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方各界学者有不少观点对世界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未来持悲观情绪。他们认为,造成危机根源的贫富差距及不平等没有消除,虚拟经济的疯狂还将继续,未来危机仍将爆发;资本主义的衰退不可避免;资本主义与西方民主的冲突不可调和;资本主义的未来不容乐观。持此观点的不仅有左翼学者,更有资本主义忠实的实业家、银行家等。通过西方各界学者对资本主义未来堪忧的预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立足于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固有矛盾的日益激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一步瓦解,政治、经济、社会危机重重,社会动荡,局势不稳.西方许多知识分子在这种形势下,对现状不满,对前途忧虑.可是他们找不到社会动乱的根源,看不到世界人民的力量和革命、进步的因素,不承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给世界带来光明美好的未来.在他们看来,人类相互敌对,生活空虚无聊,世界充满了黑暗,眼前一片茫茫.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一伟大的世界历史进程才刚刚开头,而且它的发展是长期的和曲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也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看到自己必将灭亡的命运。因此,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一直没有忘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当前,西方的“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即十六世纪正是世界经济关系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商品经济按照自己发展的规律,已开始萌发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又尚在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中国的商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半个世纪以来名满国内外,他的著作被译成10余种语言,销售量达数百万份。苏联经济学家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现为《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对苏联经济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著作亦深受欢迎。他们两人都曾从政,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们相识近1/4个世纪。为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了解,为把两者之间“辛酸痛苦的过去”变为“较美好的未来”,他们在1987年有计划地进行了约10天的交谈,并于1988年将交谈成果用英、俄文分别在美、苏同时发表,书名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共存》。由于知识渊博,头脑较清醒,对世界和人类前途非常关注,他们两人都较能不囿于成见和各自社会制度的狭隘利益,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以及两者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以此为参考发展马克思主义。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是我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经济全球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二元一体”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的反映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二元一体”的发展和深化 ,则表明了经济全球化本质的内涵。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角度透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可以认为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资本主义不甚发展条件下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这使日本社会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后仍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在西方资本主义压力面前,一部分资产阶级化了的中下级武士成为维新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迫切要求维护日本的民族独立;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继承了封建武士以崇尚杀伐征战、穷兵黩武为荣的传统,鼓吹以武力为立国的基础,梦想征服世界.因此,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侵略和扩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是中共早期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研究的代表。他从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与世界历史观为指导,精辟地论析了资本主义国际化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国际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实现、资本主义国际化与近代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从资本主义国际性认识资本主义等问题。这些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看来,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世界历史进程。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代性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开放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现代文化的兴起,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马克思又深刻指出现代性和世界历史是一柄"双刃剑",会进一步促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经济危机和结构失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世界历史和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性蕴含着内在超越资本主义的利器,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道路的当代实践更是充分证明了这种超越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战后英国出现了法团主义这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法团主义的产生无疑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发展到高峰。但凯恩斯主义和法团主义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弊端逐步暴露,英国保守党右翼要求转向自由资本主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经过60年代的鲍威尔主义和70年代的意识形态反思,保守党最终选择了以减少国家干预为核心内容的撒切尔主义。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创造性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旨趣,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和当代生态政治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践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构成学说力求从工人阶级的视角读解资本主义发展全程,宣称工人阶级斗争是引领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本体力量。工人阶级不断通过自身的转型,从专业工人,到群众工人、社会工人,推动着资本主义历经自由资本主义、计划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这一独特的历史阶段论恰恰是哈特、奈格里帝国与大众逻辑的理论前提,有必要加以考察以反思批判当代西方左派的“帝国”话语以及全球化时代的革命主体学说。  相似文献   

14.
以斯威齐和保罗@巴兰为代表的激进依附论者,继承并且发扬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并且通过视角的转换,在对全球化--也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边缘国家"不发达"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成果.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分析他们的学说,同时也加深我们对全球化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基督教社会主义学者,R.H.托尼从对基督教社会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对资本主义"贪婪社会"的批判出发,提出了"伙伴关系"、"功能性社会"等平等思想和建设民主经济和推广文化教育等平等措施。尽管托尼的平等思想中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对20世纪英国的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征.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首先必须弄清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辩证地看待,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齐美尔将形式、艺术和审美,以及现代性体验联系起来。艺术形式是齐美尔艺术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也是齐美尔审美救赎思想在艺术中的表现。齐美尔从表现主义艺术家那里敏锐地发现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虽然表现主义艺术表面上看起来支离破碎,然而在碎片之下却隐藏着对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章士钊在比较工业国与农业国、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区别后,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开出了“以农立国”(简称“农国论”)的救治药方。“农国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和都市化持抗拒和排斥态度,集中表达了其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鄙弃和对中国农业文明的怀念,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带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几百年,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目前学界已有共识,即从形成阶段的资本主义到自由资本主义再到垄断资本主义。但是,对于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学界大部分人思想陈旧,墨守成规,拘泥于一百年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旧理论,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而非垄断资本主义。只有认清这个新阶段,才能深刻体会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关帝国主义在全球的霸权统治正受到挑战,但他仍然借助其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试图统摄全球,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列强剥削、掠夺着亚非拉地区,但他们内部又因分赃不均而时常爆发冲突。在美国垄断统治的重压下,国际资本主义规则和美元被赋予了绝对权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加剧了美国的全球垄断。基于此,一些人提出了跨国资产阶级理论,但其实质与“超帝国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工人运动、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对帝国主义的全球统治造成了威胁,亚非地区人民的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冲击着帝国主义特权。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崛起以及围绕新兴经济的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瓦解美帝国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垄断,从而使其霸权统治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