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属性话语范畴的三维向度学术发展研究,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而下”实践应用发展方向的“为什么话语”新体系构建学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而上”理论发展方向的辞学理论研究,以及属性话语对应关系范畴内的创新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等三个维度.开展这三维向度学术发展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科学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眼于实践性、民族化和时代性这三个基本维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立足实践发展、突出民族特色、展现时代精神的基本原则,通过变革话语内容、转换言说方式及拓宽话语领域等基本路径来建构新的话语体系,从而提高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入手,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模式,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多元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与非常规(乃至超常规)属性话语及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属性话语运用的拓展,是进行话语研究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的有效路径.它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哲学思维方法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基本建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正在发展之中,如何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更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为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必要对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进行创新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效表达形式,是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挑战的话语体系。将这一话语体系合理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局面,增强教育主体的认同感,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发挥教育环境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陈立旭 《河北学刊》2003,23(5):5-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新的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基石、理论内涵、集中概括、落脚点、灵魂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内涵中,对思想路线的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对治国方略的理论创新、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相互联系、渗透、贯通,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结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加深了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因而具备指导人们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属性与非常规(乃至超常规)属性话语及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属性话语运用的拓展,是进行话语研究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创新的有效路径。它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哲学思维方法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逻辑常规属性与边缘属性及其运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边缘属性运用具有思维创新、功能拓展、运用广泛的特点,它不仅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哲学思维方法的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2.
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终端,是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节点和平台的另一种常规存在形式。它具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运行功能,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发展,并与话语作为教育研究节点和平台构成话语载体论的载体运行功能。把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终端,可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服务,对步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推动作用,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在场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回答,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之所在.它既高度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进"做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从潜在课程的角度,全面阐述六个"为什么"对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中国马克思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必须将"中国马克思学"纳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畴,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必须符合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并立足中国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与国际形势的判断是邓小平同志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生成语境.邓小平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问题聚焦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战略话语、中心话语、动力话语以及环境话语.邓小平同志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主题、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突出话语的人民性意蕴这三个方面出发,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讲话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今天,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胡馨月 《河北学刊》2013,33(1):133-136
从整体上打造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就是不仅仅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作为"理论的"、"学术的"话语体系来构建,还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出发,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来回应当代中国实践的需求、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话语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是从整体上打造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整体上打造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的重要课题,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根本的保障作用,对于在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建设等有效路径,积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本土的文化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为主线、其他理论阐释为副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革命话语形态出现,凸显了文艺的阶级性、战斗性,形成了革命的文艺观和文艺服从政治的功能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以治理话语形态出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主义属性和党的文化领导权,建构起人民性的内涵。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整体形态看,革命话语形态和治理话语形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生发于审美政治的问题域,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活动的结合,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政治实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探析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理论感染因素、主体源动因素、主体能动因素、外部推动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