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书清 《决策探索》2014,(16):18-19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求,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2014年1月1日,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当前形势下,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养殖综合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2-13
在党的十八大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热点之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究竟怎样才能使生态文明与现代城市建设相得益彰?怎样突破资源节约与传统城市建设的隔膜?又怎样将生态集约的生活方式融入居民生活?对于这些问题,2007年开始建设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经过5年多的建设已经积累了10大经验,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节约箴言     
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止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  相似文献   

4.
陈曙莲 《决策探索》2008,(12):13-15
一、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河南任重道远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来,河南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节能、节水、节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及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5.
杨列勋  纪军  张金锁 《管理学报》2008,5(5):625-626
西部是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地和战略接续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中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西部大开发伊始,即把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重点支持西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焦焕成 《决策探索》2014,(14):27-2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我国,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相对短缺,然而能源浪费却相当严重。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的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的高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着重从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和动力设备控制系统三个方面对建筑电气节能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节能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21世纪中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湖南     
《领导决策信息》2008,(6):19-19
以富民强省为主题,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提升"三化",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这种依靠高消耗取得增长的经济模式的重大缺陷已经暴露无遗,同时这也就是我们节约的巨大潜力所在。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领域,就不在消费领域而在生产领域,主要不是生活用品,而是能源资源,生活领域的节约也是以能源资源的节约为主。因此可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季昆森 《决策》2004,(7):42-43
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到2006年在1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问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苑鲁 《决策导刊》2007,(12):9-10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能源发展前景。本文利用西藏能源消费相关数据,围绕能源生产、能源储量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对西藏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考察,针对西藏特殊的能源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这便于人们认识西藏的能源情况,也为推进西藏能源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05,(9):77-80
我国首次发布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完善能源计量法规和标准;中国将建立国家水权制度;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将修改;中国军队开展资源节约工作;八大行业能耗超出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需要系统的能源战略;节约型产品消费大有可为;科学施肥节约煤;《饭店业节能81条》出台;钢铁业重点推广节能技术;节水型社会试点县节水经验。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开发程度,降低成本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协整理论,检验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1978~2011年中国能源供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晋黔浙三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农家能源消费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在气候环境恶化和国际减碳目标的压力下,长期被忽视的农村能源消费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非商品能源过渡到商品能源,农家能源需求正在成为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收入水平和地区能源禀赋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是影响农户能源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农家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而现有国家层面的节能减排政策忽视了农户收入水平和地区能源禀赋差异可能是导致其在农村推广效果不佳的根源。本文基于对晋黔浙三省农家能源消费现状、消费行为以及能源干预政策效果的调查,为国家农村能源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和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策,主张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今中国,冗员才是最大的浪费。试想若官员只有如今的半数,则各级政府大楼或可少盖一半,地皮、建材、人工、能源、日常维护费用等就一概节约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件大好事,但不应仅限于节约经济资源,理当标本兼治。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1941年11月,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人…  相似文献   

19.
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 1966年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企业工作十多年.1989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学习. 长期从事能源开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历任国家经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国土地区司司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参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