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社会的最终建成不仅要依靠宪政体制自身的完善和改革,还必须注重非正式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改良与完善,努力发挥非正式制度对宪政建设的积极作用,使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在宪政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和谐,使宪法、法律这种正式制度约束达到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文明的全新概念,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政治文明为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促进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系统的均衡,要求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根基在于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宪政维持均衡的政治系统,推动实现政治和谐,奠定了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宪政有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宪政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维持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社会主义宪政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有一整套的宪政制度安排.如环境保护制度、顺畅的社会流动制度、合理的利益协调与分配制度、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宽容与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制度等.我国宪政建设的目标是生态宪政建设、人本宪政建设、和谐宪政建设.生态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人本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人的和谐问题,和谐宪政建设是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宪政建设,最后达到的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民族宗教问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以爱国主义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宪政和社会主义共生、兼容.社会主义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形态,蕴涵人权、自由、民主和法治等价值理念,以依法治国和宪法制度为"纲",以人民主权和人权自由为"本".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体系发端、根植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构筑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政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我国宪政建设应在宪政观念、宪政制度和宪政实践三重路径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丁剑 《江汉论坛》2007,1(10):14-16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我们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潘玉香 《理论界》2007,(9):29-30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都具有文化属性,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的精神支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瑞典社会民主党在建设福利国家的过程中,在实现社会和谐方面曾取得巨大成就,达到了类似于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虽然其在价值理念、制度环境和社会目标等方面都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经验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制度保障、精神支撑以及思想基础,这两者内在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在此试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多维度全面反思与深刻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契约宪政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宪政是近现代社会的根本政治法律制度,是限制政府权力,确保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基本制度安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事业中,宪政之治作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宪政契约,成为确立公民与政府之间和谐关系的总契约,同时也成为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秩序的最为根本的契约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葛晨虹 《河北学刊》2005,25(4):90-9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延斌 《河北学刊》2005,25(4):92-9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7.
郭志民 《河北学刊》2005,25(4):95-9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管理的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是财政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通过制定和实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财政对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建宁 《学术研究》2006,(11):32-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本文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文强调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宪政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诸多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宪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展开和深化应当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