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观社会资本理论产生的渊源和近年来学者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整体上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方法相结合并各有侧重。其理论假设主要是:行动者为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行动者能力平等假设;网络、结构包含资源假设。社会资本理论的假设使其有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决定了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宗教群体资格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国北京基督新教群体的田野研究,以宗教行动者为核心,可尝试建构宗教(群体)资格的如下假设体系:一、行动者有多重群体资格;二、皈依一种宗教,即主动地追求其宗教群体资格。三、宗教群体资格的识别和觉知,以社会范畴化作为认知基础。四、在社会范畴化的基础上,宗教行动者对其宗教资格的的积极评价,通过社会比较得以强化。五、宗教群体有惯例性和典范性的行为模式,使之不断地激活宗教群体资格的显著性。六、基于灵性资本和世俗资本,宗教徒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得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的交换理论是在寻求行动者追逐各自利益时社会团结达成的原因中产生,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理论发展的人性假设的根基。通过对交换理论代表人物的理论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其理论的阐述原则、操作命题均是建立在理性人和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虽然这些假设符合人类基本本性,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但过分突出和局限于这些假设也是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批判的。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交换理论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的人性假设,指出其把人性假设局限于理性人和经济人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非经济交换中的道德人假设,进而对交换理论过多强调理性人经济人假设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徽州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历史文化信息,是多元主体进行生产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的高度聚合体。以黄山市L村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介入,在类型化主体要素和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徽州传统村落行动者网络构成及其转译过程,探讨治理共同体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自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徽州传统村落经历了从血缘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再到市场共同体的治理变迁;关键行动者由宗族组织转向县政府,吸引新的行动者加入的同时,推动自身与其他行动者角色的转换。自组织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复兴的内生动力和政策引导、资本推动、多元参与的外源动力联合驱动了徽州传统村落治理共同体变迁。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柳钦 《东方论坛》2007,(3):84-91,121
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对其加以定义和利用。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布迪厄的空间理论建立在其对传统的主客观二元对立论的超越之上,他认为社会空间是一种"关系的系统".在社会空间里位置上接近的行动者,拥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群体与阶级以此为基础得以建立.而行动者在空间中的位置取决于他们的资本总量及不同资本的比重.从静态角度来看.空间即场域,其与"惯习"存在建构与制约的双重关系.此外布迪厄通过对社会空间与"阶级"概念的论述,使社会学的区分性研究从垂直层面走向水平层面.  相似文献   

7.
存量开发时代,低效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势在必行,但普遍面临实施困难和价值难以实现等多重困境。以广州市海珠同创汇空间更新治理为实证案例,运用场域理论审视村镇工业集聚区空间演化和多元价值实现过程。研究发现,低效村镇工业集聚区空间生产历经“传统农业空间、外源性空间生长向多维空间协同提升”演化路径,空间治理的目标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空间中的行动者在权力、资本和社会的分化重塑和场域转变中调适惯习并觉醒治理主体意识;村镇工业集聚区空间再生产过程中,权力、资本、社会三要素从分治逐渐形成嵌入式协同的治理结构,基层社会治理场域和惯习的相互作用和转化速率加快,倒逼提高空间更新治理效率和提增空间更新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8.
