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芳华  米华华 《理论界》2005,(11):193-194
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一直是联合国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本文欲通过对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和矛盾根源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即代表更多国家利益的联合国与追求单极世界的美国之间的根本分歧将使二者在争夺全球权力资源上的斗争不但不会弱化,反而会有激化、扩展、延伸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调和,本是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配合得宜、协调一致的意思。汉朝贾谊的《新书》说:“五声宫商角徵羽,倡和相应而调和”。说的是不同音调的和谐。调和也指味道、颜色、样式等等的协调,引申为调解、调理、调停、调剂、调配等等。在哲学上,调和则是指矛盾对立双方和谐地、协调一致地结合在一起,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种形态。世界上的现象纷繁复杂,矛盾多种多样。而矛盾能否调和取决于矛盾双方联系的性质。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对立双方无不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3.
袁景华 《兰州学刊》2002,3(2):14-15
本文认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既有协调一致的一面性 ,又有矛盾的一面性。协调一致的方面是主要的 ,矛盾的方面是次要的、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日益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4.
北约东扩与北大西洋关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学术探索》2004,(6):80-83
冷战后北约东扩的不断推进并不意味着北大西洋关系的团结与稳定。在北约东扩过程中 ,北约欧洲化与全球化、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将使大西洋两岸的矛盾与分歧更加突出。大西洋两岸矛盾与分歧的实质是权力分配失衡以及外在威胁的消失 ,在这一背景下 ,重新思考北大西洋关系的未来走向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5.
多哈会议与新的多边贸易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是在矛盾冲突中启动的。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分歧与焦点是多方面的 ,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现存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内在矛盾。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趋向及其特征表明 ,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要兼顾多方利益 ,特别是对发展中国的利益要给予关注。在全面参与新的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 ,中国必须始终坚持以维护和增进自身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人类社会迈进21世纪,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开始在孕育兴起和形成.从世界范围来看,继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发表的<有类环境宣言>到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以及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已成为时代的间符.  相似文献   

7.
论《联合国宪章》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宪章》不仅构建了联合国这一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而且创造了许多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规则。为了顺应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而这种改革的合法性在于其必须依照宪章的规定进行并最终通过修订宪章的方式予以体现和保障。本文首先探讨了《联合国宪章》修订的现实动因;进而从其法理基础、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联合国宪章》修订方式和途径的特殊性、程序和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联合国宪章》的成功修订最终取决于包括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内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共同意愿。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其首要任务是创立国际安全新框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不仅保留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法院等国际性合作团体,促进了整个世界从以欧洲为中心向全球体系转变,而且为世界政治提供了一个中心舞台,但是它没能成功地建立起其创始者所期望的国际安全框架和使每个国家获得安全保障的世界新秩序。冷战的结束能否最终恢复联合国的能力,使其成功地履行宪章赋予它的职责,抑或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消失是否反而暴露出建立全球性国际安全结构的深层次障碍,虽然目前看来后者可能性更大,但仍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不仅在本土牵制和消耗了绝大多数日军,而且还在英美盟国的邀请下,组织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英美盟国共同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在仁安羌成功解救英军,同古保卫战中重创日军等战绩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同盟国在缅甸战场的合作过程中存在全球战略目标、中英战略矛盾、中英联军配合不力、分歧和矛盾及中国远征军将领失职等原因,致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我国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通过批判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哲学”,又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但至今在下述问题上仍有分歧:同一性的含义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以及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我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报业破产潮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暴袭来,在报业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报纸运营陷入困境,先后有数家报纸申请破产保护,也引起了世界范围新闻界的关注.新媒体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模式,给报纸带来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报纸不用绝望,走出目前的报业困境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后 ,美国单边主义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造成重大破坏 ,联合国前景不妙。但是美国今后毕竟无法绕开联合国。联合国也必须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 ,厉行节约、发挥自身“软制衡”作用 ,吸收更多非政府组织 ,形成“全球治理” ,以及推进安理会改革等措施努力减轻来自美国的束缚 ,进而对其产生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是美国政府制定各项对外政策的哲学指导思想。从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和全面参与,到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都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美国的行动选择。实用主义的效用原则和政策行为的相对主义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然公司和两房公司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美国在虚拟经济形成过程中,由于实体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爆发,虚拟经济危机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对此次经济危机的认识。通过对虚拟经济危机的认识,应当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维模式予以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互联网过滤制度是指美国联邦政府以扣减联邦补贴作为强制手段,要求公立中小学、博物馆和图书馆过滤互联网上对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的法律制度。透过相关法律的制定过程、概念、特征、主要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治理模式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原因,提出四点启示:遵循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采用间接监管和共同治理方式,减少对企业的限制和负担,减少对成年人的妨碍等。  相似文献   

16.
许恩姬 《理论界》2014,(8):143-146
美国经历了9·11恐怖事件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走向相对衰退的道路。相形之下,中国急剧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军事大国,通过在东亚地区推行地区主义,深化南中国海领有权等措施来扩大影响力。这种局势导致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中长期来看,这很可能构成中美关系的矛盾因素,而中美关系的变化导致东北亚安全不稳定。解决途径是美国自己对亚太再均衡政策尽快予以重新平衡。该方向应该是与中国进行合作或妥协,而对日本右翼群体划出分明的界限。这种措施同时为积极推行旨在和平解决核问题等韩半岛相关事宜,而不可或缺的,也是美国和亚洲能够共同繁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美元化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选择。然而,理论上对于美元化并没有强有力的支撑来证明通过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就能够实现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通过分析非官方美元化、半官方美元化和官方美元化三种不同形式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认为:高度美元化导致的货币替代和丧失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中央银行都将最终导致金融体系的脆弱,丧失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将战略重点置于欧洲,进入21世纪以来小布什政府日益关注亚洲,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频频高调亮相亚太地区。美国世界战略的这个重点东移,缘于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重要,也必将对亚太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量事实证明:在传统国家实力的支撑下,“Rogue State”这一词语在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语义效应,美国政府利用该词的语义功能,在对外政策中充分地发挥了对外政策工具的效用,如给一些国家带上“Rogue State”的帽子,在国内以争取民众对政府政策更多的支持,在国际上则作为谈判的砝码或作为制裁甚至是发动战争的借口。  相似文献   

20.
闫金红 《北方论丛》2012,(2):110-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难民。为了满足冷战需求,诋毁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显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量接收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成为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首要选择。从1948年第一部难民法的出台,到20世纪5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难民法案,无不建立在美国强烈的反共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由此不难看出,难民政策与美国的对外强权战略一致并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