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潮汕籍新马作家最早最集中地涉笔于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和南洋华族拓荒创业的历史题材 ,成功呈现了粤闽华人的双重家国意识 ,其中包含的历史意识既有着潮汕本土文化的延续性 ,又有着潮汕海外文化的开放性 ,从而表明了潮汕文化作为一种“内核边缘文化”所拥有的历史存在的自主性、丰富性。潮汕籍新马作家的创作在南洋华族历史的深广延伸中所留下的“历史和民族”、“历史和人”的诸多思考 ,也让人感受到了民族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而又适时更新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战后国际局势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5年新加坡独立 ,鉴于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东西方冷战的制约 ,新加坡采取了追求认同东南亚、认同马来亚、迅速“脱华”的政策。华语虽是新加坡多数民族———华族的母语过 ,但新国家领导人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考虑 ,未将华语定为国语 ,华文华语的使用价值每况愈下。 2 0世纪 90年代后 ,国家重新重视华文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 ,提高母语教育水平 ,但华族的母语教育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燕行录》的考察可见,明清易代后,朝鲜在“中国中心主义”的概念上主观地将“中华”与“满清”分离,在政治上视满清灭明为“夷狄攘中国”而继续认同前明旧制为正统;在文化上固守先王法服,视清国为“蛮貊之邦”而不无鄙夷.这其中既不乏遵奉正统的高傲正义感,又存对明亡的惋惜与对清兴的无奈,甚至还有着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略带矛盾的历史正义现.透过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朝鲜燕行使者在中国的游历观感,不难发现朝鲜精英在文化与政治认同上的矛盾、复杂心理.朝鲜政治归属上的失落加深了其在文化上对胡风满俗的成见,而文化上的鄙夷又导致了他们与满清“蛮貊政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韩国中产阶级与威权政府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立 《学术界》2006,(5):282-291
韩国中产阶级的生长、发育,不仅是威权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催生物,而且其发展又与社会政治文化民主运动紧密联系,并对威权政府转型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随着韩国后威权政府时期到来,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推行使中产阶级感到了“地位恐慌“以及经济政治上的焦虑和矛盾,但富裕了的中产阶级的专业化、官僚化已使其政治态度趋向保守主义,而“早熟民主主义”特征也表现出中产阶级的不成熟性和政治上的依附性,其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形态或阶级意识的自觉、自为阶级。故对中产阶级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有待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从长远看,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同时,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矛盾冲突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表现为经济人假设的立论基础———“利己”与“利他”及“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功利主义与权利等形式伦理、政治正义与经济正义、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等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企业这个经济主体层次上,常常与法律、政治、文化的冲突交织一处。虽然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但仍运行着社会普遍遵循的经济伦理规范。从马克思经济伦理的观点来分析,它依然具有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利益辩护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同时也重视按照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没有把两者的关系庸俗化、简单化 ,他们既坚持唯物史观 ,又坚持辨证思维 ,没有丝毫的唯心观念和机械论。而我国现当代文学在长时期里 ,在文学和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却常常存在机械狭隘的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直到新时期 ,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 ,正确处理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于是迎来了本世纪我国文艺最繁荣的时期。文章破天荒地对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的论断的确切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赵琴 《江汉论坛》2005,(8):139-141
本文对美国学者贝尔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作了初步探讨。在笔者看来,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的理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重矛盾,而他本人之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三位一体也正是这些矛盾的某种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志学 《理论界》2008,3(3):88-89
“西方”一词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阵营,作为“冷战”、时期政治地理概念现在已成历史概念。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将世界经济划分东西方既不合理,又无必要。建议谈及发达国家经济慎用、少用、不用“西方”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了十年“文革”的教训和十年“改革”的经验之后。我们这个多灾多难而又自强不息的民族,再一次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梦魔,重新回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这种历史性的转移与回归,无疑是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又一次确证,是对于那些文化决定论、政治决定论、意识形态决定论等错误观点的进一步清除。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要无视经济以外的文化因素。这是因为,作为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经济与其他文化因素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矛盾、彼此制约的关系。如果我们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妥善地处理,不仅会陷入一系列的文化困境,而且也会反过来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若芸 《阴山学刊》2010,23(3):116-119
The diversity present in every aspect of American life is an inevitable consequence of its muhicuharal society.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a reflection of what is, and always has been, an ever changing demographic constitution. Classroom teachers, especially teachers who have no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country, face a stiff challenge of teaching all stud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backgrounds. As a Chinese guest teacher in the States, I learn- ed that the "growing - up" of a teacher requires positive changes in three areas :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skills. Support from administrators is also vital in the "growing- up"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上海:女权主义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上海是女权主义实践相当突出的地方 ;与此同时 ,女权主义理论也很丰富。从 1 870年代起 ,上海报刊就开始运用近代科学知识 ,批判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 ,宣传男女平等。到 1 890年代 ,几乎所有进步思想家在这方面都有表现。其中 ,金天翮的名著《女界钟》 ,代表了晚清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好水平。以晚清比照五四 ,可以看出 ,五四时期关于女权主义的议题 ,在晚清思想界大多讨论过。深入地研究晚清 ,有利于恰当地评价五四。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者认为在中国教育史上唐朝的教育非常繁荣,但实际上唐朝教育的"繁荣"只是统治者规划出来的繁荣,是纸面上的设想,而非生活中的实情。唐朝的教育规划不切实际,且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种专科教育发展规模由于硬性的法律规定而受到限制;等级教育、教育特权阻碍着唐朝教育下移和发展;在唐朝教育的规模中,对地方教育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造成唐朝教育"繁荣"的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 ,尊重生命 ,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寡欲节用是中国古代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 ,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 ,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以及网络环境下实施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价值取向的几次反思调整,分析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两大流派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批评现行教学理论下教师从“事实取向”理解知识和课程,缺少过程意识和价值关怀,提出教师应立足于充分的事实与细节之上进行价值判断,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结构分析为本,情感体验与价值判断贯穿始终以做到常识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南度假旅游中的休闲体育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本文对海南度假旅游中的休闲体育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社会标志语汉译英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英译社会标志语时,要避免汉语思维的干扰,表意要明确,言语行为模式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