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出汉文《下部赞》残片与高昌回鹘的汉人摩尼教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媛媛 《西域研究》2005,6(2):51-57
本文从摩尼教研究的角度, 整理了在大谷文书中新发现的一件汉文摩尼教《下部赞》残片, 推测该残片出土于吐鲁番盆地, 大致为公元9世纪前后的抄本。它的出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昌回鹘境内汉人摩尼教团的存在。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几件吐鲁番汉文摩尼教文献的内容和时代, 以及吐峪沟的摩尼教洞窟, 探讨了汉人教团的活动情况。与粟特或回鹘摩尼教徒一样, 他们也有一定的寺院组织, 举行着日常的宗教仪式, 同时也进行着经文的抄写。  相似文献   

2.
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检讨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降生神话、始祖神话以及一些重要的契丹习俗 ,发现它们大都能在摩尼降生神话及摩尼教教义和神话中找到原型或依据。作者认为 ,正是 9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汗国崩溃给契丹传统社会带来了新的激励因素 ,为契丹传统社会的飞跃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精神武器。耶律阿保机以结亲形式取得回鹘族人的支持 ,并藉其摩尼教神话自己 ,从而得以突破传统 ,实现革命 ,建立国家 ,实行帝制 ,成为契丹人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3.
在霞浦文书所谓《摩尼光佛》中,有一段关于摩尼教重要神祇惠明的描写,这段描写符合摩尼教教义,尽管它不见于敦煌汉文摩尼教文书。这个证据有利于假设《摩尼光佛》的核心起源于唐宋摩尼教。  相似文献   

4.
《从摩尼教到明教》述评杨富学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一种世界性宗教。一千多年来,它的踪迹曾遍及西亚、北非、欧洲乃及远东的许多地区,唐宋时代,在我国(尤其在回鹘中)颇为流行。摩尼教的典籍也随之由古叙利亚文而被先后译为拉丁、...  相似文献   

5.
克林凯特博士的《古代摩尼教艺术》一书,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系西德波恩大学宗教学学院教授,当今西方知名的摩尼教学者。克林凯特博士在本书中,以摩尼教的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为研究对象,别开生面,深达幽微。作者于宗教学素养颇深,又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因而在分析、考察这些艺术遗物,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北宋宣和(1119~1125年)以前制作的《太子下生经》是以唐代的《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为纲,参酌《过去现在因果经》等佛经、《太子成道经》等变文和佛传图而编撰的。《太子帧》有可能就是根据《太子下生经》绘制的。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摩尼诞生图》是根据唐以来流传于江南的摩尼降诞故事而制作的元代摩尼教绘画。其所据之主要文本当非《老子化胡经》。  相似文献   

7.
2014年以来,学者们越来越注意福建屏南县寿山乡降龙村的明教遗存。那里的村民至今仍在阴历年正月初五举行崇拜摩尼像的仪式。《贞明开正文科》为用于此仪式的科仪之一。根据其末尾题跋,其抄写年代在道光十二年(1832),但其摩尼教内容—敦煌文书《下部赞》的引文,类似《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的摩尼生平传说和中古伊朗语音译文字,当源自唐代。  相似文献   

8.
葛承雍 《西域研究》2012,(1):86-92,144
本文根据摩尼教神学教义中对暗魔(贪魔)概貌的描述,认为库车克孜尔石窟群前河滩地唐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祖,是摩尼教的"男根魔貌"教义艺术品,表现的是从原教旨摩尼教带来的浓重的禁欲巫气,目的就是让教徒听众更易于理解其教义,以画释经,洁身自好;以图塑形,净化修道;从而使摩尼教性观念教义有了直接的参照物,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摩尼教徒精神生活可贵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9.
甘州回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史书对其记载甚少。唯敦煌出土古代写本与石窟考古资料对其有较多反映,弥足珍贵。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回鹘由漠北迁入甘州以后,其宗教文化深受当地影响。宗教信仰上,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而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在文化上,回鹘文开始流行,其服饰与风俗习惯虽保留旧有风格,但已深受汉文化的濡染。高度发展的回鹘文化反过来又对西夏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摩尼是波斯古代宗教摩尼教的创始人。作为一名伟大的画家,他的事迹在不同宗教文化语境中,不断地被吸收、改写或再创造,历代相传。本文以《艺术家的史诗事迹》一书中有关摩尼事迹的书写为例,进一步探讨一个教派领袖兼艺术大师的形象在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中的再构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变迁的问题,希望能够加深对域外宗教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HB.No.5189号诗歌抄本题署1226年1月,这是迄今所见黑水城古塔文献最晚的西夏纪年。已知黑水城文献里的元代纪年均为汉文而不见西夏文,这可能是因为蒙古王朝在初期没有年号,而元代的党项民众在此期间已经习惯只用干支或者"十二兽"了。文章最后对5189号诗歌抄本进行了全文译注。  相似文献   

12.
执政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执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灵魂,引领着社会文化的方向,并成为民众行为的重要导向。执政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执政价值观、执政制度、执政主体是三个最重要的维度,加强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是进行执政文化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主要是解决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74年4月24日16版的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所登的阿瑟"郭利克的故事和拉尔夫·布鲁姆提交的证据,说中国青铜时代有太空旅行,是想入非非的事情.其实是商代武丁时期关于一次不吉利的天象事件的记录,骨上的文字乃一标准的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15.
固始汗应格鲁派领袖之请,于1641年底出兵西藏,消灭第悉藏巴政权。从此,西藏地方开始在和硕特汗王的直接统治之下。随着固始汗的病逝,由于种种原因,和硕特汗王对西藏的统治权逐渐转移到格鲁派领袖身上。和硕特部最后一位汗王———拉藏汗尽管在1705年重新夺回西藏统治大权,但由于其举措失当,最终导致1717年在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兵败被杀。拉藏汗的被杀,标志着和硕特蒙古对西藏75年统治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从才子佳人小说兴盛的社会文化原因看其文化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瑜 《殷都学刊》2002,(1):94-98
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确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联,清政府所采取的文化怀柔政策更是才子佳人小说得以产生的一个社会契机。才子佳人小说对当朝政权的歌颂和粉饰十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作品中所包含的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和朝廷实行的忠孝治国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齐鲁学刊》2003,(1):128-132
“河表七州”曾为南朝疆土 ,在学术、文艺上都近于南朝。入魏后 ,此地人士虽受到北魏统治者的歧视 ,但他们将南朝学术带入北魏 ,对南北学术交流和北魏学术文艺的兴起 ,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吏治角度看“文景之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公认的“盛世”之一,但主要由于汉文帝个人的原因,以及商品经济的复苏、黄老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文景时期其实始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对“文景之治”和文帝、景帝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的时候,吏治腐败应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9.
哈伯先  李兰色 《河北学刊》2005,25(2):193-197
依法执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民主与法治、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权利保护 等诸多价值目标,涵盖执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全部政党生活,贯穿执政党执政行为甚至自我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论, 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是执政权的依法确立、依法行使和依法制约。具体而言,可以从依法执政的主客体、内容、目标价值、依据及 其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加以理解。依法执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民权利和 自由的保障,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以及促进执政权威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健 《齐鲁学刊》2004,(5):119-123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向有顺治十一年至十五年容城时作、顺治十七年赴惠安任途中作、顺治十八年杭州作三说;2000年发现的康熙四年审讯题本,录有丁耀亢"于顺治十七年独自撰写"的自供,但仍有不少疑问。从丁耀亢的行止与《续金瓶梅》内证看.《续金瓶梅》应是顺治五年至十一年在北京任旗官学时构思动笔、在容城任教谕时撰写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