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
雕刻艺术寓实用性和象征性、装饰性为一体.是徽州艺术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内涵最丰富品类。雕刻是三度空间艺术,雕刻艺术与构成它的材料合为一体,只要材料存在,雕刻艺术就存在。徽州的雕刻艺术可以分为墨模雕刻、砚雕、书版雕刻和砖、木、石雕刻。  相似文献   

3.
论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徐百佳 《江淮论坛》2009,(3):175-178
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图形遗产”。本文分别从审美、社会、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享誉于世,久盛不衰,除了它优良的石质以外,还与它精湛的雕刻工艺有关,那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雕琢,极大地增强了歙砚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是“石头上的中国书画”,历代砚雕大师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薄荷片推荐: 留耕堂为番禹沙湾火族何娃人氏的太宗祠,在番禹市沙湾镇内。建于1275年,是一座由砖、木、石、牡蛎构成的古建筑。主要特色是柱多(112条)、雕刻精、书联丰富、气势宏伟。祠堂所需的木材大多是从越南和柬埔寨采购的,故而能完好无损地保存到至今,祠堂内保存着丰富的砖雕、灰雕、木雕,大都神采飞扬,精巧逼真。各处保留很多名家撰写的牌坊和木刻楹联,也是难得的古建筑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6.
兵宪牌坊     
兵宪牌坊又称石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刘弘光为其老师药济众所立。它位于山西和顺县城关镇中和街北端,由88块灰青石砌成,四柱三楼,雕刻精致,主牌坊高达9.57米,宽8.5米,是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建筑。间两根柱子约高5.9米,两边两根立柱高达4.6米,每柱前后各有护柱战石两块,战石上各自雕刻有大狮子只,小狮子一对,共有大小狮子24只。石柱两侧,刻有荷花、牡丹纹祥,横梁上,镌刻有“十八学士登瀛州”图,图上置有石隧,刻有“陵京锁钥”四个大字。整个石牌坊气势恢宏,结构精巧,颇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绩溪县在古徽州素以“邑小士多”而著称,尤其首推瀛州乡的龙川村,那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聚居地。出于明代胡氏宗族之手的《胡氏族训》雕塑传世作品(见附图),选用存世罕见的“楚石”——墨晶石为摆件骨料,色黑如漆,燃灯下透视为绿色。这个真实尚存的雕品摆件重量为2500克左右,  相似文献   

8.
古松园     
《中文信息》2008,(3):102-102
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术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8,(3):128-128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  相似文献   

10.
1、现代砚雕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砚石的有效保护,合理、有序、健康的开采,以便解决砚雕持续发展中的“短材”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镇江古长江口原始“鸟岩雕”是1976年初偶然发现的,以后又不断有所发现.对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给予极大关注.这里先将我们的发现探索情况报告如下.一、“鸟岩雕”及其他镇江鸟岩雕,处在镇江市东北郊长江主航道南风景名胜之岛“焦山”北麓漫滩上.1、鸠鸟形岩雕(封三图版):最先发现的是“其状如鸡”的东面形象,以后又发现并逐渐确认出“鸠”、“雀”等形象.岩雕基座平面约占地15平方米.东、南、西北三面皆“应形象物”,凿成各种“鸟形”,变化奇谲,可作360°观赏.  相似文献   

12.
现存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文化馆内的“虎符石匮”是一件历史久远、十分珍贵的档案实物 ,目前国内发现就此一件。它的史料价值在于确凿无误地佐证了西汉末西海郡的地理位置、设置经过及王莽秉政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虎符石匮长 1 .3米、宽 1 .1 7米、高 1 .1米 ,正面从右至左凿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 2 2个篆文字。字分三行 ,每字约 1 0公分见方 ,浑厚苍劲 ,清晰可辨 ;石虎昂首卧伏、古朴凝重 ,充分体现了西汉雕刻艺术的风格 ,虽经近二千年的风雨沧桑 ,但仍虎虎有生气 ,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对于 2 2个字…  相似文献   

13.
感动 《快乐青春》2009,(9):38-39
重庆大足石刻中,有一尊精美绝伦的千手观音造像。技艺高超的工匠,以正面山体为背景,将佛像开凿出来,并依照山势,在佛像周围的空余岩石上雕满了不同姿态的手臂。每只手的手心各有一只眼,手握法物各异。  相似文献   

14.
出土于江陵雨台山的彩绘香盒为木胎雕制。器身近圆形,小口,子口承盖、鼓腹、平底、下附三个兽足。盖上雕刻陶纹,器身雕成三面形纹。通体髹黑漆,并用红、黄二色涂绘雕刻的图案。此器造型美观,纹饰别致。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八)@周小林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长达30余年的歙砚艺术生涯中.两方“国礼歙砚”的创作经历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1997年。我创作的歙砚《黄山胜迹印痕砚》,被选作李鹏总理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的国礼:2004年,我创作的另一方歙砚《中国龙砚》,又被选作胡锦涛主席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国礼。从而创造出“两件国礼歙砚,出自同一位砚雕家之手”的奇迹,使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安徽日报》、《今日安徽》等诸多报刊宣传,并入选《江准时报》的“政协委员风采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首先,它是一种“变识为知”的认知观,强调对无身理智的打破,凸显“智的直觉”;其次,它是一种“遗技合道”的技法观,区别于“技中见道”,其所突出的既不是罔顾法度,也不是心为法执,而是法随心转的状态;第三,它是一种“法天贵真”的性情观,标举独立自由、纵恣不傥的艺术人格,将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引向对生命本真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中追求不似之似、不假斧凿、不求名石等新风尚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市长的意见     
雕刻家米开朗曾应邀到佛罗伦萨,雕刻一块巨型大理石。他整整工作了两年,把所有的心血部浇灌在这尊雕像上了。  相似文献   

18.
巴蜀佛教及其雕刻艺术,在千禧年之前,就海外的学术界而言,不甚热衷,亦无大型力作。千禧年之后,日、欧、美不用言,就是台湾一地开始有专题式、论文式的研究报告。若查询台北国家图书馆的硕博士论文索引即知,目前至少已有十位以上的新世代莘莘学子投入巴蜀佛教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资料 龙居寺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年).现存建筑为清初所建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石木结构的建筑和丰富精湛的石木雕刻艺术为该寺的一大特色。据明《蜀中广记》载.寺隋建,唐扩建。明末毁.清重建。寺门东向.上书“龙居古刹”。寺前有清植古柏.香樟各四株。有天王殿.观音殴.  相似文献   

20.
100砣矶岛     
《中文信息》2008,(2):138-138
砣矶岛旧称龟岛,位于北长岛与大钦岛之间的渤海中部。岛上港湾很多,俗称“口”,每村有一“口”,为渔港,亦以“口”为村名。砣矶岛植被极佳,夏季盛产黄花菜与山丹红花,处处可见戴胜鸟(当地称“花鞑子”)和一种黑色胡蝶。砣矾岛最有特色的是岛上的三绝:砚台石、盆景石和彩色石。故砣矶岛又称为石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