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新 《人才瞭望》2013,(1):105-106
有勇有谋 东汉辅弼大臣范迁,沛国相(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其做官时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且文韬武略,如担任渔阳太守时,足智多谋的他常常把来犯的匈奴人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半路设伏,阻击匈奴兵;有时将计就计,  相似文献   

2.
冯如 《人才瞭望》2009,(2):63-6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他在世人眼里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暴君。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历史学家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千古一帝,因为他创造了历史上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平政(政治上最平等)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守法著称的帝王;中国第一个大范围认真推行标准化的帝王。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同轨等。中国第一个修建高速公路的帝王。驰道宽50丈合138.25米宽;中国第一个天下为公的帝王。柳宗元评价说:“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中国第一个最注重质量的帝王。  相似文献   

3.
李桃 《人才瞭望》2011,(11):72-72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  相似文献   

4.
朱德自幼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人才观自然也就带有了浓厚的传统底蕴。这在他对《三国志》的批语中可见一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德才兼备是人才的标准。朱德对此是认同。他认为,真正的人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能以身作则。朱德很欣赏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信念。他在读《魏志·陈恩王植传》中"昔汉武帝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一段时,对霍去病为  相似文献   

5.
1.晓以利害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人才流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是在秦国却发生了一起"逐客"风波,起因是韩国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国,修了一条长达三百多里的引水渠,目的是消耗秦的国力,阻止其东伐韩国。计谋败露后,秦始皇听了宗室大臣的劝说,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是楚国人,亦在被驱逐之列,他在离开秦国途中给秦始皇写了《谏逐客书》。文中开门见山,首先指出逐客做法是错误的,然后列举了客卿在秦国发展壮大中的重要贡献,最后抓住秦始皇希望统一六国这个要害问题,进一步指出了逐客的严重后果是"损民以益仇,内自…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式各样的,战国晚期的秦国才开始铸造“圆形方孔”的钱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了一大批有建设性的措施,统一钱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7.
职位竞争法则一:伺机而动 在竞争中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伺机而动。 刘邦就是一个善于见机而动的成功的竞争者。公元前209年,由于秦始皇的暴政,社会很不安宁,人民自发反秦事件不断发生,河南博浪沙曾发生过大铁锤暗害秦始皇事件。3年前京都咸阳一批儒生因谈论朝政而被杀。秦始皇死前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皇帝的称呼,常见后缀有"帝""祖"以及"宗"。一般而言,称"××帝"的,往往是称他们的谥号,如汉武帝(谥号孝武),或称他们的年号(常见于明清两代),如康熙帝、乾隆帝等。而凡是带"祖"或"宗"的,则是称呼皇帝的庙号。所谓谥号,是指在古代,一个人死后,活着的人对他的盖棺论定,这种评价可褒可贬,如末代皇帝的谥号往往带有"哀"字。此外,谥号不是皇帝专有,各级官员有功德者,都可拥有。秦始皇认为,谥号这种玩意儿属于子孙议论先人、臣下议论先帝,觉得不好,便把它废除了。于是他就叫"始皇",这不是谥号。到了西汉,才恢复了  相似文献   

9.
先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  相似文献   

10.
孔涛 《人才开发》2005,(11):54-55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功绩卓著。在他主政期间,正值内忧外患之时,但他逆流而上,纳贤士、强军队、削诸候、灭匈奴,开创了一个旷世伟业。电视剧《汉武大帝》再现了这一历史画卷。汉武帝的军事思想、治国理念都很值得后人借鉴,但其最根本的致胜之道在于善于用人。他在用人方面不唯出身、不唯资历,始终遵循以“能力”为本的原则,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开创了我国人才管理思想的先河。无论贵贱,不拘一格选人才“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汉武帝注重从民间选拔人才,使董仲书、桑弘羊、张骞等一批能人贤士得到重用,并在汉朝政治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1.
士为知己者死,荆轲要算一个。荆轲是“明星刺客”。从《史记》起,荆轲的头上就一直戴着道德的光环,他的身上也被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和遐想。因为他要谋杀的是秦王赢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而且功败垂成。人们对赢政有多痛恨,对荆轲就会有多敬重;对弱者有多少同情,对荆轲就会有多少讴歌。但这是靠不住的,道德的判断从来就很容易遮蔽真相,做研究却要实事求是,不能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2.
灵渠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被郭沫若高度评价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长城已于1987年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同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去年12月,灵渠被国家文物局确定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据陪同考察的自治区专家称,在广西进入中国35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灵渠是最有希望通过评审的。  相似文献   

13.
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内城的正南门,因北京城坐北朝南,所以老北京人习惯上将南面称"前",北面称"后"。崇文门:俗称"酒门"和"税门",一是明清时此门是向皇城内运酒的专用通道;二是明朝的  相似文献   

14.
封建社会的官职位阶分九品,每一品又有正、从之分.在民间,一直都有“七品芝麻官”之说,指的是县官之类的小官.其实,古代县官并非都是“七品官”,有的甚至高居正五品. 县的建制,开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秦、晋、楚等诸侯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代朝名的由来夏: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故国号叫“夏”。商:汤灭夏后,因他的始祖曾居住在河南商丘,故国号叫“商”。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周太王曾居于歧山下周原,故国号叫“周”。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赢”姓...  相似文献   

16.
在于相龙年第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有幸采访7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土、哲学博士、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俄罗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协会会长——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大部分青春年华是在中国度过的他毕生的事业与中国的革命事业息息相关。他的情感他的追求他的成就他的贡献都与东方那个古老的国度——中国分不开。那种溶于。心血嵌入骨髓的浓浓中国情谊,使他把中国看作是他本人和他的国家的永远伙伴并使他自己成为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近四十年他为传播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从秦始皇、两汉一直到盛唐时期都与中国交往密切的阿拉伯人自10世纪起开始将中国称为"契丹"(Khita或Khata),甚至在辽朝和西辽均已灭亡后,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约在13世纪晚期成书)仍将火药称为"契丹花",把管状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等.  相似文献   

18.
领袖:有江湖气中国古代的团队,其领袖往往不是以技术能力和专长赢得拥戴,而是以其"雄才大略"赢得追随者。所谓雄才大略,不同于雄心壮志。刘邦和项羽看到秦始皇,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两人志向类同,而谋略却差别极大。一个局部战场处处失利却能把握大势,一个所向披靡却走向穷途末路。所以,  相似文献   

19.
正澳大利亚专家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是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他是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澳中关系、当代中国政治、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戏剧、中国少数民族,他撰写的《西方的中国形象》是中国形象研究的权威著作。马克林自1964年起长期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开设《澳中关系》等课程。他专注于当代中国研究,在1966年回国后建立了澳洲大学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今年75岁高龄仍然教授三门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0.
傅涵 《国际人才交流》2012,(12):40-42,72
他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美国人,他唱中国歌,吃中国菜,游历中国,热爱中国。他是外国人在北京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他是马克·力文。2012年8月31日~9月4日,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英文门户eBeijing拍摄了马克·力文微电影,展现了马克·力文在北京的生活,体现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向世界展示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