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震边关的“民族班”在云南边防还击入侵者阴山地区越军战斗中的某团六连三班,是由哈尼族、佤族、白族和苗族等八个民族的战士组成的。在还击越军入侵的战斗中,他们取得了毙敌十三名,缴获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出色战果。“民族班”个个都是体格健壮的棒小伙子,人人都会使用多种作战武器。还击入侵者阴山的战斗打响前,哈尼族班长张华领着大伙宣誓:我们这个班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我们在这次战斗中一定要冲锋在前,杀敌立功,打出军威来,打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来。全班同志同仇敌忾,斗志昂扬,第一个向党支部交了请战书,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4月30日凌晨7点,随着我军一阵猛烈的炮火射击,“民  相似文献   

2.
守卫在南疆的战士们向祖国的亲人,向在校的大学生们发出“理解万岁”的要求已有几年了,我们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大声疾呼“理解万岁”,渴望祖国的亲人们、青年朋友们,理解他们为什么离乡背井、远离亲人而舍生忘死地去战斗,他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守卫在那艰辛倍尝的猫耳洞里,理解他们这样做就是为给各族人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以便各族人民从事美好生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冀中九军分区回民支队的前身是十军分区回民大队。它是由文(安)新(镇)县五区回民小队发展起来的。成立不到一年,就赶上1942年的日寇“五一”大扫荡。在这极其残酷的形势下,回民大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1943年春,我奉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之命,从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调往十军分区回民支队任大队长兼政委。为便于动员、收容归队战士,先在文新县大队成立了回民中队。1944年春随县大队划归九军分区后,恢复了“回大”的建制。不久,随着“回大”的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相似文献   

5.
只有把个人溶于人民群众之中,并随时听从人民召唤,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人,才称得上人民的战士;而只有这样的战士,才能无私无畏,所向披靡。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被授予“孤胆英雄”和被傣族人民称为“好儿子”的岩龙,就是这样战士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6.
时间的河流,卷走了数不清的往事,却卷不走50年前那段沉甸甸的战斗历程。日本军国主义者炮制的芦沟桥事变,把中华民族投进了战争的深渊。在那内忧外患的岁月里,被激怒的中华儿女,掀起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救亡运动。冀鲁边区(渤海)回民支队,就是那汹涌激流中一朵血与火染红的浪花。它与回族英雄马本斋率领的冀中回民支队相呼应,相配合,相支持,战斗在津浦铁路与南北运河的东西两侧。当我读完老战友们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后,想起了也仿佛见到了当年这支开始只有20来只枪的小部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发展成了拥有4个大队、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打掉第一批日伪据点——旧城、于桥、姚庄……,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扣林山捷报传来之后,我特意去访问了参加那次战斗的几位少数民族指战员。“有中华民族十亿人民做坚强后盾,死也要钉在阵地上”———“九勇士英雄班”的二等功臣、壮族战士何如坤 8月9日,何如坤刚从北京参加建军54周年庆祝活动回到昆明。在车站一见面,我们就像久别重逢的战友,握手问好,亲热非常。因为今年7月我在访问扣林山战士喜迎《九骏图》时,就曾与他相识。何如坤是壮族人,家住云南富宁县,今年21岁。他个子不高,颧骨突出,眼窝较深,操广西口音,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回民中学是上海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几年来它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少数民族子女是怕进回中,现在 是争着进。究竟是什么让它发生如此的巨变?成功的秘诀在 哪里?在采访中,老师们这样对笔者说:一个好校长,就是 一所好学校,乐霆就是我们回中的"绝招"!  相似文献   

