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亚当.斯密把财富的增长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阶级的普遍富裕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目标,《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富国裕民为中心,系统地阐发了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使国家和人民迅速地达到富足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基石。本文对斯密的国富裕民学说作一回顾,提出其有益启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很少注意这样一件事:1902年,严复翻译的《原富》(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它标志着中国接受西方先进经济思想,变革经济制度的开始.贯穿20世纪的经济变革,是充满矛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李刚,邱格屏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是农业发达的国家。两百年前,亚当·斯密在他的不朽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已阐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观点。他认为,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能稳步发展并远远超过其它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刘志国 《理论界》2002,(1):56-57
一、行政垄断是我国垄断的主要形式 市场经济制度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理论之上的,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指出:“只有通过自由的普遍的竞争才能普遍确立良好的管理;因为自由的普遍竞争能迫使人人为了自由去搞好管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带来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但是,完全竞争只是经济学家心中的理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是英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使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在他的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是从分析分工、交换开始的,而所以会产生交换,是由人类的本性“利已心”所引起的。对斯密的“利己心”的思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一般持批判态度,认为这纯粹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的反映。实际上,这种评价是不够公允的。在《国富论》中,斯密写道:交换“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别的动物,一达到壮年  相似文献   

6.
自利动机假定和最大化分析范式是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座架与基础逻辑构件。它反映了斯密、马歇尔置身的生产力低下、财富匮乏的前工业化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的行为机理。马斯洛发现财富快速增长的工业化时代人们的行为动机与财富匮乏时代有着重大不同,也即随着收入增加和物质生存需求满足程度提高,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会逐渐向自我实现动机递变。工业化国家近年来不断扩展的企业家慈善捐赠行动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是经济人行为动机由单一生存需求动机向多元复合高层动机转变的一个明证。主流经济学把贫困环境下以生存为基本诉求的经济行为人错置到摆脱了贫困和生存困扰、消费品堆积如山的当代,把一种与贫困时代合宜的经济学假定丝毫无改地带入富裕时代的经济学,是导致经济人假定失真的一个主要根由。现代经济学在承纳人的经济自利动机的同时,应该为人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利他等高层心理动机的涌现和张扬留出理论通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界在纪念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大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 0 0周年的活动中 ,都不说《原富》而说《国富论》 ,用郭大力和王亚南的译本包括译名与内容取代《原富》来纪念严复 ,实为不当。既要纪念严复翻译斯密大著之功 ,就要尊重历史事实 ,标明《原富》、研究《原富》 ,包括研究严复在书中按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察以亚当·斯密、约翰·穆勒、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三代英国经济学家对工商业社会时代到来后财富迅速增长与触目惊心的贫困并存的相关观点。斯密相信凭借“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会自动将财富扩散到社会最底层。穆勒认识到资本主义财富生产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并未自动出现斯密所预言的“自然而然改善”的情形,开始思考制度优化与政府干预对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的重要作用。生活于政府、企业与市场之间关系不断重构时代的马歇尔,思考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制度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应该如何解释和应对依然存在的社会性贫困问题,集中讨论了财富生产的根本问题即人的发展问题。通过对三位经济学家思想的考察,可以看出一条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干预、从物质关怀到能力关怀的思想发展路径。虽然基本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但近代以来英国经济学家对生产与分配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考察,特别是关于消除社会意义上的贫困、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发展所形成的思想理论成果,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进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资本论》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樊志 《晋阳学刊》2006,(6):49-5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国民财富和人民贫困是一回事。”从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效率即国民财富与公平即人民不贫困,是直接对立的。其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效率只是少数人的效率,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效率甚至是负的。只有当效率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效率时,这个效率才与公平是一致的。而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更加注重公平的方式来提升真正属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效率,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斯密和马克思,一位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师,一位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和《资本论》举世瞩目,一部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巅峰之作,一部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圣经。他们的思想和著作都不可等量齐观,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却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比较其中的分工理论,对于了解斯密经济思想的功绩和缺陷,以及了解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渊源和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全部经济思想。这部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围绕如何发展生产力,增进社会财富展开了分析。整个理论体系始终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对于这样一部重视生产力理论的著作,我们过去的研究只侧重于价值论、分配论等生产关系方面,而对该书关  相似文献   

