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问题主要源于网络素养的缺失。所谓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思辨、质疑、评价、选择、创造以及传播等能力。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更好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而提升网络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网络素养教育。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从加深网络素颜教育的认识、熟知教育内容,才能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2.
亲子关系、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习惯对网络素养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这四个变量之间具有明显指向性。亲子关系融洽的个体网络素养更高,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而不是缺乏控制感而拒绝接受或者过度沉溺。负面心理体验和过多的网络使用都对网络素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亲子关系是直接影响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的关键变量。把握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指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并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下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其他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融入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可以通向世界互动沟通,它可以资源共享开阔眼界……诸多的好处不胜枚举.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贩卖违禁物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尤其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影响更大,很多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络有关.尤其是在校的中学生,由于他们辨别能力差、自制力不强,往往禁不住诱惑陷入网络难以自拔,形成“网瘾”.这些学生如果不及时教育很容易走上歧路.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沉迷于网络的孩子拉回来,帮助学生戒掉网瘾.  相似文献   

4.
雷勇 《现代妇女》2014,(3):45-45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方便和愉悦,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对青少年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譬如黑客、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和网络恐怖主义,而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频繁的上网冲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网上垃圾"。青少年天性中的模仿性和好奇心,令人担忧频繁的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某些犯罪技术并转而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互联网作为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虚拟社会,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与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正面引导,加强社会化教育,建立绿色上网通道和青少年网站,加强网络组织建设,实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同居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同居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性吸引为基础的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消费文化、社会问题等角度对网络同居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网络同居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蕴涵着青少年对交流的渴望、对性知识的窥探和对两性关系的嬉戏;同时折射出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贫乏、性教育的缺失以及青少年辅导与服务的缺位。  相似文献   

7.
民工子女作为弱势群体,有许多值得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维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民工子女与现代大众传媒的联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城市化、社会化的程度.辅以与普通城市小学生接触媒体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媒介接触内容、习惯、环境以及群体流行文化的异同点.而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播学中的知识沟理论.笔者从电视、图书、广播、网络四大媒介入手,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手段,对比民工子女和普通城市小学生在接触媒介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藉此透视媒介对两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亚文化层出不穷,注意力和影响力正在追赶甚至赶超主流文化。作为网络亚文化中规模最大、使用最频繁的群体,网络亚文化的兴起给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网络亚文化改变了青少年被动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网络语言和网络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实现话语权的建构,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行动实现群体的身份认同。然而,网络亚文化的过度使用又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需求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正常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教育,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网络成癌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角度探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教育,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等.家长应通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子女正确使用网络、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等方法预防子女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的内在结构性风险,导致已有的借助技术、法律、道德以及日常控制等实现的社会控制方式,在应用于青少年网络行为控制时,面临一种悖论或失效的处境。基于对网络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共同治理、网络素养教育、需要满足场域转移等多个面向,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