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介绍了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着重讲述《郭沫若的文学道路》成书的经过及其在郭沫若文学研究领域的业绩与治学经验,尤其提出了治学者应具备的“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的《车酋轩语》包含"语行""语学""语文"三个部分,而有关治学、读书方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学篇。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根柢之学;第二为学忌分门户;第三读书要博而约,约而博;第四读书不找借口,持之以恒。我们通过对《车酋轩语》治学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希望能给现代学人的读书与治学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的《车酋轩语》包含“语行”“语学”“语文”三个部分,而有关治学、读书方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学篇。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根柢之学;第二为学忌分门户;第三读书要博而约,约而博;第四读书不找借口,持之以恒。我们通过对《车酋轩语》治学方法的研究与总结,希望能给现代学人的读书与治学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黄侃读书治学的方法作了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写黄侃藏书的特点;二写黄侃读书治学从目录学入手;三写黄侃读书治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四写黄侃采用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书;五写黄侃读书无不施圈点;六写黄侃读书善于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5.
乔兆军 《社区》2014,(5):1-1
三国时有个叫董遇的学者,谈到读书的时间,曾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寒冬时,很多人守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取得实效?从长期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悟出;要真正提高教学实效,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而且要重视学法研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的本质是学习”,“先生责任不在教”,“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研究学法,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一、教学生“会读书”。 读书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学生读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把握课文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 “会读”实质上是一种能力转化为读书的方法的技巧,它的前提和基础应是通读和读懂。所谓“通读”,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阅读相关的实例材料和指定的课文段落,了解大意,增强感性认识,形成朦胧印象。通读以整体推进,它反映的只是实例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读书的初级阶段。所谓“读懂”,是根据通读的感知印象,对重要的观点、原理再进行重点的、理解性的阅读。属于读书的中级阶级。 学生光停留在通读、读懂上还不够,还应该上升到“会读”境地——读书的高级阶段。学生读书的方法越科学、技巧性越强,越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的要领,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学习效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7.
杨宣 《中华魂》2013,(3):55-58
杨蕴玉同志是我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老一辈领导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在原籍女子师范读书时就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曾作出过重要贡献。她虽已年过九十高龄,但思维敏捷,精气神儿俱佳,一眼望去,绝对看不出她是一位高龄老人。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杨蕴玉同志爽快地答应并给我们讲述了北京解放初期那场震惊中外的“伟大社会变革”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8.
鞋子疑云     
刘雁 《今日南国》2006,(15):53-53
陆修是明代一位品学兼优的儒者,受浙江一临安马指挥使的礼聘,担任马府的家庭教师,专教马家的儿子马骥良诵读四书。马指挥使是一武官,幼时读书不多,深感没学问的痛苦,一生期望全寄托在儿子马骥良的身上,自然对先生待遇优厚,礼敬隆重。马骥良公子读书之余,陆先生常对他讲述孝廉忠信的故事,娓娓  相似文献   

9.
要加强小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要坚持"学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做到既要读书,又要育人;要注意加强思想指导,介绍、推荐有益的书籍,上好"读书指导课",给学生指导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     
50%温文尔雅的温家宝总理“五四”青年节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探访青年学生时透露,他在大学时50%的时间读教科书,应付考试;50%的时间读课外书,但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36门功课,得了35门优秀。温总理说,在北京地质大学读书时,“我把别人的睡觉时间拿来读书,晚上回宿舍,同学们都睡了,我总是读到最后熄灯。睡到半夜起床,又开始读书。那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初,我始读《管锥编》时,先师吴孟复先生为讲述钱钟书先生治学大略,并海之日:“此若不可泛泛读过,读书宜先知义例。可试读若干,待材料、观点、方法皆可触目了然,再读方有所得耳。”吴师为钱基博先生弟子,又与钱钟书先生有同事之谊和往来切磋之雅,所言既显示渊源,又出自心得,便欣然谨遵行之。先就第一册耐心辐读,细心体会,写成《借锥编>义例初探》一文,经吴师认可,发表于潍北煤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昔沈兼上先生在《说文段往摘例序》中示人读书之法,言“读者倘能以其散见于全书中发凡启例之论,最而录之,参互以求…  相似文献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先贤们一直在用亲身经历讲述着读书的重要性,让我们慢慢懂得:阅读令人彻悟,丰富了内心,充实了生命,增长了才干。相信所有爱书之人,都是被书籍无穷的魅力牵引,为书中的世界所着迷,也想参照前人的足迹,去探索未知的道路,寻找真正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客观经济规律和本国国情认识不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挫折。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多次发出了读书建议。他亲自带头认真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为探索和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毛泽东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4.
正人的读书目的不同,阅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是以人生阅历论读书的境界。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就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又大又圆,觉得月亮很神奇。中年时读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论述了“高等”与“初等”数学的关联、转化的辨证关系。根据师范院校的特点,在讲述高等数学时,居高临下地研究某些初等数学问题,揭示这些问题的来龙出脉;同时在研究初等数学时,对某些问题进行推广和引深,加强“初等”与“高等”数学的联系。这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是有所俾益的。  相似文献   

16.
吴子静 《21世纪》2009,(5):16-17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本文作者对话来自世界各地的5位学生,听他们讲述所接触到的中国同伴。  相似文献   

17.
康熙皇帝一生酷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读书治学的目的在于修身、治国、平天下,因此在读书治学上留下许多宝贵财富,如应从小立志,矢志不渝;读书需明理为先,务实为本;读书治学贵有恒心,当循序渐进;读书须勤,勤能补拙;善思考,不为书所愚;当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吟诵是按照一定的节奏与韵律来诵读古典诗词的一种读书方法,吟诵虽不同于音乐演唱,但吟诵时可以尽可能多地使用音乐手段来增强吟诵的艺术效果。要准确地把握吟诵的"字正腔圆";要遵循诗词创作规律,适当注意音高;为了提高吟诵的艺术效果,可以适当配乐;音乐训练的多种方法在学习吟诵时也可借鉴或采用。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为学德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其主要表现在:真正的读书人应当勤奋读书,志在圣贤,而不是志在科举;读书只有两件事情,就是进德修业;学问并非只在书本上,若能日常生活落实圣贤所说孝悌之道,那也是大学问家;读书人最大的美德是要虚心,虚心才能有识;读书进德,需要一生持之以恒,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君子;作文需要读书和生活的积累,不断明理,不断实践,一旦顿悟,机到神到,就能写成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文人士子无不追求一种高效易行的读书方法,很多人研究并践行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和技巧,为后人所借鉴,流传至今。在诸多传世的读书方法中,"三上"读书法堪称是流传最广,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说起"三上"读书法,就不得不提到钱惟演。钱惟演是北宋大臣,一生宦途沉浮,政绩虽不足称奇,但他雅好文辞,在文学上颇有建树。钱惟演家藏书极富,欧阳修称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钱惟演常对人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乍一看,或许大家会为钱惟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