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愈有言,"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自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以来,无以数计的教师似春蚕、如蜡炬、做人梯,为启民心智、国家兴旺和文明永昌而殚精竭虑,辛劳耕耘。时至今日,我国已有1600余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岗位上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2.
问学何以关乎世运治乱否泰试言之答夫学始于人心。关乎世运。治乱否泰。咸由于兹。故为明善复初而学。则所存所发。莫非天理。处也有守。出也有为。生民蒙其利济。而世运安有不泰。为辞章名利而学。则所存所发。莫非人欲。处也无守。出也无为。生民毫无所赖。而世运安有不否。是一心理欲消长之所由分。卽生民休戚世道安危之所由分也。  相似文献   

3.
"无善无恶心之体"乃阳明四句教之首句,刘蕺山对这句话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倡"无善无恶心之体"不仅会带来理论逻辑上的毛病,而且会对人们的思想以及生活世界产生严重危害。不过,他的批判有其合理性,亦有局限之处。蕺山先生倡本体为至善,即意为至善。意好善恶恶,一于善而不二于恶,与经验世界之前与后、美与丑、大与小、长与短、善与恶之相对待的情形不同,而是无对之独体,为心之所存。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之分.而原始取得阻却了新所有权与原所有权的联系,原所有权上所存之负担不能延续及新所有权.虽然某些原始取得的形式是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准正新所有权人的权源,但当在原所有权上设有抵押权时,如果一概适用一般理论未免有不公平之嫌,因而需要对原有规则进行修正,以求法律之公正和缜密.  相似文献   

5.
《诗》是周代的一部乐歌集,也是时人的重要学习教材。考诸先秦典籍可知,当时很多诸侯国有《诗》本流传,然因竹简易失,乐官散亡,春秋中期以后各国原本内容相同的《诗》本,出现了差异。那么,今本《诗经》即《毛诗》依据哪国所存之《诗》编纂而成的呢?文章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比对,认为它所依据底本应是鲁国所存之《诗》。  相似文献   

6.
一、乾嘉之际的农民生活乾隆年间,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地主剝削农民的手段愈来愈辣,农民耕“一亩之田,耒耜有费,耔种有费,(?)斛有费,雇募有费,約而計之,率需錢千。一亩而需千錢,上农耕田二十亩,则口食之外,耗于田者二十千,以中年約之,一亩得米二石。还地主租息一石,是所存者仅二十石,当其春耕急需之时,米价必貴,势不得不貸之有力之家,“……加四、五之息,……在秋时必賎,富人乘賎而索之。”造成“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而稍得温飽的“十室之中无二三焉!”地主不仅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之分。而原始取得阻却了新所有权与原 所有权的联系,原所有权上所存之负担不能延续及新所有权。虽然某些原始取得的形式是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准正新所有权人的权源,但当在原所有权上设有抵押权时,如果一概适用一般理论未免有不公平之嫌,因而需要对原有规则进行修正,以求法律之公正和缜密。 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档案馆现存历史档案一百三十余万卷(册),是前东北档案馆所存档案的主要部份。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的,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最晚的是“九一八”前后的。就其朝代分,有唐朝的,明朝的,清朝的和民国年间的,也有少量日伪时期的。一、唐档唐代档案,世间所存无几,该馆所存仅六件。其内容有捕盗、官员替职、法师名单等。二、明档(略,以后专门介绍) 三、记载皇帝政务活动的档案该馆保管的这类档案有: 1.清实录。该馆保管清实录共七八九八册。  相似文献   

9.
(一)绪论春秋为孔子所修。列于六经。当时鲁国史记。本名春秋。圣人因之。表年以首事。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鲁史记仅于赴告策书。载其事实而已。春秋则依事实之善恶。而有笔削之褒贬。于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刊而正之。以示劝戒。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銊。故孟子目为天子之事。谓世道衰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懼。王道之正。人伦之纪。于是备矣。孔子修春秋。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经成。诸贤为传以释经者有五家。即公羊、谷梁、左氏、邹氏、莱氏、是也。邹氏无师。莱氏未有书。故今祇三传。公谷为子夏传授。惟左丘明受经于圣  相似文献   

