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核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明目张胆地美化对朝鲜的殖民统治,企图使"日韩合并"合法化,公然美化侵略战争,亚洲人民应共同坚决抵制日本的历史翻案运动.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审定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其性质与后果十分严重.作者在分析战后日本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过程和史实的基础上,认为历史教科书审定属国家政府行为.教科书修订原因种种,日本政府默认、纵容和支持教科书"改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战后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态度,确证日本政府对此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科书问题贯穿于日本战后60余年的社会发展中,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Et益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内容。了解教科书问题就无法回避其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妥善解决教科书问题也需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重视教科书问题的深远意义,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才能为中日关系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新知识体系重建的过程中,汉译日本教科书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在汉译日本地理教科书的影响下,中国地理教科书开始摆脱传统舆地学,形成"旅行体"风格;历史教科书走出"朝代体",向"时代体"过渡;自然科学和其他科目大量使用汉译日本教科书;修身教育也融入了日本元素;女子教育领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汉译日本教科书也是分不开的,它促成了"家事"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新教育学建立过程中,对比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著作和晚清教育学教科书使用状况,更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对于教育学的选择和理解.总的来看,清末至民初的教科书是一个"汉译日书的时代",汉译日本教科书为中国人自编教科书带来启发,它的兴衰历程跨越了1912年这个政治坐标.  相似文献   

5.
民国年间,中华书局教科书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引发了一次与日本的外交纷争.但中华书局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挫败了日本方面的无理指责.联系到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笼,重温中华书局不忘国耻、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它的产生与日本政治军事大国的“理想”、右翼势力的险恶用心以及由日本政府操控的教科书审定制度分不开。同时,日本经济变化对政坛的冲击、美国战略的影响也严重波及于此。而畸变的武士道和日本民族独有的耻感文化则是其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以历史教科书为武器,不断向国民传播民族意识,期望凝聚人心,共御外辱。姚祖义是晚清商务印书馆自编教科书的积极践行者,他通过历史教科书来阐释其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其撰写的《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整体上依然认同传统的君主国家观,但也重视通过记述与描写中华民族不断扩张与融合的过程来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并通过记叙与描写中华民族在近代遭受的苦难来培养国民的民族忧患意识。这是晚清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做出的具体尝试,也是姚祖义家国情怀的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三番五次地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挑起事端。他们任意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严重伤害亚洲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右冀势力在历史问题上死不悔改的态度和变本加厉的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清末,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苦苦找寻救国救世之良方。在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后,部分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开始转换视角,将救亡图存的切入点从外在的物化形式转向内在的国民素质,他们通过编撰国人必读的教科书来培养国民的民族认同意识。陈庆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撰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历史追忆,叙述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与融合的过程;通过文化展示,极力颂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情景再现,叙说中国历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国家疆域的广阔。在此,历史教科书已不仅仅是向国人传授历史知识的读本,更是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传播民族意识,鼓舞民族士气,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民族认同感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当时政府官方和知识精英塑造国民、传播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媒介,全面渗透了塑造国民民族国家认同感、尚武精神和世界意识等方面的国民教育思想。清末政府和知识精英,冀图通过历史教科书中渗透的这些国民教育思想,将传统臣民塑造成为能够御强保种、救亡图存的具有国家观念、尚武精神,明了世界意识的新型国民,从而达到"史教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股"新民族主义"思潮,它不断地推动着日本的政策走向右倾.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四点独特的日本文化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长期的泡沫经济、日趋右倾的政党政治、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其形成的现实原因.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抑制其泛滥,警防日本偏离"和平与发展"的航向,向前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其实行过程中政府积累了大量的执法经验。日本"低保"制度所具有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为具有深厚的儒法文化底蕴、完善的法律体系。日本低保先进的制度优势对我国构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重点应为:构建完整的低保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低保实体制度,确立公正透明的低保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军事领域内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法案,突破了战后的和平宪法,使日本的防卫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军事“先发制人”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先后从法律制度和国家实践方面力图改变其在法制上受制于和平宪法、在国家军事防备和军事行动方面不独立与不自由的地位,为成为军事大国扫清了障碍。日本军事法制变革带来的军事力量扩张对我国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南海周边国家在岛屿争端、海域划分、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形成定势增添了相当的变数。  相似文献   

14.
本多利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颇具特色的经世学家 ,他以独特的风土史观为依据 ,力说日本应摆脱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接受西洋的文明成果。他的具有近代合理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的政治经济主张 ,使日本学术界将他尊为日本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先驱。但是利明极具近代特色的经世主张实际上仍与传统儒学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 ,利明面对西洋文明的挑战 ,以独自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过程 ,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蔡亮 《国际论坛》2011,(5):31-37,80
自日本政府决定在2007财年终止对华日元贷款项目后,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则以无偿资金援助与技术合作的形式为主,援助对象以促进环保、人员相互交流等"软件"领域为重点,尽管援助规模大为缩减,但在改善中国基层福利设施、提高中国环境保护能力及促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尽管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再度引发了日本国内对继续援华的质疑之声,但对华ODA仍将延续一段时期,并继续为改善中日关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无论是日语单词“うつくしい”的涵义,还是日本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表明了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另外,他们的这种意识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小为美”是日本民族传统的重要的审美意识之一。他们的这种审美意识主要根源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观。并且,日本人的这种审美意识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人对外来文明的改造,另一方面则是此种意识促使日本人凡事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以矿产投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日本侵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日本国内战时经济统制体制的确立,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策略和投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之中。由于其在中国地位的特殊性,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不仅不同于近代外国在华投资,而且也具有与战前日本在华投资不同的特点:这一时期日本在华直接投资是对中国占领区输出资本同对部分已沦为其殖民地的地区的投资结合在一起,投资、开发与掠夺相互交叉。对中国富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赖以维持的基础;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客观上也给战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在傀儡政权方面主要体现了战时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的殖民地性质,但同时也加剧了日方与傀儡政权之间的明争暗斗。  相似文献   

18.
中日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因素将对正在走出“失去的十年”阴影的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1929—1933年间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抛出所谓"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防俄防共说"、"自卫说"、"人口过剩说"等来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辩护。与此同时,日本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并指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会员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的反华言论,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致,完全沦为日本政府的一种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