究竟是强关系抑或是弱关系更重要?对关系强度命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证据。从社会交换的微观视角,指出传统观点仅仅偏重关系强度与嵌入性资源之间的关联,而忽视了其所反映的关系人帮助意愿与嵌入性资源水平对所动员社会资本的共同限制。基于总体社会结构之于社会位置的必要效率水平约束的宏观视角,强调入力资本之于社会资本因果机制的影响。提出了"关系成分假设":1)基于传统的社会资源因果作用机制,关系成分多样性与地位获得之间存在正向关联;2)基于以行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为条件的节制性因果机制,关系成分多样性与地位获得正向关联,同时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的节制。CGSS 2003数据和TSCS 972数据的观察结果支持"关系成分假设"。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的当前社会环境中得到广泛重视,在多元化治理机制中,网络治理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机制。它可以看作是市场化治理和公民社会治理途径的整合方案,主要特征体现为多元行动者主体、复杂人行为假设、互动互惠的政策过程。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治理相关研究,以整合视角从内涵、特征以及应用类型三个方面对网络治理进行综合性解析,以期深化网络治理的概念性认知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义资本和社会分层——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是其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本既是场域中竞争的目标,又是竞争的手段。布迪厄的广义资本主要有四种形式,体现出他的学术宗旨和批判意识。布迪厄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的资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资本总量和结构是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资本理论有其理论贡献,但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北京学与地方学、首都学的关系和学科研究区域范围等一些争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学学科的属性。假设北京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根据研究对象,它是一门自然、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多范式综合学科;根据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方法,它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和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所以,北京学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强与地方学、首都学的联系和扩大研究的区域范围,还应不拘泥于研究范式,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扩大研究队伍的同时增加批判性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由此引入高校社会资本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从辞源学的角度厘定“社会”一词的内涵,是界定“社会资本”和“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式制度是重要的,但非正式制度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主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灵魂;高校关系网络是构成高校社会资本的客观因素,是高校社会资本的躯体;非正式制度与关系网络是高校社会资本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3.
场域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关系是场域理论的基本假设.大学治理涉及到众多的相关利益主体,充斥着多元利益关系.这为将场域理论引入大学治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基于布迪厄的分析框架,大学治理场城涉及到的资本类型可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奉、社会资本和象征性资本,它们基于各自的行为逻辑,即知识、金钱、权力与影响力的惯习,构成多元化的关系网络,围绕着自治、控制、效率、公平、理念、效益等关系形成既相互作用又相互斗争的竞技场域.而大学治理所追求的,正是一种协调关系与利益的“张力结构”与“均衡机制”,用以雏持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整体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假设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教育研究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向度: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体发展以及两者之间和谐互促的特定价值追求;二是寻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关联的中介关系把握;三是通过借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之"石"攻教育研究之"玉"以深化与拓展教育研究问题域的多维视角探讨;四是为提升人类改变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能力的教育实践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现有资本结构理论大多从影响资本结构的某个因素出发对公司资本结构选择行为 进行解释,导致其解释能力通常是有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受相关财务金融理论发展的 影响,资本结构理论不断得以充实与拓展。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金融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市场微观结构涉及资产定价和公司财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方 法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完善与拓展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成长绩效的过程机理,通过研究发现其转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社会资本;第二阶段企业社会资本通过学习型组织和战略网络转化为企业的成长绩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论证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绩效的贡献,并提出了提升企业成长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在个体求职中作用的已有研究充分表明,人力资本在个体求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个体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不管个体运用人力资本求职怎么成功,都不能掩盖社会资本在个体求职中的效用。已有研究都在劳动力市场是一元而不是二元的、求职行为是静态行为而不是一个动态过程的隐藏错误假设下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都犯了"方法学上的个人主义"错误,导致研究结论缺乏普遍解释力与适用性,由此,在一个二元、动态的分析框架内进行研究,可以克服以往的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18.
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末,科尔曼提出了社会资本概念,并用来分析社会结构,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中长期存在的微观主义与宏观主义、私人行动与法人行动之间的二元对立,因而在经济社会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尔曼把资本理解为包含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统一,他的社会资本概念包括义务与期望、存在于社会关系内部的信息网络、规范与惩罚、权威关系以及多功能社会组织等五种形式.社会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助于增强社会团结,促进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本结构研究的深入,理论界进一步放宽MM定理的基本假设。以Jensen,Myers,Ross,Leland,Harris,Hart等学者为代表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引入最新的研究方法,对资本结构展开分析。本文按照新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全面评述了资本结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各种理论,同时系统地描述了各有关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