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民族研究与宗教研究的实践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常务理事会于7月2日至3日在宁夏银川召开。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主持。宁夏大学何建国校长代表该校对中国民族学学会各位常务理事及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与坚守,奋斗拼搏,宁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自治区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院士Ю·В·勃罗姆列伊在其《民族与民族学》一书中,指出了研究世界民族的两个学科的名称: 和 ,我把这两个科学术语分别译为“民族学”和“民族研究”。(见《民族与民族学》中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18页)这种译法对不对呢?现在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词都可译作“民族学”,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通行的译法。然而,在这里则不能译成同一个名称,不能都译成“民族学”。这是因为作者指的是两个学科,而且两个术语是连用的,即“ . ”。(见《民族与民族学》俄文版,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3年,第178页)如果把它们都译作同一名称,就会象众所周知的“从‘民族’到‘民族’”那样,出现“‘民族学’和‘民族学’”  相似文献   

3.
<正> 楚人起自中原,封于南域,其风俗与中原华夏诸国差异极大。中原乃仪之乡,而楚处蛮夷之间,蛮气氲氤,华夏诸侯素以蛮夷视之,“荆蛮”、“楚蛮”、“南蛮”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楚人一向也以“蛮夷”自称。楚子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武王三十五年(前  相似文献   

4.
《蛮夷律》考略--从一桩疑案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蛮夷律》是我国古代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专门法规 ,目前仅见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一桩案例。本文从民族学、法律史学的角度 ,运用考古发掘的简牍资料 ,结合传世文献 ,对《蛮夷律》的内容、适用对象和范围以及其历史作用进行考析。作者认为 ,《蛮夷律》是战国秦汉时期华夏统治者在兼并巴蜀、荆楚地区后推行民族政策的法律表现形式 ,关于蛮夷在赋税徭役方面享有特殊待遇的规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华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 ,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而《蛮夷律》在东汉时期被逐步毁弃直至废止 ,是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民族学中 ,实地调查 (亦被称为田野工作 )是民族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实地调查是民族学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可以这样说 :没有实地调查 ,也就没有民族学。2 0世纪上半叶 ,功能学派的理论和实践对民族学实地调查的方法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新方法。这是民族学实地调查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变革 ,一次飞跃 ,它奠定了现代民族学实地调查的基石。现代民族学实地调查所强调的是“参与观察” ,因而在一些场合 ,“田野工作”又被称为“参与观察”。①中国的民族学出现较…  相似文献   

6.
1949年以来的台湾民族学(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节:反观自照:1965年以后的汉人社会研究1965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原筹备处主任凌纯声正式出任所长。也在这一年或稍后,台湾民族学进入范式转轨阶段。构成转轨标志的是两种趋向:一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工作重点从台湾原住民转向当地汉人社会;二是民族学研究所本身越来越强调民族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科际整合,即转向行为科学研究。转轨的结果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对文化史的构建转向对现存文化结构功能的分析。这一转变,曾使任职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的前辈学者陈奇禄先生感触良多。他在197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 ,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报告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报告强调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给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如何与时俱进 ,实践“三个代表” ,开创民族学研究的新局面 ,自然成为多年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工作者所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 ,结合民族学研究的现实状况 ,谈一谈笔者对民族学研究中如何理解十六大关于…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约自60年代中期起,苏联民族学(Soviet etbnography)中的两个趋势已变得明显起来。或许事实上,这两个趋势是相矛盾的:一方面,随着具体的和理论的课题内容超过战后研究主题内容,民族学变得愈加多姿多彩;另一方面,这里存在着持久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努力,来限定民族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性质,这是依据原始的研究对象而确定的。两者结合起来,使苏联民族学成了名副其实的争论场所。尽管这已零散地出现在译文中,但相对讲来,西方人类学家对苏联民族学的论战却是无知的,这也许部分是由于所使用的概念与西方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4,5(6):63-71,114-116
李绍明先生对“武陵民族区”的阐释,界定了一个内涵清楚的民族学概念,是对费孝通先生“板块与走廊”学说学科特征辨识后,做出的新的学术阐释,是对民族走廊学说的丰富,不是回到区域民族学“封闭”研究的传统思路,而是观照于武陵民族区“这一个”民族区域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定地域文化研究的民族学理论。《彭水县志》的相关阅读,即能意识到武陵民族区“不被‘整合’的向心力”的事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讨论主题是“民族学与现代化建设”,包括两个重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中国民族学研究会于去年7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筹备工作。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论文和论文题目共160件。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学研究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新中国民族学发展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主要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是大量收集民族学资料阶段。自1978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的理论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成立了民族学研究会,出版了《民族学研究》刊物,并出版了一批民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以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即研究现代各民族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在我国解放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民族学是资产阶级的,未能给民族学以相应地位,所以在民族学的译名方面很混乱.至今在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中,还有大量的"人种学"、"人种志"、"人种志学"、"民族志学"等译名,实际上这其中绝大部分都应译成民族学.一、民族学发展简史民族学做为名词,起源于古希腊:EQNOWTPACPEIN,字意为关于各个民族的记  相似文献   

