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状的反思,对国内外法学教育模式的比较,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理想的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精神教育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实行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领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导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以培养合格的律师为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律师能力";应增加民商法相关课程的教学课时,开设一些经济、管理、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完善法律实务类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法律实务工作技能.学校应开展与法律实务部门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学校-实际部门共同培养"的法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本科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缺乏特色,又受到法学生源地域性的限制,难以适应依法治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如何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成为地方院校教育改革之前卫内容。文章在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特别是山西法学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高校法学教育目标应当定位为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的高校法学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法、培养手段和培养体制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高校法学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制度等方面为切入点,寻找对策,以期对我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培养方法等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法学教师担负着培养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任,而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必然带来法学学科教学方式的新变革,因此需要审视智能时代下高校法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找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而剖析高校法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缘由,提出提升高校法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途径,以适应智能时代下高校法学专业培养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高校法学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高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但是其中的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存在诸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当前的形势,这种法学教育盲目膨胀的趋势应该停止。已开办法学专业的高校应该加速提升教育质量,以培养服务于社会,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在2011年联合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但该计划无法覆盖600多所开办法律专业的高校,本文试从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广西高校关于专业特色定位的大讨论,探讨如何借"卓越计划"改革之风,全面推行法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法学本科教育普遍存在小而全、专而不精等情况,同时国内有关法学教育发展理论尚不成熟,对许多问题的探讨还未取得广泛共识,致使高校千人一面,培养模式雷同,以知识传授和采用灌输式教育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校并不多见。农科院校法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在法学教育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一种全新的特色教育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强化法学教学实践的创新,培养出有农科院校法学特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8.
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出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以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服务于地方发展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际探讨大学生创业软实力的具体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法学教育大致可分为强劲型、发展型、后发型、零散型4种类型.现有高校法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法学教育资源的碎片化,其不利后果主要有:各高校的法学教育机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各高校之间的师生比差别很大,法学知识传授的碎片化.为此,必须在以下理念基础上真正建立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法学教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和可整合的市场资源,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制度形态分别由主体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3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化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官职业化的基础是法学教育,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官职业为核心的法律职业。为了避免两种职业的脱节,有必要在高校法学教师和法官之间进行良性互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互补,既能够提高高校法学教师的教学效果,避免法学教育的空洞、抽象甚至闭门造车,也可以促使法官对司法实践进行理论升华,提高其理论素养,同时二者的职业互动还有利于法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严重分离,有悖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因此,寻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模式,形成发展型教学体系;改革考试制度,探索有利于人才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盐城工学院召开,论文主要从小康社会的概念梳理、教育公平、制度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高等教育质量、终身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息息相关,呼吁业内外人士协力同心,促使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步伐,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英国法律教育从传统到变革,在继承中创新,初步实现了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分工与合作,建立起与现代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新型法律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与传统学徒制法律教育相比较,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许多国家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作为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策略。在新形势下,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的走向:私立高等教育在本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增强;私立高等教育与公立大学的界限逐渐模糊;私立高等教育更加重视质量和特色建设;政府通过立法和增加财政扶持力度促使私立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高校追求的目标。地方高校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是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特色意识,强化自身服务区域的大学功能,把特色培育与大学功能的发挥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教师教育培养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在学校内部要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合理定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学校外部依托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提高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和其他领域。为了有效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优势与教育资源,必须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构建符合我国运行机制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植物生理学课程为例,结合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构建"产学研"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交互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优化网络教育的管理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培养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综合素质,并与科技素质教育相融通的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突出情感、道德、责任感和价值观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突出应用性,注重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