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出于治理黄河的需要,华夏先民们在没有铁质农具从而私有制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建立了早期的国家政权。尽管夏朝废除了早期氏族社会以推举、禅让来延续权力的民主制度,形成了以血缘因袭王位的世袭制度,但其内部的权力继承制度尚不稳固,其血缘关系也很难渗透到十一支姒姓氏族以外的部落群体。继之而起的商朝将游动不拘的部落联盟演变为相对稳定的方国联盟,从而加强了地域-血缘的稳定联系,并用制度化的血缘继承关系改变了夏代"有王与无王"的混乱局面。但商朝诸方国之间的血缘关系仍然是外在的,其内部的权力继承尚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形式。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统治者在充分吸取夏、商两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并通过分封诸侯的形式使王室的血缘关系渗透到整个国家的势力范围,再通过"制礼作乐"来维护和巩固这种"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亲子血缘关系出发,以"爱有差等"来论证"礼有别异"的儒学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商代后期王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玲 《中州学刊》2004,(6):122-125
商朝后期王权的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愈加直接和显著,王权的集中使商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专制作用,如建立较完善的职官制度、组织大型的社会生产、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等,这使商朝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王权的进一步加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商代末期,当王权的加强超出社会发展允许的范围时,其暴虐与昏庸则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衰退使商王朝整体国家实力的降低,并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亡.  相似文献   

3.
可汗是四世纪以后北亚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每一个可汗都有修饰性称号,这种修饰性称号就是可汗号。可汗号与可汗称谓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一个可汗都有专属于他的可汗号。早期社会的政治组织,是从名号分化展开其制度形式的,名号分化为官职与官号,官号与官职相依相伴,可汗号是官号的最高形态。这是早期社会共有的特征,在北亚游牧社会的政治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早期政治组织制度形式的分化,很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这一研究,可以发挥民族志和人类学思想素材的作用,帮助反观华夏历史早期的包括“生称谥”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商代对晋南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南地区是商朝极力经营的重点区域之一。早商时期对晋南地区的军事防御是早商时期经营有夏之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资料表明,由于商朝国力的衰落和晋南地区土著势力的强大,中商时期,商朝一度放松了对河东、晋南大片地区的控制,而重点加强了对晋东南地区的经营。晚商时期,商朝军事力量在晋南地区进进出出,从侧面反映出商朝实力的消长和晋南地区颇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商朝对晋南地区的持续政治、军事经营客观上促进了山西境内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周朝建立前夕,文王之世在晋南地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并对晋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农村非农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已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村庄。本文以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尤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为主兼以个案访谈为辅的实证调查,就传统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特点对农村社会整合带来的挑战进行研究,并对传统型农村社会分化背景下的社会整合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方形遗址坑,反映的应是异族征服所致国家祭祀系统毁灭事件,是蜀亡国的象征。根据遗址所见与商代祭祀的近似性质,判断三星堆应是古蜀国被商朝征灭时,商朝巫师为所灭蜀国诸神举行的大规模遣送神祇回归神界的仪式遗存。这些方形坑所见仪式的性质,是商朝人按照严格的宗教仪式规范进行的、以废毁蜀国"天地百神宗庙之祀"为目的的大规模灭绝行为,其意义乃是通过消灭其国家祭祀系统而灭蜀国。  相似文献   

7.
陈琼 《兰州学刊》2007,(7):10-12,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社会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社会转型期,执政党面临社会利益分化、贫富分化和社会结构分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等多种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组织整合为重要手段,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化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是相伴而行的。促进社会合理分化是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快速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分化具有迅速、广泛和复杂的特点,但目前仍存在着角色分化水平低、组织分化滞后、贫富差距过大、分化无序和分化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如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提高社会分化水平;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分化机制,实现社会分化的机会均等;坚持互利互惠原则,尽力协调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探寻新型社会整合机制,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固原市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特征及其对贫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视角,以农民的职业阶层分化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典型民族贫困地区——固原市5个村庄社区的社会分层现象进行了社会学调查,初步分析和论证了该地区社会分层的现状、特征及其对贫富分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元契约性利益整合机制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利秀 《学术论坛》2006,4(8):54-57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经济的转轨,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出现了利益的分化与失衡。而与这种利益的分化相对应的利益整合机制还没有形成。我国应构建以契约性整合为主导的多元契约性利益整合机制,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商代金文的句法的初步探讨,主要从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类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从宗教、政治、婚姻等若干方面,描绘出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在19世纪中后期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理雅各向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理解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充分肯定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的思想价值。然而,理雅各《诗经》英译本给出的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无论在"忠实地反映"方面,还是在"艺术地再现"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自理雅各对《诗经》原著的理解和诠释。中学与西学的差异,构成了理解和诠释的障碍;而文化的认同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理解和诠释。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带着传教的企图,夹杂着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因子,这是我们在评价其思想与学术价值的时候需要仔细分辨的。  相似文献   

13.
夏代之时,商族在迁徙过程中,其整个社会形态、氏族组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母系向父系、由父系向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最终向原始的国家雏形过渡、变迁。对于商族而言,其始祖契时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阶段,王亥王恒时期已是典型的军事民主制时期,而大约在上甲时期商族已初具国家形态的雏形。商族国家的形成之路,颇有些与后世那种周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模式相似,或者可以说有些像是征服者日耳曼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早商城址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早商 5座城址的始建年代、地理位置 ,结合文献记载指出 ,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都城遗址 ,偃师商城大城是郑州商城的陪都 ,而其小城时期城址与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和府城商城均为商人灭夏、巩固统治设立的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15.
芦金峰 《殷都学刊》2008,29(1):26-30
本文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与射有关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卜辞中反映的内容,结合“三礼”,来探讨殷商时期的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6.
段振美 《殷都学刊》2001,(3):28-30,52
从殷墟发掘墓葬的形制规模及随葬品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社会等级分化相当明显,也相当普遍.不同家族有等级分化,同一家族内部也有等级分化.殷墟王陵明显分为东西两区,或许就是王室分化在埋葬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解读古代历史真相有赖于对当时文献的深入理解。从《盘庚》文本本身出发 ,可知盘庚时代“民”与“众”并非奴隶 ,两者与“王”构成当时自由人的三个等级 ;当时的社会阶层是以血缘为轴铺展开的。盘庚所以迁殷 ,目的在于扼止当时重商轻农的趋势以加强血缘统治  相似文献   

18.
陈智勇 《殷都学刊》2008,29(3):33-36
基于长期观察和实践,原始社会晚期已经萌生原始时间概念。商王朝时期,时间概念已非常丰富和成熟,并应用于季节记时、年月日记时以及时刻记时。夏商时间意识特征:一是具有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色彩,并与农业活动和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二是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和管理与运作制度,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三是开始出现了客观时间向主观心理时间的转换,对时间迟滞状态和时光飞逝现象的认识已经呈现。  相似文献   

19.
偃师商城是商汤建国的标帜与夏商断代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优势,制订出我国第一份科学的<夏商周年表>,具有权威性.笔者不同意<偃师商城--不准确的界标>一文的观点,并从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定标本的年代数据等多方面来加以论证,指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中的舟字有两个含意:人(国族)名和舟船。从舟字的结构观察,商代的舟船与现今的木船大致相同。商王室使用的舟有王室作坊建造和诸侯、贵族贡入两种。商时驾舟的技术有桨划、篙杆撑和手推纤拉。舟不但商王国有,用边的一些方国也有。其使用较为频繁,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并出现了进行战争的“舟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