14.
历史民族学作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长期以来,不论对民族学的理论建设还是社会实践,都曾起过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它的学科名称连同它的存在,却至今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本文拟从历史学、民族学界说;历史学与民族学的关系;历史民族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三个方面,试图对历史民族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予以阐述,以期使这门民族学的分支学科能得到人们更广泛的关注。 一、历史学、民族学界说  相似文献   

15.
俄文中的зтнография和зтнология是зтнос(民族)的两个派生词。《大俄汉词典》中的有关词条一方面对这两个词的词义加以区分,分别译为“民族志”和“民族学”;另一方面又将这两个词混而为一,都译为“民族学”。(《大俄汉词典》第2612页,1986年版)在《民族与民族学》  相似文献   

16.
<正> 从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成立算起,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100多年间,它的研究旨趣,乃至于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义均有很大变化。本文拟就民族学在怎样变、为什么变问题作一些探讨。解决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问题——民族学的建立有人认为,民族学的产生与近代西方殖民侵略有着直接关系。自发现新大陆以后,西方掀起了殖民侵略狂潮,为了维护殖民统治,殖民统治者需要系统深入地了解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今湖南中部湘、资流域,汉代为长沙国,后汉置长沙郡。从西晋末年起,在湘中、湘南及桂北、粤北边缘地区置湘州,辖长沙、衡阳、零陵、桂阳等郡。对于汉、晋以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古代民族,旧史称为“长沙蛮”或“湘州蛮”。一《汉书·两粤传》载:南越“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师古曰:“言长沙之国半杂蛮夷之人。”故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东汉后期,“长沙蛮”的记载多见于《后汉书·桓帝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学界应关注民族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学是一个结构庞杂、内容丰富、分支很多的科学研究系统,而民族伦理学(Ethno-ethics)则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正如《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在解释民族学概念时所指出的:“民族学的研究包括了关于人的‘道德和体质的’不同方面。”也正如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雷诺兹在援引布朗利的观点时所说:“不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些传统研究形式,还有象语言、艺术创作的专业形式等民族文化内容(只要它们发挥民族职能),  相似文献   

19.
<正>会议主旨发言:杨圣敏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学的特点与前瞻》;周大鸣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一带一路在民间——广州非洲中介商人网络研究》;朱晓阳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地势"与村民自治》;何峰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青海民族大学原校长):《"一带一路"建设与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索端智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校长):《民间地契印信文献与地方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是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形成的。20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流派结合社会学学说陆续传入我国。初期主要是介绍各流派的著作和观点。三十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学者开始结合西方民族学理论着重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西方民族学通过翻译,早在1903年就传入我国。但当时是以“民种学”、“人种学”、“人类学”之名出现的。直到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以后蔡氏又写了《社会学与民族学之关系》、《民族学上之进化观》,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说民族学》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的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