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法国汉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西方,不可分离。——歌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柳杨 《理论界》2002,(4):40-41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一个半世纪以来,不仅仅文学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证明着  相似文献   

3.
公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工业和现代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运动,已经突破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世界化了。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与此相适应,开拓、创造、自由发展的主体文化构成了“世界性文化”的核心。商品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精神文明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人的现代化呼唤着自由自觉的主体精神。因此,自主自律的公民文化就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一、臣民文化、市民文化和公民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人类以“类存在物”的形式对物质对象的追求和对对象世界进行创造的同时,人类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为自觉的真正社会联系的伟大历史进程也就开始了。它使“自由自主”活动成为一种不断上升的必然要求,经过“人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民族化,是处在“当代”的文学艺术在处理与本民族的文化文学传统、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文学经验关系上的一个护持自我、化他为我的丰富和发展过程。自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的发展把世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置于交往、撞击和互相渗透的大环境当中,文学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也就有了世界文学观念的产生。这一观念所要告诉人们的,是作家在从事文学的创造活动时,应该自觉接受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影响,又应该以文学的民族性为前提,以民族文学的独特性内涵世界文学的共同性和先进经验。鲁迅所谓“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一方面把亚非各国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另一方面“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促使地理上相隔遥远和历史上从不往来的国家建立了各种联系。一八九八年中扎立约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将对外开放问题当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他强调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尽管天下并不太平,但和平和发展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两大主流,我们实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发展自己.一、对外开放的意义1、对外开放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历史上,国际分工的出现,是同生产力发展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深化,世界性市场的开拓如发展,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见《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54—255页)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实行开放,加快四化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指出,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列宁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明确地说,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由此可知,革命导师们都是主张开放,反对闭关锁国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民族,异常发达的抒情诗所构建的诗意精神世界,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东方文学的杰出代表而辉耀于世界文学的星空.但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诗歌的光环效应、轰动效应在短短几年间几乎褪尽,敏感的诗人们的预言不再是无病呻吟:“诗死了/而诗人还活着/是诗的不幸和诗人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今天,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历史在向世界历史转变,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已被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替代。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这种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大量的外国文学思潮、流派被介绍引进我国。这股奔涌而入的文学大潮势头之大,内容形式之丰富、之光怪陆离,让人们惊诧而目不暇接,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它们不同程度地给我国文学界以冲击。新形势下,我们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感到尤为及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希腊文学以其简约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美学风格浑然一体,展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独有的精神风貌和伦理文化,表现了最完整、最完美的人性。“崇高”是希伯来文学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这一方面与文学所表现出的宗教精神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文学的民族性有关;与注重理性和现实物质生活的希腊文学相比,希伯来文学注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双希文学是人类最具魅力的文学遗产,它们互为表里,互相补充,成为影响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的主要文化背景和传统。  相似文献   

11.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6,11(6):114-119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的沈从文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在作品中综合了自己对于“边城”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各种艺术才能和叙事试验,写出了留在记忆里的湘西世界的独特的生活样式和社会演变;同时他还在作品中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永恒与流变”、书写了美好的人性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从中不难看出,《长河》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共财产”的有机整体性在“科学使世界缩小”的时代里[1] ,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表现在经济方面 ,就是“世界市场” ;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 ,就是“世界文学”。这种“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就是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公共财产”。世界文学中的各国文学的关系 ,也和“世界经济”的关系一样 ,存在着一种达尔文所说的“生长相关律”[2 ] ,即各国文学的变化和发展都变成了彼此作用、相互关联的一种规律和世界性的“公共财产”。当某一国度文学中的某种文学思潮的涌起与退落 ,某种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创新与摈弃 ,常常是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维吾尔文学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群”范畴进行探讨。认为民族团结是“群”范畴的“主题外延”,爱国主义是“群”范畴的“精神内核”,二者成为文学在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维系力。这种文化维系力对整合各民族形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8,(3):137-142
英雄是高度体现民族历史内生力量的精神图标和文化符码,他们不但能引领世界某方面的超常发展,而且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精神品质。世界各国的"英雄史诗"忠实地留存了各民族的创世传说,艺术地呈现了人们的英雄崇拜;同时,不少传世诗人以"英雄知音"的高度一并名垂青史,跃升为精神世界的英雄或导师,开创了事功型英雄与通灵型英雄并立、行动者与记录者"同品"的先河,大幅度提高了文学经典的思想境界和人性情趣。这些诗文英雄不但能够超越时代,而且成为守护信仰、留存希望的精神英雄。将"英雄崇拜"和"理性品格"内化为一种"责任"和"荣耀",是20世纪世界文学在经历了两次人类大屠杀、多元化思潮的撕裂、市场化与高科技冲击等社会大转型后依旧经典迭出的内在性因素和主体性因素。作为当代一种难得的共识,文学要能给人希望、要有理想品格,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思想的论题,是欧洲商业变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产物。“世界文学”概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各民族文学的世界性交流的历史进程,导致了一种近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概念的诞生。别林斯基把世界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归之于历史发展的既定过程──历史发展必然要沿着统一、分离、再在更高阶段上统一的道路前进。人类的“普通人性”是“世界文学”产生的基础;世界正在走向综合,“世界文学”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王列生·一如果说“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乃是背景意义上的结构关系的话,那么“独语”与“对话”的对峙,则是语境意义上的结构关系。就特定民族文学的自律性与价值利益原则而言,或者更进一步,就民族文学精神建构的世界旨趣而言,...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加迭村每年藏历新年都要举行“假结婚”仪式。这一妙趣横生的民俗现象折射出盐井地方社会的多元认同:首先是和谐共存的多个民族对藏文化的认同;其次是互相宽容的多种宗教对藏传佛教的宗教认同;最后是全球化语境中地方群众对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这些多元的认同不仅反映了盐井地方的文化多样性,更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8.
杨永  朱娟辉 《云梦学刊》2009,30(1):120-122
美国西部文学描绘的是早期美国开发西部的历史场景以及在这种场景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国精神,是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文学。西部文学中的灵魂人物——牛仔,成为世界范围的偶像。美国充分利用西部文学效应对西部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成功地打造“西部风情”和“牛仔”城镇,使得美国西部旅游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旅游的热点。我国西部文学与美国西部文学、西藏与美国西部具有相似性,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因此,研究美国西部文学对西部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对西藏旅游品牌提升和西藏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印度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印度文学曾对世界文学有过重大影响,她那象大海一样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激发了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二十世纪初,由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兴起,文学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民间文学,并且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界限,比较文学,特别是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成为热门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民间故事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曾有影响,这一被历史的流沙淹没了的事实才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互补”,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是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曾直接提出了俄国革命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双方互相补充”的思想。马克思在许多论著中,也阐述了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各方面都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这个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后来,这个观点被普遍忽视了。随着当代新技术革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