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文平  王为东  张晓玲 《管理学报》2011,(10):1530-1540
从中国背景下集群企业的规模、内外部连接关系等结构因素,以及集群企业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角度,研究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结构和行为来源。将集群中的企业分为领导型和跟随型,研究这2类企业建立的集群内外部连接关系,以及集群企业的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揭示集群企业的不同连接关系与学习行为在生成创新绩效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南京市六合化工产业集群的236家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类检验和比较。研究发现,集群企业的内外部连接关系是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的结构基础,并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学习行为影响其创新绩效;领导型企业通过双重学习提升创新绩效,跟随型企业则侧重于利用式学习来提升增量创新绩效;2类企业创新绩效生成的路径存在差异,集群整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依赖于二者对结构、学习行为和创新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以往网络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网络结构对组织绩效影响效果的争论,侧重于对网络内容方面的关注,从网络中流动的知识与成员的学习策略的角度,考察咨询网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通过引入成员的学习策略,扩展了Lazer D的群体互动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的任务咨询网络与成员的学习策略通过调整组织中知识的分布而影响组织绩效.高密度的任务咨询网络与完全模仿策略的学习行为将导致群体知识迅速的同质化,在短期内将给组织带来较高的绩效,但不利于长期绩效的提高;而低密度的任务咨询网络与选择性模仿策略的学习行为有利于保持群体的异质知识,有利于组织长期绩效.但短期内绩效较低.最后,对组织的和谐耦合过程进行分析,提出组织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通过制度与人的能动性的调整来保持持续的高绩效.  相似文献   

3.
消费者CSR反应的产品类别差异及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六个行业1022名消费者的情境式问卷调查,将市场细分运用于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领域,从产品类型和消费者群体特征双重视角来探究消费者CSR反应的特点及内在规律,弥补了现有相关研究中缺乏产品类型比较和消费者分类的缺点.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总体而言,消费者会将正面的CSR行为转换为积极的企业评价、产品联想和购买意向,尤其是在CSR行为赢得消费者关注和信任的情况下;第二,消费者的CSR反应因产品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销售体验产品相对于销售搜索产品和信任产品的企业更可能通过CSR实践取得消费者积极的产品联想和购买支持;第三,依据消费者CSR反应程度由强到弱,将消费者分为热情型、精明型和现实型,三类消费者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分布各有侧重;第四,不同消费者群体对不同产品类别CSR信息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4.
林秋月  王文平  王娇俐 《管理学报》2010,7(7):1015-1020
通过建模仿真,基于March利用式-探索式创新分析框架,形成不同创新偏向下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比较不同创新偏向下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越倾向于探索式创新,创新网络具有越短的路径,网络的内聚性也越高,而在产业集群活动多为利用式创新的情况下,创新网络密度较低,具有明显的派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分工愈发精细,对个人与组织间的技术隔离也愈加明显,亟待创业者个体及组织开展跨层次的交互学习以构建组织创新优势。基于此,本文援引学习理论与意义构建视角,从"行动"与"解释"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个体-组织"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了不同创业阶段内跨层次行动主体间的学习互动模型,揭示了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间的互动,表现为渐变初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自上而下"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单环式行动;而在调整转变期,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发生交互影响,包含个体探索式学习经"横向协同式"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双环式行动,以及组织双环式行动转换为单环式之后,经由持续反思与质询,刺激形成创业者个体利用式学习;最后,在发展突变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制度化统筹式"团队交互合作促成组织单环式行动,同时个体探索式学习经"跨越层次自主式"团队交互激活组织双环式学习。此外,在不同创业阶段,3种互动逻辑与意义构建框架下的创新决定机制呈现出以个体创意激发与扩散、信息整合与匹配以及平衡矛盾与冲突3种不同的影响路径展开的态势。本研究为创业学习理论和创业实践过程贡献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案例,对政府促导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协作共生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分析了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集群产业链条、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和推动集群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雷 《管理学报》2013,10(3):444-450
以知识溢出、学习效应为中介变量,研究跨国公司主导下外部社会资本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基于上海浦东ICT集群的实证研究显示,外部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均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通过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间接产生影响.其中,外部结构资本通过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间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外部关系资本和外部认知资本通过知识溢出间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主要考察个体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首先从结构性和认知性两个层面对组织惯性进行界定和特征分析,进而分析识别组织惯性对企业网络行为的影响,构建不同惯性状态下集群网络演化的多主体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来自于组织制度、标准和惯例等组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惯性,和源于组织认知结构、环境感知方式以及知识和经验的认知性惯性是组织惯性的主要类型;(2)组织惯性会提升集群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集群网络的"集聚优势",结构性惯性的影响远高于认知性惯性;(3)组织惯性会削弱集群网络演化的小世界现象,加剧派系分化程度,但同时会促进派系内交互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的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技术的界限,创新研究对象由单个企业扩展到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涵盖知识和商业两个层面,其组织间联结形成了复杂交互的网络,但已有研究或囿于知识经济或商业经济某一视域,或侧重于宏观环境或微观个体某一层面,缺乏从社会网络中观视角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与市场联动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把创新生态系统解构为组织间交互联结而形成的知识网络和商业网络,从网络嵌入视角构筑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商业双重网络嵌入分析框架,提出双重网络嵌入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影响机制的概念模型。结合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取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中某重点城市数控机床产业相关企业开展实证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50 856家机构的商业网络、48 310家机构的知识网络,获取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双重网络嵌入信息,并进一步对其中349家核心企业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以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网络嵌入连通度和支配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作用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网络嵌入支配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商业网络嵌入连通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网络嵌入支配度与商业网络嵌入支配度的交互作用能正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知识网络与商业网络嵌入连通度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弥补了已有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彼此割裂的缺陷,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科技与市场联动和协同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的网络内涵,为中国构筑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及类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网络组织的最初形成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和经济动因,而在其演进过程中"战略效仿"和政府力量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网络组织也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类型.以企业网络组织在制度层面上的性质为划分标准,将企业网络组织进行了分类,并且对每种类型的企业网络组织的特点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探索/利用双元分析框架,将管理创新划分为利用式管理创新和探索式管理创新两个维度,并将知识搜寻和认知评价的理论观点整合到现有管理创新采纳与实施过程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研究模型,以考察双元管理创新的采纳过程及其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以我国华南地区468家制造型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上述研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科学型知识搜寻主要促进探索式管理创新;市场型知识搜寻对利用式和探索式管理创新均有正向影响;供应链型知识搜寻主要促进利用式管理创新;(2)科学型知识搜寻与探索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同时受到风险性认知(负向)、匹配性认知(正向)和复杂性认知(负向)的调节效应影响;市场型知识搜寻与利用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仅受到复杂性认知的负向调节效应影响;供应链型知识搜寻与利用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同时受到风险性认知(负向)、匹配性认知(正向)和复杂性认知(正向)的调节效应影响,但其与探索式管理创新间的关系仅受到匹配性认知的负向调节效应影响;(3)利用式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探索式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呈正U型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管理创新的复杂采纳过程及其实施机理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对企业顺利开展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战略导向影响产品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战略导向对学习活动有不同的选择倾向,而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也会对产品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弥补了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研究的不足,也有助于企业引导和利用组织学习来提高产品创新水平,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知识资源是中介变量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观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就以下问题展开研究:其一,探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二,将知识资源视为影响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三,考察组织内、外部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不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在内部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角色;而在外部学习能力与绩效之间扮演着完全中介的角色.本项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学习能力、知识资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Little is known about learning processes in horizontal networks. This study focuses on networks as learning entities, i.e. learning by multiple organizations as a group,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and addressing a network-level performance goal. By using a narrative approach, we gather in-depth primary data from network members to examine: how do firms engage in network learning? and, how is network learning coordinated towards a performance goal in a horizontal inter-firm network? Our findings comprise two learning episodes: ‘learning how to compete’ and ‘learning how to perform’. These episodes help us to understand network learning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the regulatory role a hub firm provides towards a collective performance goal.  相似文献   

