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管理,作为人的一种目的活动,是自有人类的社会生活以来,在人的生存活动中再没有比它更普遍地存在的活动了。管理是人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使活动系统有序的活动。从管理活动的这一内涵不难看出,管理源出于人类的一种需要——“为实现既定目标”。换句话说,人类之所以要对自身的活动进行管理,管理之所以具有能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相伴随的渊源历史,管理活动之所以能普遍地存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青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一直没有东部甚至中西部某些省区“走”得那样快 ,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要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良好历史机遇 ,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作为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让这一资源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一、历史文化是一种资源历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 ,它包括有多方面的内容 ,如考古学文化、人类在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活动和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人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知识,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个集体的看问题和做事情的结果,而学习更多地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活动,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就需要要求学生参与到社会的日常生活即情景中进行认知活动。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景活动的课程开发模式,并分为三个主要环节:情景行为库建立、活动设计、课程体系组织。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关系问题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只是人类社会一个派生的方面、一个从属的环节,即它与社会历史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本身内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存在方式之本质的内容,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全面评价,只想对后一观点还未论及的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价值活动的应然性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作一分析研究。一、“人”与“社会”、“价值”人的活动、社会活动、价值活动三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是社会的本质、实体,人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5.
自古至今处理人类活动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的矛盾分歧,基于对约翰·缪尔保护荒野、摒弃人类活动的生态观以及吉福德·平肖主张资源开发、人类利用的生态观的比较;分析指出现代社会环境已是人类化的环境,人类已然成为生态因子之一,人类活动进行了主观能动性的升级;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生态伦理观的框架,即接受人类活动的介入,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和动态遵循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人类开发自身资源的实践活动古已有之,但作为人类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则是近代以来的产物.人只有意识到成为人之后,才有可能对自身资源进行开发.人类的历史表明,人力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由弱渐强的.在农业社会,自然资源在绝对地位上制约着人类文明的特点和进程.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现在的工业社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世界现代史表明,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有丰富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南朝鲜、新加坡……等经济奇迹依赖  相似文献   

7.
<正> 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系统。虽然每一时代、每一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特性,但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式上,这三种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动态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的关系。一、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形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内容和其形式的统一。思维的内容是对于客体的反映,是客体信息采取了主体化的形式的存在,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知识形态: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由于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所以,思维的内容除了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智力。智力是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有关问题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现将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 有的研究者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它有其前提。这一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论证为“需要和生产”。需要和生产既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那么它就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既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就决定着人类的其他活动,因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有了产生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生产和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唯物主义来看,人的能动性活动对于历史规律具有一种"剧作者"与"剧中人"的地位;而历史规律对人的能动性活动则具有制约与确证的双重意义。现实中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目的与活动结果的一致性发展程度。而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中,通过人类共同的意志、全面而自由地支配人类自身本质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从根本上而言,这一问题关涉的是人如何摆脱社会必然性的制约而成为自身的主人,因此,本体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科学的利弊都关涉人类生存的伦理问题。通过从伦理学的视角透视科学发展和科学活动中的伦理关系,探析科学用于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论述了科学伦理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作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已经被社会所共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减值,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创造、接受、使用信息的人的素质,即信息能力。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这片广阔的土壤作用于社会,是图书馆工作者不断追求,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性问题中 ,生态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如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气温升高、森林消失等等。生态问题主要是人类频繁剧烈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又主要表现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产业活动。传统工业产业一面是大量无节制的开采 ,另一方面又是无法控制的排入 ,造成严重的生态平衡破坏。可持续发展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实质上是人类的产业结构及人的活动如何才能符合生态系统平衡的自然要求 ,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通过创新变革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产业结构系统创新的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指导下的产…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持、自我生存能力的自维生系统。社会系统的稳态机制,主要是两条复制循环链:一条是物质生产活动、人口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即人类活动本身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一般性;另一条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口生产活动方式和精神生产活动方式即人类活动特定方式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特殊性。这两条复制循环链的自催化作用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论管理意识与企业文化塑造崔绪治,庄友刚一管理活动作为一叶、系统,一个极其重要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管理的文化背景问题。文化的发展融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管理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贯穿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管理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又必然促进...  相似文献   

15.
交往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位。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交往活动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属;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于生产活动的实践形态,而且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前提、目的和主要方式。因而,交往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实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正>气候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既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舆论方式,也是人们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可以借助的一种无以替代的传播手段。气候传播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环境传播问题,而是范围更大的发展传播问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发展"包括了社会发展、民族发展、国家发展、世界发展、人类发展。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才形成了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共治的国际社会的共识与诉求,才有了让全世界愿意共同遵行、落实和推动的"巴黎协定"。2016年马拉喀什  相似文献   

17.
权力与秩序作为人类存在的奥秘之一,一直困扰着勤于思索的人们。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一、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权利?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权力关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问题的关键是,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权利才能维持社会的整合?从而把人类社会推  相似文献   

18.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有两个方面: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各种社会形态的共同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各个社会共同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立在对这一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对这一规律在各个社会的具体表现的阐述,也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世纪交替和社会转型,对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和研究,对确立新的社会体制、法律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及走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社会一词可以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一种含义是指在人类实践和精神交往基础上构成的整个人类共同体,即群体社会。另一种含义是指人类活动所建构的社会组织、关系、制度、传统、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附属物,这也即是人们所说的广义文化系统,或称之为文化社会。而个人一词在内涵上也常有不同所指,一是泛指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这是相对于文化社会而言的个人;二是特指具体的某个人…  相似文献   

20.
<正> 众所周知,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处理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即生产实践;二是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准备性的活动,即科学实验;三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过去长期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我认为,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把阶级斗争说成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确切的,应改为“社会交往实践”。为什么不应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概括为“阶级斗争实践”呢?因为阶级斗争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不具有普遍性。第一,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而阶级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阶段,在过去的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都没有阶级,当然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第二,在阶级社会中,虽然人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但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除了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