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校大学生“劳动者”身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73-79
"劳动者"是一个法律身份,是指基于劳动契约,为获取劳动报酬,在雇主指示下提供具有人格从属性劳动的自然人。在"劳动者"的界定标准上,我国应采用人格从属性与经济从属性之复合标准。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判断上,应采取"默示契约说"。从在校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劳动法相关规定看,我国在校大学生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应属于劳动法保护对象。但对于具体从事勤工助学、打工、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身份以及他们与雇主之间究竟处于何种法律关系,则须依不同情况作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2.
刘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73-79
“劳动者”是一个法律身份,是指基于劳动契约,为获取劳动报酬,在雇主指示下提供具有人格从属性劳动的自然人。在“劳动者”的界定标准上,我国应采用人格从属性与经济从属性之复合标准。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判断上,应采取“默示契约说”。从在校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劳动法相关规定看,我国在校大学生具备“劳动者”主体资格,应属于劳动法保护对象。但对于具体从事勤工助学、打工、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劳动者”身份以及他们与雇主之间究竟处于何种法律关系,则须依不同情况作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3.
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地位的下降归因于市场化不成熟,是对劳动力市场化目标的误解.当代部分劳动者地位下降的根源是社会价值取向转变后旧的传统观念的回潮.改革措施的某些疏漏和守法意识的淡薄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由误解而得出的结论也有违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责任的应该是社会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相似文献
4.
刘淑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1):107-110
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受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受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不应是具体的物、智力成果、行为。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中均将法律关系客体界定为物、智力成果和行为 ,与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应将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黄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2):76-81
劳动法不仅是平衡劳动关系的法律,更是劳动者的人权保障书.我国劳动者的人权保障通过<劳动法>以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劳动者人权法律保障呈现广泛性和多样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特点,其实现有赖于物质、政治、法律、文化、观念基础和国家公权力的保障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劳动者人权在劳动法律、法规中的具体体现可以概括为人身和人格尊严权以及劳动权两大方面.目前应加快制定并完善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的劳动者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以切实提高劳动者人权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人身权应当得到有效保护为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对劳动者人身权法律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享有,容易受用人单位侵犯的人身权进行分析与总结.第二部分,对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人身权保护现状和权利保护缺失原因进行分析与概括.第三部分,提出加强劳动者人身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8.
9.
论高校与学生的双重法律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大陆法系公法学说中高校与学生之间主要法律关系演进的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实际,我们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双重关系,即部分为民事法律关系,部分为行政法律关系,前者完全不排斥民事诉讼,而后者部分排斥司法审查,部分可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济.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45-49
劳动者的工资权作为一项具有债权属性的、与生存权息息相关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劳动权,在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是受到积极的法律保护的。借鉴国外立法,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尽快完善现有的最低工资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工资权优先权制度,并建立全国性的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加重对损害劳动者工资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力求切实全面地保护劳动者工资权。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对儒家重德治轻法治的思想要做具体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具体的,不简单地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应德法并举,但更要强调法治。 相似文献
12.
沈寒冰 《今日湖北(理论)》2007,(5)
本文从法理学的法律关系理论出发,对刑事侦查法律关系进行探讨,明确了刑事侦查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以及内容。明确刑事侦查法律关系有助于完善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构建科学的侦查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蓓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5):43-45
资本内在地具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倾向,加之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社会应共同行动起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兰笑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1):145-146
相关立法存在问题的症结在于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界定不清。透过对学术界相关医患关系法律性质争议的辨析,基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医患关系应是独立于民法和行政法的医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沈建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95-99
[摘要]在我国主流观点认为,集体合同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合同法律关系。但是该理论本身却难以自圆其说;它架空了工会,不符合工会的社团法人属性,不易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与此相对,集体合同的规范效力理论具有更多的合理性。该理论认为,集体合同中涉及劳动关系的内容、订立和结束的条款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对确定其权利义务具有直接性和强制性。在个别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以直接依据集体合同的内容提出请求。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养老保险纠纷出发,结合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民主参与权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权理念的进化以及劳动者自我发展意识的高涨而逐步加入到劳动权的权利谱系中的.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现实来源与理论基础.通过赋予劳动者民主参与权并制定相应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权利的行使,可以促进劳资利益的衡平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沈守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71-77
法律关系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上正象当年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 ,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运用法律规范来规范人的活动、资本的运算来实现社会本位所要求的社会价值。这一实现不可能靠人的自觉性 ,必须通过法律规范来形成各种法律关系 ,促进人的行为在受一定强制性和约束性中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此目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概念中探寻法律关系——霍菲尔德法律关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菲尔德从八个基本法律概念(权利、义务、特权、无权利、权力、责任、豁免、无权力)入手,重新构建了法律关系理论.他认为这八个法律基本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既可以从“相反关系”,也可以从“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当把这个整体拆开时,就会发现权利、义务、特权、无权利是“针对行为的法律关系”;权力、责任、豁免、无责任则是“针对法律关系的法律关系”.霍菲尔德法律概念理论对后世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外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无论中国古代《吕刑》提出的“德主刑辅”思想,还是西方思想家关于二者关系的系列论述,都对当代法律伦理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