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阶层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保证。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了利益的分化、调整和重组,也由此导致了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变化。从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关系这一角度来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突出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上的关系和谐。其中,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决定性力量,而经济利益关系的代际传递和发展无疑会受到社会各阶层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理论上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成贞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互相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竞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重申了胡锦涛总书记所揭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大特征,并强调它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尚存在各阶层的矛盾,笔者认为解决各阶层矛盾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体现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柔性为主、刚性为辅的原则;逐步完善、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条件是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通过评析解释群际冲突发生原因的理论:挫折-攻击论、相对剥夺理论、现实利益冲突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等,指出群际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要造就群际和谐可引导人们进行再类别化、引导群际加强接触、引导群体加强合作。进而依据社会认同理论,提出缓解社会各阶层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可能的基本必要条件是:社会阶层形成的理由和存在的现状是合理的及各阶层的边界是通透可流动的。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和谐社会,认为任何一个社会要想维持良好的运转而不发生大的问题就必须具备十个基本条件。提出我国的发展既有机会又有风险,因此在当前,要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并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社会的各阶层、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学会化解新生社会矛盾、解决新生社会问题,还指出了社会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成员各尽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域解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为了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就应该详细分析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支点——思想互动、政治理性、社会自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目前中国日益紧张的社会阶层关系,文中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对各阶层利益关系紧张现实进行剖析,揭示了各阶层间互动沟通的缺失、价值观的背离等现实问题,并认为由此导致的各阶层互信互赖关系的缺失是当前各阶层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之一.因此,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阶层关系的重要途径:一是构建各阶层畅通的沟通渠道,大力培育共同的社会价值观,为各阶层的诉求趋同奠定思想基础;二是完善阶层矛盾的疏导、化解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为实现社会问题的化解提供技术机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及其矛盾明显化。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群体矛盾,使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述和尊重,各自的利益能得到适当的协调,只有在这样的局面中,才有可能保持一个社会的和谐;也只有这样的和谐,社会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共生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新阶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产生重新划分社会阶层的必要性。社会共生论认为,社会阶层应该主要依据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进行划分,于是就出现了新资本阶层、新知识阶层和新劳力阶层三个新兴阶层。这三大新阶层对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只有不断优化各阶层间共生机制,使新资本资源、新知识资源、新劳力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好地整合和配置,在社会各阶层间有序合理的流动和分享,才能达到新阶层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和谐发展是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做到: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以保证社会和谐和人的心理和谐;缩小阶层贫富差距,谋求各阶层的心理平衡;提供安全保障制度,满足弱势群体的心理安全需要;合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提高公民心理素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贯穿和谐社会构建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合作潮流: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对时代潮流的新表述"、"寻求合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合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等三个方面,分析党中央明确合作为时代潮流的内涵,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人、社会各阶层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城乡区域之间等合作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姜胜洪 《兰州学刊》2010,(12):87-9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民众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导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民众的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少数民众甚至产生"公有制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劳动不再光荣"等认识偏差。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进行疏导,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收入分配不公引发的舆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疏导。一是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二是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三是唱响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四是畅通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渠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动荡的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社会和谐必须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致力于共同富裕当作一项重要目标来抓。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明世界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个民族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在维护自身的文化主权、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与国际文化接轨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在坚持对外开放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而在全球普遍交往中,不同文化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加强沟通、交流和对话,开展真诚、注重实效的合作,进而建设一个和平、公正、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因为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差别与不和谐、片面与不平衡。其现实存在严重地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表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唇齿相依、相互制约。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规律要求,社会各群体、各阶层都必须处在一个公平、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反哺各类人群的发展。因此,消除城乡差距、差别,建设和谐城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第三部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政府来说,可以适当发展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合作关系。同时,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减少和避免基于委托代理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蔡青荣 《河北学刊》2007,27(4):213-216
法治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都注重均衡地保障社会各阶层和个体的权利,限制公共权力,使二者在法律的规范下达致和谐运行;和谐社会的形成与法的形成一样,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妥协的结果,自由是法治的本质,应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不应仅靠立法来推进法治;法治与和谐都不是完美的,但解决冲突的机制却使社会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张宁 《江淮论坛》2007,(2):60-64
和谐社会是多个社会行动主体之间呈现有序和相互协调关系的社会形态.信息化时代,这种协调关系要求社会信息沟通顺畅与平衡.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协调和管理中负有主要责任,承担社会监督、信息告知等重要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体也扮演重要角色.从政府的角度,和谐社会的建构表现在三个主要的层次上,这三个层次也可以从大众传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给予理解和重视.因此,政府应该与大众传播媒介建立一种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砝码,重视与社会公众沟通和理解的双向调节式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