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经了三种交易形式 :实物交易、货币交易、信用交易三个阶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易行为 ,也就产生了交易活动中的信用关系。特别是以物易物的交易进化到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易之后 ,商品的赊销和货币的借贷行为便逐步普遍化 ,信用关系就成了商品交换行为的常见伴生物。现代信用工具的使用 ,都建立在信用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此 ,信用乃现代社会之根基。生活中 ,无信用 ,则无交换可言 ;无信用 ,则无贸易可言 ;无信用 ,金融无从谈起 ;无信用 ,市场经济无法存在。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 ,而契约又是以信用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李双 《学术论坛》2004,(6):113-115
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是由价值和信用两方面构成,货币本身的价值越来越少,而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最终在货币本身的价值为零的情况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将完全仰仗信用保证。金融是建立在一定的货币形态和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货币制度主宰着金融制度。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的演变必将促进金融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完全依靠信用保证的货币制度下,金融的根本必将是信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的信用特征对成型于商品经济时代的主流货币理论构成全面挑战。主流货币理论将货币本质理解为商品,并采取了基于交易媒介职能的一般均衡与数量论分析和基于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与资产选择分析,但这两种分析框架都难以阐明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本质上,货币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信用。只有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能够从根本上弥补主流货币理论的种种不足,为分析现代信用经济运行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于解释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天量货币不会带来超级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基于信用本质观的货币理论也很有现实意义,进而为理解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代表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争论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曾庆鹏 《学术研究》2013,(7):87-93,16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作为信用货币的国家。从铸币税的意义上看,中国的信用货币可以最早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而铸币税的垄断权是明朝之前各朝代中国信用货币兴与衰的一条主线。铸币税垄断与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政治抱负,或边患连绵或穷兵黩武的军事需要相联系,形成中国独特的信用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社会信用的内涵是社会行为活动沿时间轴变化的规则。容纳社会信用的形态是社会契约 ,而残缺契约造成的信用资源流失 ,是其供给不足在微观社会层面的重要原因。社会转型的两种状态 ,决定了社会信用的需求结构。社会信用的供求矛盾往往是结构性的失衡  相似文献   

6.
在关系取向社会中 ,“合约信用”机制和“关系信用”机制是交易者用来构建信任体系的两种基本手段。交易者通过两种机制都可以达到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但“合约信用”和“关系信用”的形成途径、建立成本以及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合约信用”机制和“关系信用”机制的运作效率和运作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交易者将根据自身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机制 ,这种选择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秦凤鸣 《东岳论丛》2002,23(6):46-48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信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 ,是体现债权债务的一种契约关系。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 ,金融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源自于社会信用的短缺。应当以个人信用体系为突破口 ,促进信用信息的商业化 ,确立与契约社会相适应的全新的信用观念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视野中的地方政府信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用的实质是政府如何履行与公众达成的潜在政治契约。政府信用既涉及政府追求公共效用目标的诚意,也涉及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它体现了政府作为政治代理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政治委托人的意愿。建立信用政府的重要前提是通过建立现代民主政府、法治政府和有限政府,落实政治代理的选择机制,控制政治代理的“道德风险”,保障政府信用责任与信用能力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9.
在非正式制度为主导的农村非正式社会结构中,基于特殊信任主义的民间信用,其博弈主体由于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的关联博弈和基于声誉的私人契约执行机制,使得民间信用契约具有自我执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信用理念诠释与价值建构的生态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想家的“生态智慧”及其价值原则为信用理念诠释与信用价值建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化有机性与文化个性为信用的生态学理解提供了文化合理性 ,而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因子在我国当下的共时性呈现又为这一生态学理解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信用理念的内在构成性及其辩证逻辑 ,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三重语境下 ,使人格信用和契约信用形成互融互释、竞相生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