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在综述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所得税会计属性和本质着手,对所得税会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表法的优势和问题,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计税基础"概念、计税资产(负债)界定、"递延所得税"核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程序等四个方面提出质疑和讨论,建议在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尊重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可靠性;同时,确立中国特色的会计概念表述和逻辑框架,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本质,在将企业产生未来纳税影响的情况分成两大类、经济业务对净资产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成4类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各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其对未来应纳税所得的影响以及其对应的暂时性差异余额.然后,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余额与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关系推导出资产或负债计税基础的内涵,并对构建这一概念的目的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通过介绍暂时性差异、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等概念,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会计处理基本过程和优点。  相似文献   

4.
新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摒弃了原准则中允许企业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及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税款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而要求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文中旨在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对资产负债表中有可能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了列举.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整个核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新准则)颁布实施后,必然有许多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或递延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因此,这就需要企业按照新准则的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重新梳理所得税费用,重新计算并调整"递延税款"等科目的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明确规定了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且对合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也作了规范。但对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及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何确认和计量未予明确。文章结合企业合并方式对合并商誉的产生、减值的会计处理,以及所得税影响对合并商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应如何确认和计量,以案例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债务法与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异同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指出从递延法到债务法再到资产负债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最优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所得税费用的金额,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我国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没有提出严格的限制条件,只是规定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要考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可能性。这将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准则应该细化判断企业未来应纳税所得额的条件并要求企业及时披露该信息,同时还应加强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的指导,制定有利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实现可能性的具体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07年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存在很多差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及固定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处理均存在税会差异,企业年终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并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定暂时性差异及其性质,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所得税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的协作问题,所得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价值相关性为基准,从所得税会计方法、递延税项和所得税费用三个视角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现有所得税会计信息,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信息都提供了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在评价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和结论稳健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獐子岛集团在2014年三季度财务报表中,由于亏损而对2.64亿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确认受到质疑。对獐子岛集团主营业务产品市场前景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獐子岛集团未来期间无法获得充足应纳税所得额,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是不合理的。从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责任、外部审计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会计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要采用的是以收入费用观来确认和计量企业的收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入费用观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在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条件下,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会计收益计量模式的重心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2006年2月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很多地方也引入了资产负债观理念.对这两种收益计量模式作简单的比较,揭示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趋势,并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新纳税申报表“收入类调整项目”重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纳税申报表需要企业对收入类项目进行纳税调整,收入的确认、视同销售收入、不征税收入是收入类调整项目的三个方面,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税收政策的改变,造成了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要在纳税申报表上进行调整,把企业的会计利润调整成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会计对象应是一个系统,收入、费用、利润应作为其动态子系统要素,与作为静态子系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会计对象系统  相似文献   

16.
将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中涉及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进行全面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一方面,由于税收必须依赖会计资料,税法在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属性、计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与会计协同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税法与会计服务的目的不同,税法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具体操作方面又与会计有很多差异。税法突出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税法规定比会计更加明确、具体。而会计为了体现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加强调企业的个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得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文章指出,利用该法对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得税调整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仅需考虑企业是否已汇算清缴、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已纳税调整两个因素,少于原有所得税核算方法下的三个因素.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新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所得税调整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资产负债表法能提供更为全面、有用的所得税会计信息,对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更为简单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