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山词梦意象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晏几道字叔原 ,号小山 ,晏殊幼子。几道能文章 ,尤工乐府 ,有《小山词》一卷 ,今《全宋词》[1] 录有 2 6 2首。读小山词 ,频频入眼的是“梦”字 ,它直接出现了 5 9次 ,出现梦字的词占其今存二百余首词的近四分之一 ,本文在此试析小山词梦意象。一、梦意象表层的抒情类型  晏几道梦词几乎全写恋情 ,个别篇什抒发羁旅归思。具体来说 ,有以下这几种类型 :(一 )高唐之梦“高唐”一词出于宋玉《高唐赋》 ,文称战国时楚怀王尝游高唐 ,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曰 :“妾 ,巫山之女也 ,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妇人离开时…  相似文献   

2.
摘要:上世纪末,学术界流行一种将高唐梦释为“白日梦”的观点,这是对弗洛伊德“白日梦”之说的误读和误用。并非白日做梦都是“白日梦”;梦与白日梦的区别在于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是否有视觉意象为主幻觉经历。以此辨之,楚先王“昼寝”而“梦见”神女是梦而非白日梦。古代文献中的“昼梦”是“昼寝而梦”或“昼寝,梦……”之省,因而将“昼梦”释为“白日梦”或将“白日梦”译作“昼梦”均属失当。古人对“昼寝”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昼梦”在古代精神文化现象中则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异兆呈现的形式,是一种比夜梦更为神秘的心灵感应和砷灵启示。高唐梦是楚国命运的象征意象,在绮丽的性梦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个多情的人,也是写情高手。他的山水田园谱隐去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不言情,但情藏于景中,不仅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而且一以贯之地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灌注了自己的心志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挚爱之情思,在“神韵兴会上做工夫,有言外趣,事外韵,物外景”,其问流露的情感更多的是冲和淡远的不同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梅在古代诗歌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意象,梅花成为文人自主抒情的意象,成为一种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符号,凝聚着无数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融注了他们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思索;《乐府诗集》中对“梅”意象的运用渐繁。“梅”由无多大意义的装饰性意象到睹物感伤引发情思的媒介,再逐步发展成为主体审美赞赏的对象,梅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也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学术界流行一种将高唐梦释为“白日梦”的观点,这是对弗洛伊德“白日梦”之说的误读和误用。并非白日做梦都是“白日梦”;梦与白日梦的区别在于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是否有视觉意象为主幻觉经历。以此辨之,楚先王“昼寝”而“梦见”神女是梦而非白日梦。古代文献中的“昼梦”是“昼寝而梦”或“昼寝,梦……”之省,因而将“昼梦”释为“白日梦”或将“白日梦”译作“昼梦”均属失当。古人对“昼寝”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昼梦”在古代精神文化现象中则具有特殊意义:它是异兆呈现的形式,是一种比夜梦更为神秘的心灵感应和神灵启示。高唐梦是楚国命运的象征意象,在绮丽的性梦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个多情的人,也是写情高手。他的山水田园诗隐去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不言情,但情藏于景中,不仅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而且一以贯之地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灌注了自己的心志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挚爱之情思,在“神韵兴会上做工夫,有言外趣,事外韵,物外景”,其间流露的情感更多的是冲和淡远的不同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7.
《女神》中涉猎了很多“经典”的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寓意都与诗人的情愫紧密联系。意象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渺小感和对“大”的渴望,以及诗人希望通过政治体制的重建来实现其抱负的思想,从而展示了诗人的“君子”人格追求,彰显了《女神》中的基本“原型”为“怀才不遇”的情思和积极“入仕”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邹强 《船山学刊》2006,(1):99-101
《庄子》中的梦意象是继梦卜辞、《诗经》梦意象、《左传》梦意象之后的又一梦意象类型,代表了庄子对于梦意象美学意义的发现、认可和创作自觉,也是梦意象审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形态。“庄周梦蝶”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个多情的人,也是写情高手.他的山水田园诗隐去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看似不言情,但情藏于景中,不仅描绘了具体景物的形象,而且一以贯之地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灌注了自己的心志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挚爱之情思,在"神韵兴会上做工夫,有言外趣,事外韵,物外景",其间流露的情感更多的是冲和淡远的不同气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
船山诗词的“梦境”是他在特定心理空间对审美意象进行审美观照的生命精神家园。在他审美生命态度升华的“气韵说”与“幻境”梦、审美生命意象建构的“情景说”与“清境”梦、审美生命体验节奏的“势意说”与“壮境”梦相印证下,有着浓郁的古典生命美学意味。  相似文献   

