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农户联保制度是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的手段之一,它与无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构成了小额贷款的主要品种。中国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在降低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它在小组构成、办理贷款手续和履行还款义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制度缺陷。从中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的概况入手,在肯定该制度优点的同时,指出它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上主要农户联保制度的措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灵活组建小组、简化贷款手续和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为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农民群体服务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联保贷款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效果并不理想,运用博弈论分析影响农户还款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发现由于联保小组组建困难,联保条件过于苛刻,手续过于繁杂以及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造成了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不能有效推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联保贷款是由辖内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农村信用社对联保小组内的成员所发放的无需物质抵押担保的贷款。由于这种贷款是针对农户缺少有效的可供抵押的资产这一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操作又比较灵活方便,因而一推出就受到了农民兄弟的欢迎。启东市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6月起就开办这种贷款,至今已有5个春秋。但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这种贷款基本上处于停办状态。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有力手段。我国目前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存在着农户信贷权缺失、立法层次低、法律内容薄弱等问题。应提升联保贷款立法层次,创新联保模式,完善农户联保小组的组建和运行机制,构建农户联保贷款风险防范和偿还法律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无疑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其对于盘活农村住房资产,扩宽农民融资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农户可能存在的信用失范、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抵押物处置障碍,使得抵押贷款业务往往面临失约风险,因此如何对抵押贷款中的失约风险进行合理管控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的关键。本文通过总结福建晋江农房抵押贷款实践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抵押模式、抵押物流转处置等方面的风险策略,提出防控农房抵押贷款失约风险应从贷前风险防范、贷中风险缓释、贷后风险处置三个方面着手,形成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和风险可控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户联保是一种金融贷款的特殊担保形式,保证人形成数个共同保证,承担连带责任.联保小组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行为规则与合伙有一定的相似性.目前的农户联保条款有不足之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以提高农户参加联保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推行联保贷款以来,缓解了许多农户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弱及物权担保缺乏而导致的贷款难、抵押难的问题。但是,联保贷款在取得佳绩的同时还暴露出许多如联保体解体、信贷风险等问题,使其不能有效的实施。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针对根源,基于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集体林权改革的配套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得到了初步发展。同时,高风险性等原因制约了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国的推广。林权尚未成为一类被广泛接受的抵押品。以贷款流程为主线,结合云南等地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林权抵押贷款面临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抵押林权风险3大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通过优化制度设计和金融创新,合理界定林权的可抵押范围,建立审慎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程序,完善林权抵押评估、贷后管理、信息共享和交易流转机制、森林保险和风险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实现林业和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缺乏有效抵押是制约农户获得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重要原因,政府和金融机构也一直致力于农户借款抵押物的创新,但却鲜有文献从供给方的视角探讨抵押在农户正规信贷中是否有必要,其究竟发挥什么作用,不同类型的抵押作用是否存在差异.通过以2011-2013年某县级农商银行的全部农户贷款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多种估计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抵押确实能显著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且主要是降低了银行与农户的事前信息不对称,缓解了逆向选择所产生的风险,而不是缓解了贷款后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经济理论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那些非农收入足够高的低风险农户才会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其余农户会自动放弃申请贷款.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缺乏抵押品是导致农户受到借贷约束的关键因素,家庭资产作为抵押品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款的重要审核条件,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为例,采用Heckprobit模型从家庭资产角度对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可得性因素进行需求与供给联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资产变量中,土地资产对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和金融资产等均对农户借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针对农户使用不同类型家庭资产抵押担保借贷作出相应的对策、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唤醒沉睡资产和抵押物价值,解决农户信贷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提出供应链纵向联贷联保融资模式。在银行下侧风险控制模式下,分析资金约束企业对于依靠自有资金与联贷联保融资的决策选择,提出选择联保模式的条件以及联贷联保对企业还款违约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联贷联保融资模式有利于提高供应链利润,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资产理论,将陕西省1469户农户依据生计资产配置结构分为五种类型,研究农户分化类型及其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分析发现农户分化明显,五种类型农户呈现三个总的向度:一向度为农业人力贫困型和关系贫困型农户、二向度为非农负债发展型和富裕型农户、三向度为均衡发展型农户.