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刍议加藤弘之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和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藤弘之(1836—1916)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当时的一个官僚学者和哲学家。他著述立说的学术活动,长达半个多世纪。尽管其间他的思想发生过根本的演变,但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近代哲学史上,却仍然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关于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和历史作用,是国内外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力求给予较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杨伯江主编2019年6月/68.0元ISBN 978-7-5201-5156-6本辑内容包括:平成时期日本人口结构、家庭模式、就业体系的变迁;解读日本第一手典籍资料,剖析道文化东传日本的历史事实及影响;整体性地论述日本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文化战略;通过作品比对,更加明晰朱谦之在中国日本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分析了近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五四”以前,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其思想基本定型的关键时期。全面评价和理解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变化和政治生涯,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此时的思想脉络。本文仅从哲学思想之一端作一次初步尝试,以图能得到应有的启示。由于陈独秀没有专门从事哲学研究,所以他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有关哲学思想的材料散见于其政论、伦理、文教及其他论著中。通过我们认真整理、仔细分析发现:陈独秀的哲学思想不仅观点比较明确洗炼,而且与前人乃至同时代人相比,又有独到之处,具有鲜明的总结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周(文政12年~明治30年,即1829~1897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被人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借助西方先进文明,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这一历史进步与日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密切相关。西周则是启蒙思想运动的哲学代表。他的哲学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进程中,曾起过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则,通过揭示西周哲学思想产生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剖析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哲学思想的性质加以认定,对其哲学史地位及思想功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方国根 《日本学刊》2001,(6):147-151
朱谦之 ( 1 899— 1 972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东方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文化比较学家 ,一生治学谨严 ,致力于学术研究 ,不仅学问广泛 ,而且成就斐然 ,著述颇丰 ,多达几十种 ,其中有不少是当代传世的学术名著 ,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日本的朱子学》和《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就是朱谦之先生众多著述中的二种 ,也是他传世的代表著。此二书皆是作者写于 50年代的著作 ,前者曾由三联书店 1 958年初版 ,后者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62年初版 ,因填补了此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当时国内和日本学术界都引起了…  相似文献   

6.
神道教是日本民族两千多年来精神行为的重要积淀,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是在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系统的神道理论,构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在日本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影响着日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之学者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研究。牛建科教授的《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便是该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系统、全面的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专著。该书采取历史的纵剖面与阶段性的横断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7.
福泽谕吉的启蒙道德思想辽宁大学窦重山在日本近代发展史上,福泽谕吉(1834—1901)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先驱和启蒙思想运动的代表,他素有“日本的伏尔泰”和“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赞誉。以往,研究者们多注重其哲学思想、历史...  相似文献   

8.
日本哲学思想史,作为全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准确地把握它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益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于促进中日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交流,对于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吸收日本移植外国哲学思想的经验教训,无疑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对日本哲学思想史的特点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田几多郎一度是日本的最大哲学权威,他的著作曾被誉为“日本哲学的古典”、“日本产生的夸耀世界的哲学”,支配了两次大战时期的日本思想界达三十余年。本文的论述范围以西田的处女作《善的研究》一书为主,因为他的主要思想均在该书中奠定。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后来有进一步发展,但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却自此大致未变。西田的伦理观和宗教观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体系,并以此为牢固基础的。在《善的研究》中,他以论述“实在论述完整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并进而由此引述出他的全部道德与宗教思想。所以,在对他的伦理观与宗教观加以评述之前,有必要先对他的“实在”观即哲学思想作一全面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姜国柱 《唐都学刊》2006,22(1):63-67
张载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关学的创始人,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丰富而深邃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主要包括: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一物两体与动必有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仁政德治与渐变改革等,既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奠基性,又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合理性。因而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对其以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充与中国批判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不仅是吴越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也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哲学家。以往人们对王充思想的研究,一般都站在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着眼于他对中世纪哲学的批判,殊不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批判历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官方哲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又从哲学的高度,对加在历史真实之上的种种虚妄说教作了清算和扫荡。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批判历史学家;《论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批判史学著作。这样说是不会夸张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社科期刊网、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资料来源,对2010年中国大陆发表和出版的关于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论文及著作,从日本内政、外交、军事与安全、中日关系、历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展示2010年中国的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为读者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内政、外交、军事与安全、中日关系、历史等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大陆出版和发表的关于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论文及著作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展示2009年中国的日本政治、历史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为读者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藏佛学和中外佛学的沟通和交流,唯识思想的广泛流行,都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发生一定影响。佛学思想,在近代曾被一些思想家、革命家用来作为思想武器,并受到一些哲学家、学者们的重视。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曾开讲佛学,佛学还被写进了一些哲学史著作。佛家因明的逻辑思想和佛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帮助。近代学者在佛学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有的糅合儒佛思想,用儒学改造佛学,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的则把佛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新的方法对佛学进行整理、研究,攀登了近代佛学研究的高峰。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近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康德以三大批判著称。历史哲学虽然不是康德的主要研究领域,但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他那个时代刚刚兴起的历史哲学来说,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康德的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体现在对历史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他的进步史观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虽有缺陷,但他透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广泛搜集日本方面相关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鹿地亘其人、鹿地亘与鲁迅以及中国新文学等问题进行实证考察。重新确认鹿地亘以"左翼革命活动家"和"左翼作家"为基点的多重身份及活动;通过《上海通信》三篇纪实文本,确认其读解鲁迅的左翼革命视角,他对具体细节的记述,具有历史价值;他对上海的感知显示了反战思想的某种渊源;他与中国左翼文坛的短暂接触,凝结了不少历史的细节场面,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现场"。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汉学研究大约始于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公元五世纪左右 ,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其间始终没有中断过 ,成为日中文化交流历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上千年的汉学研究历史中 ,日本汉学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翻译、解读中国古代作品的方法 ,人们称之为“训读”或“和训”1。说训读方法是每个汉学家从事汉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和必要手段并非夸张之辞。它伴随日本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至今依然是日本汉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翻译手段。在国际汉学研究中 ,日本汉学研究历史之悠久 ,汉学家人数之最多 ,翻译作品及…  相似文献   

18.
处于欧亚大陆之间的俄罗斯,需要经常从文化模式上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发展道路,俄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往往在"东顾西盼"的文化焦虑中忧思自己的民族命运和历史使命这一俄国历史哲学的基本主题.俄国的历史哲学是在充分吸收了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历史哲学思想资源基础上在19世纪得以形成的,其中,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在俄国历史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理论视野开阔、思想深刻,他对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的阶段、历史的发展动力和历史发展的目标都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东西方文明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道路选择、东正教与基督宗教其他教派的关系、俄罗斯民族历史使命、神权政治乌托邦的历史作用等俄国历史哲学的基本理论主题做了深刻的阐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而且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俄罗斯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大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的侵华,往往是“有思想能力”的学者文化人首先提出设想、加以论证,并首先在民间制造舆论,然后思想舆论一旦形成,则影响政府决策,并由政府加以组织实施。本文对其主要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应以历史文献学的方法正确呈现和描述史实,从而填补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一生致力于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年深历久的司法官吏,具有丰富的立法和司法经验,而且是一个极负盛名的法学家,既谙熟中华法系,又精通大陆英美法系,被时人誉为“法学泰斗”。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他一方面比较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律,对之做出了一定的批评和总结,一方面大胆地吸收了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精华,把资本主义的法律、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学理论、法学研究形式引进了中国,为开创近代法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法律和法律思想由封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