12.
资源制度的不同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国民财富的生成、增长、分配,这种影响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问题,所以,构建一国的资源制度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中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国民财富分配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制度问题,是由于特定的资源制度导致国民财富之母——资源——被少数人控制,进而使有限的国民财富被少数人所占有,最终造成国民财富分配的扭曲、社会结构的断裂。  相似文献   

13.
GNP指标质疑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 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来度量经济增长已成为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了比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但是笔者认为GNP仅仅是市场活动的总量指标.因为GNP没有区别哪些活动是人们所想要的,哪些是人们所不想要的;没有区分成本与收益,甚至把损失当成收益;也就是说它只记录了有货币交换的活动,而忽视了家庭和志愿者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它来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与偏差,许多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产生政策上的误导.一、经济增长度量方法的历史演变在西方国家,最早对国民经济进行估算的是在1665年,由英国的托马斯·配第进行的.配第的核算范围相当广泛,他从税源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和度量.随后,在法国出现了核算范围较小的核算方法.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是重农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农业是国民财富的真正的、唯一来源.基于这种思想,他们对国民经济的度量集中在农业,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核算方法与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分不开的.在工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亚当·斯密提出了范围更广的国民财富论,认为整个制造业都创造财富,都应当列入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但斯密及追随者忽视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自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商品经济以来,许许多多经济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从事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之间存在着令人注目的和谐程度,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斯密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指出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经济处于持续不断的有序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中,亚当·斯密(1723——1790)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把政治经济学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这部书中,他第一次将分工置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的地位,并作了尽可能周详的论述,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约农民致富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农民贫困有三重含义 :一是货币的和实物的收入低、享受的社会福利少 ,即收入贫困 ;二是创造财富和收入的能力差 ,即能力或人力资本的贫困 ;三是获取收入或财富和提高能力的权利和机会少 ,即权利和机会的贫困。这三重意义上的贫困内在联系 ,而且形成恶性循环。从根本上说 ,农民贫困是制度性贫困 ,是不合理的制度决定了农民贫困、制约了农民致富。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费制度、教育制度和政治体制中不合理的成分是导致农民贫困或不能致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化贫困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和主要诱因,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导致农牧民接受教育的低程度,教育公平缺失导致贫困;科学素养传播途径的缺陷弱化了农牧民运用科学、摆脱贫困的能力,科学技术匮乏导致贫困;消极、落后的观念束缚着干部、农牧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精神贫困导致经济贫困;非经济和反积累的消费文化导致扩大再生产投入的不足,畸形消费导致贫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数据,就健康冲击、“能力”投资及其与贫困脆弱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健康冲击会影响个体在消费与能力投资之间的资源配置决策,当个体受到财富约束、面临冲击致使收入下降时,个体会偏重当期消费,能力投资不足;(2)个体层次的健康冲击对个体或家户的劳动所得产生负向影响,对于低收入者,这种影响则更为严重,而在面对社区层次的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3)负的健康冲击会导致个人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负的冲击严重影响个体财富约束使得个体只能偏重当期消费,贫困和低收入人群一旦遇到负的健康冲击,很可能落入贫困陷阱.本文主张采取公共政策以促使个体能够向“能力”投资分配更多的资源,减除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正> 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经济科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国富论》体大思精,既阐述了斯密本人的经济理论和思想,还包含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财政学等。书中的经济思想和政策观点对西欧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我国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的是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古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富论》的经济思想,有些可供我们参考、借鉴和利用,为振兴中华开展经济建设而发挥作用。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廖年生 《兰州学刊》2014,(1):107-112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财富结构变化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现象的基础,通过财富账面数量急剧膨胀使货币符号贬值、改变经济主体对资产收益或财富增值预期使市场供求格局变化、非均衡性财富膨胀增加产品成本等途径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中国财富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急剧膨胀的财富数值追逐有限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结构性通胀。治理通胀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国民公平合法获取财富的能力和机会,减少诱发财富巨变的因素,优化财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