Z1):218-219
在现代教育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大背景下,终生体育思想应成为学校体育的最终发展目标。体育教师应把工作重点从"三基"教学转移到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终生体育意识上来。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审美功能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发展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基本素质教育.审美是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德国美学家席勒曾经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能够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所凭借的就是审美能力,美学家认为审美能力主要表现在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中。高等艺术院校由于大学生专业性质及自身素质的特殊性,要求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统一,突出体验;理性与感性相统一,以情感为主;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突出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应尊重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情感性、实践性、开放性,赋予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美、感性美、内涵美。寓教于“演”、寓教于“行”、寓教于“乐”,采用“情景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交流参与体验法”推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强烈的自身参与,激烈的对抗竞争和频繁的人际交往,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体育社会化,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身体、生命、环境和体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在内化竞争意识、规范道德等过程中,提高对各种竞争活动社会意义的认识,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丽 《阴山学刊》2011,(4):92-94,98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各种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体育活动的娱乐性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 1世纪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体育课程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使大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科学知识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分析电视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影响,从电视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影响和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66-267
<正>许之屏的《现代体育礼仪》一书解读了体育运动中基本礼仪,体育礼仪是体育运动中所需要遵守的规矩,运动员在运动中的礼仪表现的就是一种艺术的美。因此,艺术与体育密不可分,艺术的美对于体育运动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体育运动的发展伴随着艺术的升华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美通常表现在人格善良的美。社会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其核心就是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大学生在多项身体指标上与外国大学生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设置不合理、教育课程定位不准确,体育教学管理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缩小我国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差异,必须大力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改变体育教育的从属地位,变大学生被动锻炼为主动参与;加大体育投资,完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研究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并指出当下人灵商非常低下,亟待提高.而要实现灵商高启,又须借助审美以及审美教育,简言之即需“以美提灵”.从个体灵商处在高启时与其审美处于进阶时两者的神经基础及对“高峰体验”、“终极关怀”的感受的对比来看,灵商高启和审美进阶两种状态是类似甚至同一的,“以美提灵”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曾晖 《云梦学刊》2003,24(5):105-107
通过对四省45所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和体育行政管理干部的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当前高校体育审美素质教育可供采纳的方法主要有:艺术教育结合法,审美内容互动法,美育环境优化法,主体作用发挥法,人际关系融洽法,审美行为训练法等6种亚宏观方法,这些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审美知识素养、审美心理品质和审美能力三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均有较大作用。与其他智育文化学科审美素质教育方法相比较,体育审美素质教育方法具有实践性强、直观性显著、愉悦性突出等重要特征,在体育审美素质教育过程中可根据教育实际需要灵活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19.
康万英 《阴山学刊》2006,20(1):79-81
当前高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涌动着改革的热潮,对高校体育思想的更新,体育运动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全面融合,有了新的理念。为此,将音乐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这种新理论、新思维使音乐给体育教学(包括赛场教学)带来了生气,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振奋精神,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  相似文献   

20.
易晓明 《江海学刊》2012,(4):219-225
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感性快乐与心灵快乐的统一,而当代人的不幸在于自身的分裂。审美具有实现人的幸福的内在价值,因为审美起于感知,它能够克服当代人的萎缩和匆忙之苦,同时审美终于感动,它能够超越当代人的感官和占有之乐。审美与幸福的内在联系,决定了美育应该成为指向学生幸福之教育。由此,学校美育应该有这样的定位和取向:由艺术技能教育转向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由外在审美走向内在之美的塑造;引导学生在体验和积累当下幸福中实现生命的成长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