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语中的汉字词多源于我国,其中大量汉字词词义与汉语相同,但也不乏词义相异之词。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正由于母语与日语中均存在同形词的“共同点”,导致学生往往“望文生义”,忽视部分词义相同或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造成误用和误译现象。本文就初级日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日同形词误用及误译例,分析其在中日文不同语境中的用法,阐述在教学中排除母语干扰,转换思维,正确理解同形词对促进语言提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这对于汉语母语学习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些用法完全相同或相近的日汉同形词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有许多意义和用法相差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日汉同形词。学习者在使用此类词汇时,往往受到母语的干扰,产生很多错误表达。  相似文献   

4.
“相”在文言中是个常见的词,词义和用法比较复杂,特别是它的副词用法更是如此。但在常见的著述中,言之不详,有的似乎还有一些欠妥之处。本文期望例举“相”的各种副词词义及用法,并试图找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筛选出误周副词“真”的几个典型病句,同时搜集了一些典范作品中副词“真”和“很”的例句,分析比较了副词“真”和“很”词义的差别、“真”句和“很”句语体色彩、语用功能、句法结构的不同,以及某些副词对二者在使用上的制约,较具体地归纳出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6.
日汉“同形词”的不同之比较范淑玲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示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汉字传入日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日本人民还借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词汇,有些还被吸收到汉语中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7.
以中日宪法的对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对中日同形词的应用实态及对译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日母语应用中,同形同义词最多,同形类义词次之,同形异义词最少.在中日对译过程中,从原文到译文照搬的同形词最多,词义部分重叠的同形词次之,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最少.汉译日,多见内容扩充现象;日译汉,则多见内容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8.
英语词汇表达的意义与其用法密切相关。词汇之间搭配关系不同,词义就不一样。文章研究英文“way”用作副词时与介词短语以及副词的搭配关系,并分析英语学习者容易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流行语中的"N"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N”是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高频出现的一个新词,其用法相当于数词(或数量形容词)和程度副词。通过超常变异的形式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态,体现了“极量”的语义特征,以“N”为代表的青少年流行语在表述数量多少、级别差异和程度高低时,总是通过现有语言体系中某些词语的“移位”、不同认知范畴符号的“移域”或从不同语言体系引介形成的“占位”来构建新的表述体系,显现出模糊性、形象性、多变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反义词属于语言系统中的一种词义类聚,不仅具有揭示对立关系的功能,且在语言上呈现对称性。运用反义词,可以突出事物矛盾,起对比烘托的作用;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日语虽然秉承了语言的共性,但由于独特性而导致其用言反义词在词性、用法、词义和肯否上的非对应性。这种特点集中在“味道”、“气温”、“感觉”和“颜色”等方面,并体现出“互补性、阶段性、对立性、文化性”等特性。分析这一语言现象,对活用用言的语法资源,完善词汇学习的认知策略,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日语词汇教学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个表示害怕的同义语素"恐"和"怕"构成"恐怕"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却很少用作表害怕恐惧义的动词,更多地是用为表揣度推测的情态副词,似乎因丧失了原义而造成留学生误用,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结论是"恐怕"表揣测的副词义是由表担心的动词义发展而来的,而表担心的动词义与表恐惧的动词义分属为两个同形词。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义是与其历时发展分不开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注意结合词义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演变,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俄语与英语同属于印欧语系。二者中的一些词无论从其来源还是语法意义,都有相同或相通的地方。在两种语言中,副词都是一种不变化的词。副词的作用,一般是用来说明动词,修饰形容词或其它副词以及其它结构以表示程度、方式,时间、地点以及表示说话人对话语的态度。副词在英、俄语言中的概念基本一致。本文将常用程度副词分成六组加以对比论述,着重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汉译佛经中总括副词"适"在否定句中表彻底否定和在肯定句中表范围周遍的两类有三种用法,可以从假借、沾染和类推诸方面探讨其词义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词义应当包括概念义和特征义两个方面,名词的特征义正是“程度副词+名词”这一非规则语法结构得以成立的语义基础。文章还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修辞现象,这种转类的修辞手段具有使语言更生动、活泼、幽默和简练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布依语动词虚化实例布依语中,有一些常用动词,在日常口语和某些语言环境中常有虚化的现象,这是布依语动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动词虚化,表现在:一、词义虚化,动词虚化后失去原有的具体词义,或者词义不再具体明确;或者可译可不译,甚至无须译;二、词性虚化,由原来的实词性动词虚化作副词、助词、连词等虚词,或量词、能愿动词等较虚的实词,或虚化为合成词的词缀。请看实例:例一aul,基本义是“拿”、“取”、“要”,虚化用法有:(一)用在主要动词前当能愿动词“要”。如:xiofxif~ganxhams.①学习勤问学习要勤问。mizgvasrau…  相似文献   

16.
“te?^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e?^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将”在《诗经》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象声词等多种词性,通过分别阐述它们在句中的词义和用法,考证“将”的本义,并探讨了它的本义和其它义项间存在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副词“不”的否定作用放在首位,甚至把它看成是只起否定作用的副词,忽视了它的非否定用法。语言实践表明,副词“不”不但能起否定作用,而且还可以表示非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上花列传》中“阿”的用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用吴方言写成的作品。在对《海上花列传》中所有出现的“阿”的用法进行探讨及百分比统计的基础上,认为在本书中出现的“阿”的用法可归纳为四种:作词头;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作拟声词;用于“阿×勿×”结构。从而得出结论,在本书中“阿”的用法主要为前两种:即作词头和作为疑问副词构成疑问句。其中,“阿”作为词头有三种构词法;“阿”型疑问句有四种不同的疑问语气:询问、测度、征询和反诘,并对其中表示完全疑问语气的疑问句进行了语法意义的探讨。最后得出观点:“阿”型疑问句更多带有反复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结合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对副词“特”的用法及发展进行梳理,随着词汇复音化的过程,副词“特”也演变出相应的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