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族生活为叙事主体,讴歌父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表现蒙古族强悍、奔放的草原文化精神,总体上构成了著名蒙古族作家邓一光小说的话语模式.而从叙事艺术上看,邓一光小说广泛融合中外叙事艺术,在继承与发展民族叙事传统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同时积极展开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通过风景描写与穿插英雄故事、神话传说等强化抒情色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采取编年叙事、实行紧张情节与日常生活情节的不断转换与将诗歌引入小说,是邓一光小说继承与弘扬中国民族叙事传统的主要内容.而设置晚辈视角、采用倒叙特别是交错叙述、插入书信体样式,体现了邓一光小说对现代叙事艺术的合理借鉴,并有效地推动了民族叙事传统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早期小说一直以来因艺术上的相对稚拙而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如果耐下心来细加剔除与爬梳,还是可以触摸到其浓郁的"自叙传"色彩、独特的叙事模式和鲜活的叙事语言等鲜明的审美个性。也许,这正是作品在当年得以屡屡刊出,并使沈从文很快成为"多产作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伊万·布宁的<旧金山来的先生>的叙事策略表现为:诗意的形式征服沉闷题材,悬念、伏笔、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音响效果的和谐美,叙事结构的辐射性、发散性和叙事视角的多维性、丰富·陛以及结局的象征意味.该篇小说叙事艺术魅力生成的内在缘由及其深层结构,源于作家独特生活之路及其生命体验、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布宁的"生命地图"及其"童年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作家的文化心理及其心灵选择与艺术气质和谐共振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5.
托卡列娃是现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一颗"常青树".她的小说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笔触细腻地挖掘了同时代人的内心世界.作家善于通过简短的故事反映笔下人物的平凡际遇,以此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叙事语调略带嘲讽,语言幽默、明快.大量借用名言警句及历史宗教典故,艺术地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周兴杰 《学术交流》2005,(10):168-171
"罗生门"在电影与同名小说中都体现出生死善恶交织的悖论性意味.但电影毕竟对小说做了极大改编小说的叙事是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电影的叙事构成一种三元结构模式.造成重大改编的原因,不仅由于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旨趣上迥异的追求,更在于两者历史意识上的差异.这启示我们,改编应尊重原作的价值立场,注重内在精神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又来了,爱情>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晚年代表作.小说选取套层叙事的艺术结构,采取"作品创作"与"情感纠葛"的双重线索,演绎了两个时空的爱情故事,把过去与现在、幻觉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于精巧叙事中形成内外相承的故事情节、回旋咏叹的主题内涵和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使作品全篇具备了诗的层次、结构和意境.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既彰显了莱辛作为"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娴熟的小说创作技巧,也使她开创了"新的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小说的艺术技巧为切入点,意在表明喜剧化情景的预设,心理分析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全知叙事方式的采用是本篇小说艺术独特之处,也是吸引读者的精到之笔。  相似文献   

9.
严静 《社科纵横》2006,21(3):103-104
《伤逝》是“东方伟大的叙事诗”,是鲁迅先生独特艺术才能的杰作。本文试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度、叙事语言、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伤逝》的叙事艺术进行开掘,展现鲁迅先生高超的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李桂奎 《求是学刊》2005,32(1):109-113
中国古代小说的"百年"叙事时间机制不仅来源于人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所操持的"天运"、"气运"等思维方式,而且还受到了"百"以及其约数"108"等神秘数字的定向影响.这种构架在史学基础之上的时间机制蕴含着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从而使得小说文本内部散发出充满空幻感和梦幻感的人文气息.同时,这种时间机制所固有的循环意识还为古代小说营造了天造地设的圆转结构,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付军龙 《学术交流》2007,(8):129-132
隐喻是艺术理论中一个原点性问题,是一个不断被思考与解答的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话题。隐喻研究是人类反观自身、反思自我的一种必然行为。本文以"叙事语言中的隐喻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局限、叙事隐喻的超越,探讨隐喻在文学叙事领域存在的原因,并借助索绪尔语言学对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划分,发掘叙事隐喻中"无法言说之言说"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浅谈《紫颜色》的叙事话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书信体小说<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借助多种叙事话语策略阐释了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无知到自立自强的历程.个人化叙述声音为西丽提供了宣泄的机会,展示了黑人女性"声音"的力量,富有诗意和韵律的美国黑人英语颠覆了标准的叙事语言,体现了黑人女性语言的魅力,自由间接引语反映出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成熟.<紫颜色>的叙事话语改变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边缘地位,成为黑人女性文学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她善于运用时间艺术使然.在她的作品中,时间对于叙事,既是对象,又是手段.她的作品通常取材于美国黑人历史,并通过史实性的陈述与细节描写,构建"对时间的叙事",显现出史诗般的恢弘.同时,通过对"作为叙事的时间"形式的探索,即多变甚至反常的节奏、非线性时序和多角度叙述等技巧的运用,建立极度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虚构的叙事时间.对时间的叙事与作为叙事的时间完美结合造就了莫里森作品中史实与故事辉映的特色,使她登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14.
叙事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李白诗歌中,部分诗作的叙事性非常明显,更不乏有名的叙事之作.李白诗歌的叙事艺术,具有叙事手法多元性、叙事语言多样性、叙事视角多维性、叙事风格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韩传喜 《求是学刊》2015,(3):119-125
美国作家赛珍珠以《大地》等中国题材小说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以"中国小说"为题的授奖演说中,赛珍珠系统论述了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国经验":"为了让平民高兴"的写作观念、"故事的天才之水"的叙事风格、"人物高于一切"的形象塑造。这些"中国经验"构成了赛珍珠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与艺术储备,并在作品中以多种审美样态呈现出来。赛珍珠的"中国经验"与莫言等中国本土作家的"中国经验"同中有异,互为参照,相映成趣,共同成就了中国小说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8,23(6):105-106
余华的小说叙事以其超凡脱俗的先锋叙事完成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裸露与颠覆.小说从虚构入手,以心理现实为基础,构建起了一个荒诞、混乱、陌生的幻觉世界;并以偶然性作为叙事的基本链条,形成其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通过个性化叙事语言,尤其是比喻手法的使用来呈现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感知;而这些叙事特点既来自于作家独特的创作观,也与中西方作家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7):106-108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一九八四》预见性地揭露了权力所有者维持其统治的残酷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丑恶的极权主义世界。这部小说细致描述了其中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以此来揭示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小说其独有的语言特征,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的语言被西方文学界所广泛认可,并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反讽艺术效果。因此,本文着重从小说《一九八四》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色来阐释,以期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南亚研究》2008,(2):80-84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二十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塔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元明清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大规模渗透.其渗透不仅催生了宋代话本体传奇和元明中篇传奇小说这两个小说史上的新品种,而且,经由话本体传奇和中篇传奇小说的影响,文言小说的风貌在总体上与唐代的辞章化传奇大为不同,明代的"剪灯二话",清代的<聊斋志异>等,其艺术趣味和表达方式都留有深受濡染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