分化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呈"U"型,负债发展型、人力贫困型和关系贫困型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旺盛,非农富裕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需求不强烈.为满足分化农户贷款需求变迁特征,发挥农地抵押贷款农户增收作用,丰富分化农户生计资产,促使一向度农业贫困型农户向二、三向度农户转化,提出对不同生计资产配置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行"差异供给"、创新农信社贷款产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就业培训等深化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积极稳妥推广农地抵押贷款融资业务,持续深化农村土地资产与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是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深入探究农户金融知识获取的人际圈层来源以及失地风险感知因素对完善农地抵押贷款相关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理论阐释了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失地风险感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的影响,详细剖析了农户失地风险感知的中介机理;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变量,提取4个公共因子分别界定为亲属关系圈、朋友关系圈、乡邻关系圈和机构参与圈;最后以陕西、宁夏、山东三省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 31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失地风险感知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的影响,并揭示了失地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类型和数值大小。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知识获取圈层正向促进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其中金融知识获取亲属关系圈的促进作用大于机构参与圈;金融知识获取圈层负向影响农户失地风险感知,机构参与圈的影响最大,亲属关系圈次之,朋友关系圈最小;在四个金融知识获取圈层下,失地风险感知均对农户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具有负向影响;失地风险感知在金融知识获取圈层影响农地抵押贷款参与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大小为0.211 2。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知识获取机构参与圈下失地风险感知中介效应最大,大小为0.223 1;亲属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中介效应次之,大小为0.101 8;乡邻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未发挥中介效应;而朋友关系圈下失地风险感知发挥遮掩效应,大小为1.851 1,表明还存在其他效应更大的中介路径。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农户需立足于金融知识获取来源的亲属关系圈和机构参与圈,丰富朋友关系圈和乡邻关系圈,加强多维金融知识获取圈层的构建、维护和开发。第二,农户应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信任等方式优化亲属关系圈,采用增进互助、知识共享等方式改善朋友关系圈和乡邻关系圈,金融机构通过开展宣传、加强联系等方式提高农户金融知识。第三,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高度关注试点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降低农户对失地风险的过高预估,加快农地抵押风险防范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政策鼓励和行政推动下不断创新发展,但客观上潜在着道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抵押品处置风险、法律风险和民生风险等各种风险。与其他信贷风险不同的是,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农地经营权的性质限制、法律困境、薄市场约束及配套制度与条件缺乏等因素所致。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为市场辅佐人的作用,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强化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关键环节的管理,有效防范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同心县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调研与案例访谈,立足自组织视阈讨论农地经营权抵押机理问题.结果表明: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合作社作为典型的自组织贯穿于农地经营权抵押全过程,合作社分别与农户及金融机构缔结合约,链接贷款农户与金融机构两端,合作社作为贷款方和放款方都可信赖的第三方中介融资组织,发挥着枢纽作用,由此通过这种合约治理结构建构农户农地抵押贷款的"同心模式".基于信任和互惠机制,农户与合作社缔结反担保合约是农户获得贷款的前提;金融机构为降低面临的高交易费用并精准识别出合格的贷款对象,与合作社缔结担保合约是其发放贷款的依据;而合作社依托自组织内部的声誉、监督机制以内部代偿的方式处分贷款违约人减少金融机构后顾之忧.基于上述研究讨论自组织作用发挥的边界等问题,并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物资产抵押融资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将生物资产引入农户抵押融资范畴,可以有效拓宽农户的融资渠道。针对“银行+保险+企业”、“银行+第三方担保+企业”、“银行+企业+农户”、浮动抵押四种典型的农户生物资产抵押融资运行模式,指出目前农户生物资产抵押融资尚存在政策法规不健全、金融机构创新不足、风险保障机制以及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是经林业主管部门确权的林农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它实现了抵押物的创新,是一种创新的信贷支农模式,同时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在可供抵押的林权范围、融资成本、贷款程序、信贷人员素质和风险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应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更好的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分析农地确权发挥德·索托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其服务边界,同时兼论实践中的中国农地抵押之佯谬,以此综合评估确权后中国农地金融改革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市场的融资约束难题,由此也延伸出对创新农村融资模式以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进一步讨论。分析表明,农地确权的德·索托效应在农村信贷市场尚不能完全发挥,其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信贷需求端“有效”,而在信贷供给端“有限”,农户融资需求无法有效转化为实际供给。分析现阶段中国农地抵押的法律困境和委托代理问题发现,中国农地抵押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佯谬,致使农地确权的德·索托效应在信贷供给端受限:一是外部环境尚未建立起服务于农地抵押的配套制度与措施,导致农地经营权无法成为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格抵押品;二是农商行二元目标不一致及其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农地抵押贷款“失灵”。最后,建议加强农地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化农地金融改革与缓解融资约束的有效对接;另外,可从抵押替代机制角度,探析缓解农村融资约束困境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难、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惜贷"等问题,以安徽省某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从农地抵押贷款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四个方面,构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开展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大小。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发现金融风险占比最大,市场风险占比较大,政策风险占比较小,自然风险占比最小。为防控农地抵押贷款风险,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健全农地估价体系、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