10.
应玚,建安七子之一,然在七子中,因其年岁偏小,还不幸英年早逝;作品流传有限,又有断简残篇,故后世评价一直不高。但从其为数不多的存世之作中,仍能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卓越的著述才华以及深厚的家学积淀。本文拟对其所存相对较多的赋作进行分类探讨,并初步揭示楚骚传统及文人主体意识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茗堂批订董西厢》卷首载有署名清远道人即汤显祖的叙文一首。书是明刊本,批订是否出于汤显祖之手则可怀疑。这不单是个别书籍版本的考订问题,而且对怎样对待以李贽或汤显祖或其它名家署名的一系列小说戏曲作品的评点校注都有参考意义。此文上半已缺,所存原文如下: 雷阳谪居,真不减鸱夷五湖、相如临邛耳巳。令平昌,邑在万山中,人境僻绝。古厅无讼,衙退,疏帘,捉笔了霍小玉公案。时取参观,更觉会心。辄泚笔淋漓,快叫欲绝。何物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而能涵摄善恶,所以是至善;心之发用有善有恶,所以须为善去恶.从体用一源论出发,王阳明阐述了从体起用、从用归体的心学修养方法,并指出了人性善恶的争论在于立论的出发点不一,无对错之分,但有浅深之别.  相似文献   

13.
回溯抗战时期学术史,学界多以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和四川宜宾李庄所存学术团体为典型,在“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危局下,后世史家描述这些地方实已成为“一张平静的书桌”,偏居于此的学人所取得的足以傲世的成就颇具象征意义。但是,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并无这些“定居”条件,学校随战事情况一迁再迁,实难觅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探讨它们的学术情况就不易获得一个比较固定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4.
<正> 《史记》十表,最具笔法义例,是司马迁作史精意之所存,值得深入研究。明清两代学者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并产生了汪越的《读史记十表》这样的专书。汪著有徐克范补,疏理十表精义,发微显隐,十分详尽。许多《史记》论著,都立有专章论述。本文会综前人论述,沙汰歧义,择善而从,断以己意,对十表之结构与功用作一概略论述,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迄至清末,中国翻译史上有三个各具不同特点的阶段。魏晋隋唐这一阶段,以佛经翻译著称。这一时期共译佛典2100余种、6000余卷,释教能继儒、道之后,在中国成为一种信仰实践、社会力量、文化现象,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与佛教被译介到中土紧密相连。明末清初这一阶段,以西方科技翻译著称。耶稣会士以学术为传教之媒介,于是天文、历法、算学、测量、物理、医学皆有输入,所存传教士的370种译著中,自然科学约占120种。当时中国的明达之士,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在西学东渐之初,表现了一种历史的自觉,认识到“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他们与传教士合译的  相似文献   

16.
人体器官买卖与器官捐赠是随着20世纪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名词,是一种特定的关攸人体健康、性命的行为,但是对此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并不完善.文章论述了人体器官买卖和捐赠各自的法律内涵以及现阶段所存法律问题,最后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华堂日记》,稿本六册,明代中叶上海人潘允端之日记,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586——1601),即其六十一岁至卒年七十六岁。潘允端是嘉靖时刑部尚书潘恩次子,官至刑部主事、四川布政使,五十二岁即解职归里。所存晚年日记,逐日数行,似甚简略,但却反映当时士大夫的寄生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人们之所以要占据和占有空间财产,获得其产权,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当其空间尚为自在之物时,它就天然存在着可供人们使用的功能,所以人们才去利用它、开发它.而当空间财产成为商品时,这种人为的使用功能就又转化为空间财产的商品使用价值.1,容纳功能.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它固有的容纳功能.在常人的意识中,空无一物,是没有用处的.而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正是在于它的“空”和“无”.中国老子著的《道德经》中有一段话:“ 户(门)牖(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们使用其它财产,是要其功能释发于外,是“有之以为利”(?) 而使用空间财产,则是要使自身和所占有的财产置于其间,或往返其间,是“无之以为用”.  相似文献   

19.
多活佛之死     
多活佛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疆有重要影响的蒙古族历史人物,1932年5月21日,新疆省主席兼督办金树仁将其处死。对于这一事件,至今仍有不同说法,本文利用新疆档案馆所存相关档案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对其孙的学习是很重视的,目前所存的和鲁迅有关的文物中,就有两件周介孚关于学习问题的训示。一是过去曾发表过的周介孚亲书“示樟寿诸孙”字条,其中对诸孙学习古典诗的先后程序作了较合理的安排。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的《鲁迅年谱》和一些论者都将此订为鲁迅在蒙学之初所受的祖父指示。其实不然。周作人早在署名仲密的《〈唐宋诗醇〉与鲁迅旧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