9.
知识荟萃     
“雾社起义”是怎么回事? 雾社,是地名,在台湾省台中县以东山地中,是高山族著名村社,地当本岛中部横断山道要冲。1930年10月27日,雾社地方高山族人民,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掀起了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战士消灭日本军警百余人,将雾社全区占领三天,后又转入深山续继战斗。日本殖民当局调集驻台陆空军和大批武装警察残酷镇压,施放毒气,起义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广大朝鲜族人民也和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抛头颅、洒热血,在东北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抗联十一个军中,每个军都有朝鲜族干部战士。其中第二军朝鲜族战士占全军的绝大多数,第一军和第七军的朝鲜族战士也占半数左右。在这些成千上万的朝鲜族抗日勇士之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李红光同志。李红光同志是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人,是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一个宾馆的“回民餐厅”里,就餐的维吾尔、哈萨克族同志提议:将“回民餐厅”改为“清真餐厅”。因为“清真”能包括“回民”,而“回民”不等于“清真”。这是为什么呢? “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对诗歌创作而言。在这里“清真”二字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北宋词人周邦彦把自己的词集题作《清真集》(即《片玉词》),而他的词追求典丽,流于雕琢,恰好与李白的主张相反。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介绍伊斯兰教时沿用了“清真”二字。王岱舆著的《清真大学》,马文炳译著的《清真指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当“誓死不降清妖”的一支回民起义军摆脱了清军的追剿,进入俄国境内后,托克马克成了他们的第一个落脚点。 托克马克,我国唐代称其为碎叶。作为丝绸之路北道进入中亚后的一个重镇,曾与中原有过密切的政治经济来往。 如今,本文作者来到这座当年接纳和善待了回民起义军的城市,开始寻访历史的肪络和飘落在远方的炎黄子孙即东干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东兴镇已是灯火通明。镇中的学生三五成群地在返校晚自修,离越军阵地只有200米远的镇文化活动中心里,已挤满了人,许多商店的门还在敞开着,街道上的夜市也已开始。透过白昼般的灯光看去,北仑河南岸的越南芒街,一片瞎黑……晚9点多,才在防城县委宣传部李文干事的陪同下,找到了镇委书记卢添源。他紧握着我的手,表示歉意地微笑着:“对不起,执行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们乘坐着北京牌小车,离开了广西宁明县城,奔向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山腰脚下,司机熟练地加大挡次,迅速地冲上一个山坡时,一条“只要法卡战士在,越寇休想度山关”的醒目标语展现在我们眼前。这  相似文献   

15.
数十载风雪高原的边关生活,使我惊奇地发现,在“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中印边境执行守防任务的官兵中,尽管没有一位女性,但女性却在这些男子汉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驻守在被生物学家划为“生命禁区”的边防线上的战士们,常年见不到一位女性。偶尔有一位女性光临,整个哨卡就会热闹非凡,战士们象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1974年的寒冬腊月,空喀山口哨所气温骤然降至摄氏零下41度。强烈的高山反应使每个战士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一天下午,防区指挥部来报通知说,防区二线医疗站要派出医  相似文献   

16.
“抗日的火焰燃烧在冀中天平原,伊斯兰的教胞,挥起了战斗的臂膀,在共产党的爱护培养下,组织起自己的武装,高举起鲜明的少数民族旗帜,发扬勇敢善战的优良传统,我们誓为回民的自由,中华民族的解放,永远跟着共产党,直到最后的胜利,直到敌人的灭亡……”这首充满战斗豪情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战歌,四十年前曾激励我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前赴后继。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  相似文献   

17.
微言     
《中国民族》2013,(11):76-77
国庆前夕,长城电脑第58所“七彩小屋”在宁夏银川市兴泾镇回民一小建成了。我们衷心祝福少数民族儿童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爱下.利用“七彩小屋”这个平台努力学习知识,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8.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19.
在沈阳市中心区,近年来悄然崛起一片建筑风格颇为新颖的居民住宅小区。小区内每幢楼房顶部都镶嵌有白色月牙形图案,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小西回民小区。沈阳市回族最大的一处聚居区俗称“西关”、“回回营”,始建于1633年。昔日,这里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大房接小房,街道狭窄,破乱不堪。在这里居住的6000多回族群众有1/4是三代同堂,1000多户共用一  相似文献   

20.
咏朱桥     
在苏北农村,水泥路能铺到每家每户门口的村极为少见,但在江苏省淮安市连水县朱桥村就见到了。这个村是民族聚居村,全村人口1800人,回族占了6成7,村委会距县城约20公里,开车只需一刻钟。村口有一个公交站点,照理讲出入够便利了,可村里的干部一定要在5个回民小组的门前铺条水泥路,理由是回民做生意的比较多,一到雨天就要走一段烂泥路。经费采取三三制:回民自己掏一点,争取上面扶一点,剩下一点村里出。谁知路修好后,回民兄弟却提出异议,强调:“在朱桥村,真正的‘少数民族’是汉民!”这可难倒了村委会,只有再来做决定:借用3个“一点”,把四个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