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经历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建国后到“文革”前的第一阶段 ,北京的儿童文学初步发展。“文革” 10年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荒芜期。新时期以来 ,北京儿童文学进入了繁荣期。本文试以当代北京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为线索 ,描述它在各个阶段的形态、特色和成因  相似文献   

2.
两个大都市     
王安忆 《东西南北》2008,(10):67-67
北京的感性里面还是有皇城根儿的威严,上海的精打细算里却不乏平易近人上海和北京的区别首先在于小和大。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就是让人领略辽阔的,它让人领略大的含义。它传达"大"的意境是以大见大的手法,坦荡和直接,它就是圈下泱泱然一片空旷,是坦言相告而不是暗示提醒。它的"大"还以正和直来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 在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集镇以它特有的强大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随着集镇在整个城乡网络中地位的加强,它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探索北京远郊集镇的发展特点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人口合理分布、避免郊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分地向市区集中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对北京远郊除燕山区以外的十个区县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发展中的北京远郊集镇的可喜变  相似文献   

4.
北京作为当代中国的首都,有它特殊的地位.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它独具的特色. 北京作为发展中的现代大城市,在国际交往中日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引起全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这种形势向我们提出,北京应当有一部全面、系统而又科学地展现它历史面貌的大型学术专著.因此,北京社会科学院 (原称所) 于1978年8月创建之初,即设立了历史研究室 (现改称所),提出了研究和编写北京历史的问题.算起来,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 当时,我们的主客观条件都比较差,要编写《北京通史》并非轻而易举.过去的北京地方文献不少,但大多是传统方志的体例.如何突破方志的框框,用现代科学方法,再现北京历史发展的客观面貌,从中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从资料、理论、方法、队伍,乃至于物质条件等方面逐步积累和准备.经过十年的努力,《北京通史》十卷编写构架的具体方案,在学术顾问、特约编审会议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审议和确认.目前,有两卷书稿已经付梓,其它各卷也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完稿.  相似文献   

5.
总部金融作为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区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北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北京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当前,进一步增强北京总部金融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拓展和提升北京总部金融的创新功能,使其更好地满足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北京总部金融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形式都颇具稳定性的京味小说,80年代中期以前很以它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审美艺术范型在京城乃至全国红火了一阵子。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转型期,它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虽说基本遵循着“有头有尾地讲述一个北京人的故事”模式的...  相似文献   

7.
读《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张宁京味儿是地方语言中最具特色的,它的生动、鲜活、简洁、明快,它的谦恭、潇洒,它的嘣响溜脆、海聊猛侃,都溶入了北京人的语言中,并影响着各地的方言。如今,哪个北京以外的人不懂“侃”、“倒爷”、“发”、“撮”、“大款”、”...  相似文献   

8.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9.
北京医疗基本保险制度 ,具有强制性、有限性、垄断性和倾斜性等显著特征 ,是一种在较低水平运行的“基本”保险 ;在北京抗击“非典”的第一至第三阶段 ,对已经参保的健康群体没有发挥作用。它需要解决如何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现“预防为主”方针和提高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的问题。其发展方向应是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数字地图是 2 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地图 ,它在信息量的包含、深层空间关系揭示、动态过程表现等方面 ,大大优于传统纸面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在迅速发展。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始 ,新型数字化地图将在北京历史地理研究、旧城改造、环境管理、文化建设、宣传北京等方面 ,成为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潘桐 《社会》2022,42(3):92-124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传统艺术走上了与西方艺术不同的现代性建构道路。通过对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前筹备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京剧现代转型的机制、特点与得失。从以齐如山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对梅兰芳与京剧的改造中可见,近代中国传统艺术探索出了一条以新知识分子为参与主体,以“中西结合、古今共用”的艺术理论为革新理念,以推动艺术成为跨越阶级和国家的大众时尚为革新目的,以“救亡图存、发扬国光”为最高理想的转型道路,由此在“为艺术而艺术”与“为社会而艺术”之间找到了现实平衡,成为了兼具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大众时尚。因此,梳理和分析近代京剧的改革史可以为当下探寻“文化自觉”的方向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2.
活跃于清初顺治时代京城诗坛,被称为“京师三大家”的王铎、薛所蕴、刘正宗三位诗人,对清初京城后进的金台诗人群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顺治末年至康熙初期的“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新兴金台诗人,多有受其教诲与提携者.  相似文献   

13.
杨琥 《北京社会科学》2004,5(4):121-126
本文从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说明蔡出长北大并非孙中山“支持”和“指派” ,而是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及北京大学特定的时间、环境、条件及蔡本人“教育救国”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28年北平特别市成立时,小学教育百废待兴。为普及义务教育,北平市政府在整顿公私立小学的同时,大力兴办短期小学及简易小学,实行二部制教学,以救济失学儿童;改善小学教职员的待遇,加强教职员的检定和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从小学课程设置上来看,最为显著的是在各小学校全面设置党义课,并十分注重学生的训育管理。通过以上实践,北平市小学教育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昆腔传入北京的时间问题 ,各家戏剧史著向无定说。本文据对明代有关文献的分析 ,提出昆腔至迟在嘉靖初传入北京的看法 ,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这一戏剧史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的外力入侵使北京与上海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作为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座城市 ,北京和上海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性、思想性特征使两城市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连续不断的互动。城市间的互动不仅对维新运动产生影响 ,而且也推动了北京与上海的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19-20世纪之交,在清政府和一些热心人士的推动下,北京社会教育通过近代报刊、宣讲所、阅报处、简易识字学塾、半日学堂、夜学堂、戏曲等途径逐渐开展起来。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北京普通民众的识字机会,激发了北京市民的爱国热情,而且对净化当时北京地区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时期种类繁多的社会调查中,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体所进行的一批社会调查迄今为止尚未在学界引起多少注意。本文首次对这批燕大调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着重指出,这批调查诞生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刚刚传入中国之际,真切地反映了这些学科扎根于中国的过程,从而构成了中国早期社会学本土化实践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近代北京司法在建设初始即成为全国的典范,其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缩影.从三级审检体系、虚三级审检体系、虚二级法院体系到一级法院体系,近代北京司法体系的发展跌宕起伏,更迭频繁.其背后的造因,除了经费和人才这两大硬性条件的限制外,更重要的是民意代表机关缺位,导致相关法律权威性不高,以及全国性法律调查阙如,造成司法体系无法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