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军 《回族研究》2005,(1):35-41
"回回"作为族名始见于<黑鞑事略>,而不是<梦溪笔谈>,是出自回纥或回鹘在汉语中的音转.开始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含义比较复杂.宋元之际,渐用作对各族穆斯林的他称.当各族穆斯林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之后,回回即成为该民族的族名.  相似文献   

2.
渤海建国史由于受到新罗、日本等史料的影响,造成两<唐书>中<渤海传>与<靺鞨传>的矛盾记述,并造成了渤海建国史研究中"依附"说、"白山"说以及"叛乱"说等误区.本文重新审读靺鞨族史、契丹族史与渤海建国史,指出日本史料,尤其是新罗史料之误导,使渤海史研究走出误区,还渤海建国史以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湟中郡县     
汉武帝时开湟中地后,在武、昭、宣三朝陆续设县置郡。据《汉书·地理志》载: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至神爵时,有县十三,即:允吾、浩门、令居、枝阳、金诚、榆中、桴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汉志对上述诸县,只注明破羌、允街于宣帝神爵二年置。据《水经注》:武帝元鼎二年(前115)置令居,神爵二年(前60)置河关和破羌县,关于临羌,只云“元封元年以封孙都为侯国”,未言置县时间。又查  相似文献   

4.
何谓"纳钵"?"纳钵"究竟为何种语言?其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早被已故的辽金史的专家傅乐焕先生在<辽史丛考>一书中作了十分准确的回答."冒离纳钵"是金朝初年皇帝的春猎之所,在<金史><许亢宗奉史行程录>等书中均有记载.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地名几乎被治<金史>研究者们所忽略,本文主要是从实地调查的角度,对"冒离纳钵"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考证,提出"冒离纳钵"即今日哈尔滨市郊区的莫力街古城.  相似文献   

5.
<一个中国的村庄>是杨懋春先生撰写的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它和<江村经济>、<金翼>等在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这个村庄的多次重访,既是一种对中国人类学不远历史的追忆,更是新老人类学者间(当然还包括村民)的一种跨时空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6.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民族研究》2005,(6):60-68
<史记>中所见"胡"与"匈奴"两种称谓,其含义是有明显差别的.战国时匈奴及北亚草原各游牧部落,大多以"胡"为名."胡"的称谓泛指或分指"诸胡","匈奴"的称谓则专指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在政治上统一了北亚草原,汉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胡"与"匈奴"两种称谓频繁互换,出现了严重的混淆."匈奴"的称谓既指匈奴,也指汉朝北境"诸胡".而<史记>以"匈奴"指代战国"诸胡"的做法,正是司马迁用汉人观念解释旧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位于乌江下游酉阳冉土司,至宋以来,历代统治该地,迨至元,始封冉氏第9世冉载朝为土司,至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廷对酉阳实行“改土归流”之策,结束了酉阳冉土司的统治.其间,酉阳冉氏土官、土司传24世28人,历时607年,其中土司制度在酉阳存在了415年.酉阳历代土司为了壮大自身力量,对辖区内经济发展尤为重视,对农业、手工业、采矿业、交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辖区经济发展颇有起色.酉阳冉氏土司对乌江流域下游的开发不仅使其自身力量得以加强,日益坐大,而且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到<问难"族群">一文,其中多处针对笔者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评议和"指正",应该算是对笔者几篇文章的一个回应,这是令人高兴的.然而,仔细读后,又颇为失望,"问难"一文所质疑的着眼点并未涉及笔者文章的实质内容,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评论外,但凡触及具体问题不是对笔者原文的"误读"(或"未读")就是"误批".惟一令人感到需要回应的问题,是"问难"作者针对笔者文章中质疑"马克思主义族群理论"说而提出的新论断.为此,笔者决定就"问难"一文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9.
<流沙河诗集>是诗人流沙河的代表作,辑录了流沙河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艺术特点.他的诗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空间感兼具、古典的韵味与民歌的情调杂糅、深邃的哲理韵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融和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志玖教授(1915-2002),回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对元代回族史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成果卓著,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他为人正直坚毅,一生求知好学,诲人不倦,奖掖后进;对母族赤诚敬重,鼎力支持回族期刊,推动回族史学科建设,尽到了一个回族学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11.
"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概括,对演变至今的中国历史及其多民族结构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认识框架.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族群文化等方面来看,其值得论证、展开的地方还很多.理论上讲,"一体"有待界说;现实当中,"多元"尚不平衡;而从腹地到边疆、从大陆到海岛,各相互有别的诸"元"差异,也还需要深入分析和研讨.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治理传统,从"边疆"和"腹地"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对照试作论述,对多元之"元"及其所体现的不同之"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乡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传承过程中,呈现出它的变异特征,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吟诵讲述变异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 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小经文是以阿拉伯字母来记述东乡语的文字,"拜提"是诗歌之意.东乡语小经文的"拜提"有它产生、发展、消亡、濒危的自身规律,研究它的这种轨迹和它的主要作品<哈散与候赛尼>、<战黑娜姆>、<矣利夫>、<和者阿姑>、<葡萄蛾儿>、<诗司乃比>、<来拉尕黑>所表现的文化意蕴,对我们思考"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工程,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雪球>一书在汉民族研究的方法论上有许多突破,但<雪球>在"族群"理论运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国内"族群"理论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该书在"族群"理论的运用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元代西藏“止贡之变”及相关问题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藏历第5饶迥金虎年),萨迦(sa-skya,《元史》作萨斯迦)地方势力和元朝廷所派蒙古军队,攻破扰乱地方的止贡派(vbri-gung-pa,《元史》作必里公或迷儿军)政教势力的大本营,烧毁其根本道场止贡替寺(vbri-gung-thil,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孔地方),杀死僧人一万余名,成为元朝西藏地方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藏史称此次事件为“vbri-gung-gling-log”(止贡之变,或止贡寺之变)。  相似文献   

15.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对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如何践履诚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闪光思想.然而,<周易>中的"诚信"思想却又呈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那段沧桑的日子里做了许多事.1935年夏天,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一同前往广西大瑶山研究瑶民生活,到冬天,在山里遭遇不幸,王同惠未获生还,费孝通负伤,在广州治疗之后,1936年夏天借养病之机在家乡调研.该年秋天,费孝通把所获材料带到英国,在马林诺斯基的指导下,完成了其名作<江村经济>.1938年,费孝通取道西贡进入云南,得到中英庚款资助,在该地开始研究工作,在"魁阁"创办社会学工作站,致力于"类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吗?     
“云南”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云南通志》载:“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祥云县志》亦载;“汉元狩元年,彩云现于白崖,遂置云南县。”二是见《辞海》注:“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在历史上,《史记》和《汉书》称云南境域为“西南夷”。《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称为“南中”。汉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置云南县(今祥云县云  相似文献   

18.
刘戈 《民族研究》2005,(6):69-72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ägän"、"ygän"、"yigän",均译作"甥".他还把yägän 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ägä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ägän-im taγaya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2002年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全部论文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刊论文著者利用科技文献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二百多年来,国外学者对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自身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在诸如史诗资料的发掘及有关<格萨尔>的主题、产生年代等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开掘,并对我国<格萨尔>早期史诗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二百多年来对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学术传统和特点,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化史诗<格萨尔>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