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在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探索“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在此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本,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单元任务驱动,在完成单元任务的同时完成单元知识学习,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知识的优化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教学模式,本文拟对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特点,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以预应力混凝土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分析和探讨举例启发、比较启发等应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常包含一些学时数较少的专业课程,俗称“小课程”。“家具设计”虽属“小课程”,但同时兼含理论和技能两大部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本着“精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以道导技,有效开展系统理论知识传授;以技进道,有序完成相关设计创作实践;教学相长,及时进行作业观摩与教学总结。利用有限的课时统筹规划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有效掌握家具设计系统知识与技能,达成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本体目标。同时亦对相关同类“小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过程的独到之处 ,是把教学分成设疑引学、辨疑解难、巩固提高三个环节。按以“学生为本 ,教师为指导”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真正成为创造性学习过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要增强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就应当在建立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中坚持“整体把握”和“与时俱进”两大原则 ,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理论与历史、中国与外国、个人与集体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与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具有密切关系的两个环节。在“以人(学生)为本”的理念支撑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与考核的改革实践。在教学改革中,遵循了从教师的“教”回归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思想,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创造新知识和形成新思想的人。这一教学模式由十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8.
比较并发挥传统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实际课程讲授中的作用是个涉及教学效果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以“畜牧经济管理”课程为例,设计实验过程并分析学生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做遇到的问题以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开设该课程时拟定的指导思想,提出并实施了“以人为本”即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为目的,从整合课程内容、合理组建教学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通过这些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学生应用BIM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开展基于BIM5D协同项目管理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规划蓝图-提炼应用点-总结协同线-形成项目考试面”的思路展开整体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工程项目案例开发、角色分工、特色考核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BIM建模实训、模型数据集成、协同管理和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实践,落实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教学团队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航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借助“西工大现象”事例,以三门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分享力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希冀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电工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各级学生普遍存在难学、怕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优秀率较低。如何使学生愿学、易学、学会、会学;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如何解决知识体系的“必须、够用”关系;如何使本课程理论实践相结合,是该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课程应重点讲述的内容、应淡化处理的内容、难点问题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考核等方面入手,进行该课程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是学科教学的根本问题。知识建构的过程一定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变传统的“灌输中心教学”为“对话中心教学”,通过学生与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4.
“以输出为驱动”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文学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然而,当前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普遍重“输入”轻“输出”,教学费时低效。本文以“输出假设”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以输出为驱动”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既通过课堂专题式小组讨论、诗歌诵唱﹑戏剧表演﹑“我”来讲文学﹑读书报告交流会﹑优秀课程论文展评﹑改编或原创作品展评等多种输出形式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促进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自动控制理论”教学中加强实际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源于工程技术的具有浓厚工程背景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它当成纯理论课,注重复杂公式推导、计算。针对这种状况,作者提出了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上加强实际应用的改革,使学生体会到本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上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步入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缓慢是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的必要性;国家战略的支撑引导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发展共同构成人工智能对其赋能的可行性。为此,在坚持“价值为本,技术为器”“内容为王,技术为用”“教师为主,技术为辅”的原则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空间三个维度进行赋能,以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铸魂育人实效,进而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 ,结合现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使“三个代表”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注重理论分析、体现课程的德育功能 ,构建体现时代感和实效性的教学体系 ,是实现“三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使教育教学观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观,以“自主建构、创造学习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以“相倚交互、和谐协作”为主线的师生关系观,以“开发资源、共享资源”为中心的课程观,以“师生为本、学为中心”为主旨的教学环境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索全面构建公共选修课程——《化学与健康》的教学框架。《化学与健康》公选课的是利用化学知识和原理为手段,紧紧围绕“健康”教育主题普及健康知识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构建过程中,利用其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合理设计实践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现代健康观念,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等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综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肩负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想现状,在该课程导论的教学中进行追本溯源,可起事半功倍之效。一方面,“追本”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溯源”以帮助学生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开放性,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