11.
语出自贺铸《青玉案·横塘路》。盖以三者比愁之多,将抽象的愁思物化,出语新奇,富有独创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所取景物都是眼中所见,均属于春夏之交的横塘景物,富有美人迟暮的象征意味;二、抒情实写,将抽象的情思以三种景物物化表现出来;三,兴中有比,而且兼有赋,罗大经早已提出:“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兴中有比”的“兴”,在这里指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四、采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词史上写愁的名句无外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只用了一种比喻,而此处…  相似文献   

12.
丁文霞 《江淮论坛》2007,(5):169-173
论文围绕戴望舒诗歌意象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部分从戴望舒诗中的意象“泪”入手,从具体的诗歌作品分析中,指出其诗歌感伤的特征;第二部分分析意象“梦”,在“梦”里,既流露出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又寄托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三部分从诗人对意象“水”的选择,看出诗人的个性气质,以及在时代潮流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梦意象,在诸多与梦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忽视了梦意象的美学因素。事实上,当梦从个人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也就是经典的梦意象的时候,它往往记忆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发展流变,成为审美风尚及审美心理的承载物。无论是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还是美学大家康德的意义上看,梦意象都能够成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梦意象与美学在学理上的亲和性使得从美学角度对梦意象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庞德的意象     
“意象”在诗学、心理学和美学中的含义并不相同。人类自有诗歌以来都是运用意象的,但是并未把意象的使用当作诗歌创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表现手段,而是在一段具体的意象描写之后引出“提高一层次”的轴象的抒情或说理。美国诗坛的一代宗师庞德追求的意象是诗学意义上的纯意象诗中的意象。庞德(EzraPound1885、1972),美国当代文坛祭酒,诗坛泰斗,意象派大师与早期领袖,西方诗坛三巨星之一,他的开放清新的诗风一直为后来的诗人奉为圭桌,他发现和培养了又略特、海明成、泰戈尔、罗伯特·弗洛斯特、乔伊斯等著名诗人。意象派是本世纪…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梦学理论的成熟,除了给一批以梦记史、论政、说艺的笔记体文学注入新的虚幻色彩外,还给这一时期的小说和戏曲创作带来一些可以说是重要的或者基本的意象。汤显祖的们临川四梦》,突出表现了这位被称为明代文坛主情说的代表人物,正是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响成了他的文学观念与梦学观念的相通之处。在《牡丹亭题词》中,汤显祖赞扬了壮丽娘生生死死的至情之后写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在给邹梅宇的信中,汤显祖又写道:“二梦记殊党恍惚。推此恍惚,令人怅然。”把梦与文学的共性用“恍惚”一词来表…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借“魂”的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两部作品中的“魂”意象都是主人公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环境中的寄托和反抗,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魂”成为主人公本我冲动的外化形式和情欲宣泄的载体;两部作品中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李白诗的“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羽《沧浪诗话》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说出了李白诗独特的美感,即飘然美。飘然的本意是风吹翻飞状,这里引申为不拘于世俗的超然状态。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李白诗的飞意象。李白爱“飞”。在他的诗里,无论抒发功业情思,还是表现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都频频使用“飞”的意象。先看其飞意象对功业情思的表现。李白一生追求的理想一言以蔽之,即“功成身退”,代表性的表述见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  相似文献   

18.
李煜词作传世不多,却影响深远。其“深哀浅貌,短语长情”,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读来常常唤起“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欲说还休的感受。其中尤耐人琢磨玩味的,乃是他词中经常出现的梦的母题性意象。据对他传世的较可靠的34首词中的统计,梦的母题意象出现了18次...  相似文献   

19.
艰难探险:出入于“象征的森林”──二十年代象征诗派的艺术罗振亚象征诗派的抒情分子似乎缺少思想家的识力、深刻与胸怀,而更具备诗人的敏感、直觉与细腻。他们以诗人艺术家而远非哲人思想家身份拍摄的零碎忧郁情思底片,为20年代的历史与心灵影像建立了一份朦胧又清...  相似文献   

20.
吴鸣 《家庭科技》2014,(7):41-41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做梦,也许梦见开心事,乐得从梦中醒来;也许被噩梦惊醒,眼角还挂着泪水;也许梦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想叫住他,却从一声喊叫中突然醒来;也许还梦见了可怕的人、事或动物,从梦中吓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