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间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中亚五国成为中国周边“战略伙伴集群”。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时、度、效”,根据不同时期中亚国家政党政治发展、政治转型特点和趋势,积极调整与中亚国家主要政党间关系,在打击“三股势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等问题上凝聚共识,互利共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本质特征,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国家间总体外交的“排头兵”角色。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历史契机下,中国同中亚国家间的政党外交必将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为深化国家间政治互信和全方位互利合作提供全方位指引,推进中国一中亚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和特征的总括。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模式,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政策选择的重要一环.从多边外交的实践看,中国的多边外交已形成了政府外交、议会外交、政党外交、军队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多种形式.从多边外交的未来发展来看,发展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在于可以使中国以积极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政党外交是政党政治在国际事务中的延伸,政党政治的活跃又大大推动了政党外交的深入发展。政党外交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政党外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了大量的专著、论文。在政党外交的基础理论、政党外交的历史实践与理论创新、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以及重点人物对政党外交的贡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今后政党外交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政党外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党政治的普及,政党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的广泛认同。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党发展的自身逻辑、不同时期的不同身份、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宽广胸怀、国家总体外交策略等是影响中国政党外交的主要变量。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与宽广胸怀在政党外交,特别是在政党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 ,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一国外交的影响加强。利益集团介入国家外交决策日增 ;而政党在战后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也对国家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政党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倾向和观点构成了美国外交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中国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首脑外交也随之活跃起来。本文运用描述性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可获得的数据,探讨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所呈现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首脑互访在历史频数分布、地区分布和国家分布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在数量上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亚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点,欧洲(特别是西欧)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首脑互访稳步增长。总体来看,邓小平时期中国的首脑外交得到了恢复并初步显现出全方位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金融外交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保护其海外利益的重要工具,中国近年来加强了金融外交,特别是周边金融外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新兴大国,中国怎样在国际经济高度一体化,美元一枝独秀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中保护国家利益就成为目前金融外交的核心问题。云南特殊的地缘优势使昆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了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际金融的政治学角度分析,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怎样通过金融聚集,辐射,促使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形成高度依赖,从而破解地区大国领导难题,助力于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以及大周边战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