16.
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导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顾客导向(Customer Orientation)以及创新导向(Innovation Orientation)经由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对公司绩效(Firm Performance)的影响.通过对欧洲的39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发现顾客导向和创新导向都对组织学习产生正向影响,组织学习提高了公司的新产品绩效(New Product Performance).最终提升了公司绩效.最后,文章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Decisions regar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ctivities of an organization greatly affect the fiscal and market outcomes of technologically oriented firms. Yet,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choices between these two activities are tied strongly to an organization's technology knowledge.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s itself a resource that the firm can manage to achieve 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esent a system dynamics view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R&D efforts into explorative and exploitive activities and the resultant knowledge‐specific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from the decision to focus on one type of activity or another. Four factors are shown to affect the relative value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to the organizati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exogenous competition, aging of knowledge bases, and adaptive capacity, a firm's ability to adapt to its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long‐ and short‐term strategic issu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se forces.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urnishes evidence of innovative modes of organisation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within industrialdistricts. With the aid of a district firm, we first highlight the marked tendency among the largest companies to eschew an exclusively endogenous innovative process. Next, we analyse how the leading firm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within a network by assigning outside its boundaries tasks that were once undertaken in-house. This happens gradually with the moderate hierarchisation of originally destructured network relationships. In its attempt to organise innovative mode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without losing control and strategic legitimisation, the leading firm elects a coordinating agent withdirect responsibility over a selected team of specialist suppliers.  相似文献   

19.
 开展企业间合作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电子商务价值的关键路径。有研究认为具备情景双元性的企业能够获取合作电子商务活动的长期成功,然而关于情景双元性的前因,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组织内的相关因素,缺乏对组织间合作商务管理因素的考虑。在合作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焦点企业需要构建一种企业间商务管理机制(即企业间情景),同时追求企业间整合性和适应性,进而获取合作电子商务价值。        基于组织情景双元理论,从合作商务管理的视角,实证研究企业间IT治理(包括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对电子商务双元能力(包括电子商务整合能力和电子商务适应能力)的使能作用以及电子商务双元能力的价值驱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05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数据,基于PLS的结构方程和Smart PLS工具对研究模型进行假设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与关系治理相比,作为硬性情景因素的正式治理更利于电子商务整合能力的形成;与正式治理相比,作为软性情景因素的关系治理更利于电子商务适应能力的形成;电子商务双元能力能够同时兼顾并影响短期和长期企业绩效。验证了合作环境动荡性在企业间IT治理与电子商务双元能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还发现合作环境动荡性在电子商务双元能力对价值驱动过程中的差异化调节作用,即合作环境动荡性正向调节电子商务适应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但在电子商务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扩展了情景双元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间合作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视角,对业界和学术界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