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晋海学 《晋阳学刊》2011,(3):131-134
王蒙的《夜的眼》、《布礼》等现代派小说的出现是198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们准确地表达了当代人们对环境及自身存在状况的感知。尽管这些小说的写实要素还很浓重,但它们的传达却依靠了小说中人的意识、人的感觉与体验等主观要素。在回忆过去的历程中,寻找自我与反省历史并驾齐驱,使人们从中体验到了命运的荒诞;在感知新时代的变化时,希望与负担共存,使人们体验到了"明"与"暗"、"希望"与"积滞"的交织。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并不是一种要素片面发展或者若干要素简单合成的结果,而是主体创新个性因素和创新社会因素内在有机整合发展的结果。然而,在影响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有些因素对创新能力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有些因素对人的创新能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即使是同一个因素在有些条件下起着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下却起着消极作用。在同一个创新过程中,某些因素并不总是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创新活动和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那么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各个因素究竟是按照什么样的机制促成创新能力的整合发展?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这不"是一个话语标记,它是表现说话人对讲话的对象以及所讲内容的态度与主观倾向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从"这不是"这种反问句逐渐省略而来的,在语用中有衔接篇章、引起注意、加强语气、标记时间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一直受到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关注。不论是阿伦特极权主义语境中的公共领域,还是哈贝马斯民主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后续研究者对公共领域的探讨,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者说"‘国家与社会’的消极互动"之逻辑预设上展开的。但实际上,"‘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或"‘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之逻辑预设同样存在可能;基于这种逻辑预设,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公共领域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它同时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域、社会对国家的管理域、国家自我管理域以及社会自我管理域相联系,发挥着社会管理功能。公共领域的建构必须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方向着手;外部要素包括制度与媒体,内部要素包括公众、公共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甲骨卜辞不具备审美要素。然而,常规中总有特例,对殷商某些特定的祭祀而言,一方面固然是一种巫术存在,但同时也包含着向艺术生成的要素。在一定意义上,某些殷商的祭祀仪式实际是一种所谓"戏礼"的前戏剧形态。在这些"戏礼"中,戏剧所必需的角色扮演、叙事情节、人物对话、故事冲突等诸多要素开始萌芽,具有了后世戏剧的意味。虽然这些要素并非艺术的自觉创造,但却在无意中使原始的巫术仪式上升至戏剧艺术的审美层面。  相似文献   

6.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人与自然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相互生成。当我们讨论生态问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讨论的是社会属性的人与被人类活动打上了社会关系烙印的第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认为的"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外在"主奴式"包含关系。脱离人与自然的内在生成联系以及人与人的现实整体社会关系,孤立而空洞地争论"人的主体优先"和"自然价值至上"的人与自然问题,将永远无法找到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7.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七中,笔者仅就"以思想求行动的精神"这一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人作为人存在,必须追求意义,符号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理解意义的必需工具。但是,符号表意有个内在悖论:符号的某些部分在场,某些部分不在场,意义就是在从在场出发企及不在场的过程中发生。由此产生了符号表意过程的若干悖论。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不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任何理解都是一个理解。从"常识"看来,这些说法都似乎奇怪;仔细做符号过程分析,才可以看到,这些悖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八中,笔者仅就"以自主求成功的精神"这一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十中,笔者仅就"以严细求作风的精神"这一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十一中,笔者仅就以拼搏求进取的精神"这一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一次排列、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六中,笔者仅就"以学习求进步的精神"这一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自身的品质、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需要认真研究。在《话说大庆精神》之九中,笔者仅就"以自主求成功的精神"这一专题的下半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人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生存的,实践改造和发展着人的自然属性,生成和发展着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实践因此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并没有消除人的自然属性,而是改变了自然属性.合理的社会制度不是压制、扼杀人的生物性需要,而是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这种需要,并不断提高这种需要的质量和水平;“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人的本质的不是生物学上的类,而是社会关系,即使是人的类本性,也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再塑造;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又生成于人的活动中.社会关系并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人只有通过创造生命价值的活动时间,才能获得“价值生命”,只有通过占有自由时间,才能获得自由个性,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取决于大庆精神的要素以及要素自身的品质、要素的一次排列、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的整体效应等因素。这些要素的内涵丰富,特点鲜明,需要认真研究。笔者仅就"以敬业求爱国精神"、"以实践求真知的精神"两个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明的起源是以人类社会某些整体结构功能的生成转换为标志的。社会体制是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契合点。社会体制生成与转换的初始动因是自然的压力和挑战、人类求生存的愿望与动机以及间接性社会关系的形成。社会体制生成转换的理性前提是人的选择与适应,是社会分工从偶然向必然的过渡,是人创造与模仿行为的结果。社会体制生成与转换的客观契机与人的需要的层次和局限性相关,与群体的不断分化与整合过程相关,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过程相关。一个社会之所以和谐,表面看是权力、经济、交换的力量,然而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则是社会体制在生成转换过程中聚集释放出的能量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周易》开始,"观"即成为中国古典哲学中主体与对象发生关系的基本方式。"贞观"这个命题其实为《周易》哲学重视"观"的方式提供了哲学依据。这种由"观"而来的主体行为主要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存在论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直接被给予性的信仰。通过这种"观",古人从被直接给予的天地精神那里得到的不是知识的可靠性,而是生存的可靠性。在这种"观"的建构中,"观"卦中的"观生"主要还是一种经验性的道德践履;然而《易传》中的"观象"则具有了深刻的形而上的内涵,这种"观"由效法天地而成为天人相合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周易》中,"观"不仅是人以理性之光照亮天地,更是人自然地处于天地澄明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其目标必须契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通过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这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均衡,这需要明确政府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二是实现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均衡,这既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妄,又要正确确立人类的生态位,同时还应将生态建设与管理并举;四是实现区域之间发展利益的均衡,这就要求在反哺机制的架构、区域发展制度的供给以及制度的"厚度"与"薄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个体能力结构可分为心理能力(智商)、体质能力和情绪能力(情商),它们都是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及现实表明,个体成功的诸要素中,"情商"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大学生总体上看是出类拔萃的,其中不少是高"智商"者,但他们之中有些人的"情商"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在提高他们"智商"的同时,必须注意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情商"。  相似文献   

20.
秦晓 《理论界》2009,(11):43-46
定量因素是表明行为对法益的侵害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量的规定性。定量判断在犯罪成立判断过程中处于一个独立的阶段,即定量因素是犯罪构成中一个独立的构成要件(定量要件),而不是依附于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素。为了使定量因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应在传统四要件之后加上定量要件,形成"传统四要件+定量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